城市交通规划学委会

观点•声音
观点•声音
公共自行车与电动自行车的现状与未来
发布时间:2015-5-1815:29:50来源:大中华-中国城市交通发展论坛作者:点击量:5051   

  【按语】 《城市交通发展论坛》本月17号在杭州举办。主要讨论公共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的现状与未来。本群先预热,今天请大家讨论此话题!我国是自行车大国,自行车方式具有灵活、便捷等优势,公共自行车作为一种新兴可持续的绿色交通方式,拥有环保、灵活易存取、方便与其他交通方式无缝衔接等优点,有助于环境城市环境污染、解决城市拥堵而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电动自行车是一种介于自行车和摩托车的新型交通工具,具有无污染、速度较快、灵活方便等优势,但同时存在安全隐患、事故率较高,如何对这两种新兴交通方式给予关注和在规划、法规、停车等方面加大管理力度,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公共自行车与电动自行车的发展特征、功能与定位

   @阿戴 :自行车的问题,远比公交复杂。公交优先争议不大,更多的是钱的问题。而自行车有适宜性问题。自行车受气候,地形、空气质量、出行距离等影响大,现在又分化为传统意义的交通目的和休闲类目的,两者的需求特征差异显著。

   @江江:电动自行车的问题,在于它的车速逐渐赶超机动车,机动车驾驶者却不具备行车素质。电动自行车,除了天生的矛盾外,外在也没有给电动车合适的法律法规可以实施。@呆呆要好好的 :开电动自行车的人,是不是抱着反正你也不敢撞我的想法,然后想怎么开就怎么开了。

   @阿戴: 另一个问题是电动自行车换个说法,我们是发展慢行,还是发展自行车?现在助力车性质的电动自行车很少了,多是电动摩托车,建议规范名称,直接按摩托车管理。在中小城市,电动自行车更符合需求特征。

   @江江 :电动自行车的问题可以与在行人道上穿行的电动独轮车一并讨论,都是速度与激情的范畴。我认为,未来是属于电动自行车与电动独轮车的,自行车越来越淡出交通工具的领域,变成健身器材。我们的讨论需要建立在认清趋势和未来的基础上。

   @龍之子:我觉得,社会发展就是让人越来越自由,每个人都有追求自由的欲望和动力。自行车,电动车出行,就是一种低成本的自由出行,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想几点走就几点走。这个和每个人都想拥有私家车是很类似的。

   @陈非:电动自行车究竟该怎么定位,是当摩托车,自行车,还是本来就该再有中间一层?@龍之子:当自行车和摩托车,其实从人心中的定位是一样的。

   @南京规划院何峻岭:公共自行车最早的产生政绩背景高于学术背景,现在在各大城市逐渐融入老百姓生活,被百姓称道。但也有些城市由于经营管理不当,出现车辆难借,坏车多各种问题。随着城市不断扩大,地铁,公交系统不断优化,公共自行车仍然有适合它作为交通工具成长的环境,另外具有旅游休闲的功能。电动自行车建议在路权管理上视同机动车管理,速度太快,对自行车和行人交通安全有太大影响。

   @yubin :电动自行车是否属于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现在国家鼓励纯电动汽车的发展,还有补贴,这两种电动能源有什么区别么。存在即有其道理,不能因为难管理而去搞一刀切,正如专车一样,事物更新发展,需要更多的是认识其本质,认真对待,合理引导@江江:为何会有电动自行车的市场?是不是公交可达性太差?是不是私家车停车不便?

   @陈必壮 : 从自行车使用功能上有交通目的和休闲目的。纯从交通目的来说,电动自行车具有省力、相对快速、机动性好的优势,似乎是发展方向。但从交通流组织上来说,这种非机非非的交通工具是很难在一般城市道路上分配运行空间的,因此这种较为快速的交通工具出现带来的是交通秩序的进一步恶化和交通安全事故的上升,降低了交通运行效率。其实解决思路并不难,只要明确电动自行车的交通属性定位。非常赞同自行车协会对于电动自行车的标准,按其标准划为非机动车管理。

   二、公共自行车与电动自行车的相关法规管理及存在问题

   @江江: 我觉得和摩托车被禁的命运一样,电动自行车会在某些大城市被禁。因为就像社会发展一样,高层人士人少但具有话语权,底层民众没话语权却有巨大的人数,最后博弈的结果,只能是牺牲中产阶级。交通也一样,博弈的结果很可能是发展私人交通和公共交通及行人道,两极化发展,电动自行车这种既无庞大人群也无话语权,终将边缘化。庞大的中产是好事,但管理成本和难度极高。深圳早早禁摩,看起来道路很干净,这应该是发展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路径。

   @为@江江 电动自行车在有些地方已经是占比例最高的交通方式,超过自行车、公交,比如无锡。有类似情况的应该不止无锡一个。@竹子:电动自行车是个过渡,在小汽车没发展起来的时候迅速抢占市场。

   @陈必壮 :如超过标准的建议划为电动摩托车,采用机动车牌照,按各地现有摩托车管理办法执行。对纳入非机动车的电动自行车的,应从源头上抓起,严格执法。@yubin :现在机动车违法有其管理和执法,但是非机动车违法没有相应的违法成本。

   @一岁一枯荣的离离原上草@陈必壮  明确定位,规范管理,使每个交通参与者按照既定的规则都能够公平地使用道路空间。

   @yubin :交通应该体现其公平性,有多少的比例出行就应该分配多少比例的交通资源,当然政府可以引导出行比例。

   @坤儿:电动车的车速超过20公里每小时就是机动车了,按机动车处罚,已有这类案例。@俞斌 但是骑车人认为电动车是非机动车,在没有人为改装的前提下,车速超了,到底是谁来为违法成本买单呢。这个案件昨天新闻有讲,因为超过这个速度,法院判电动自行车车主按机动车标准赔偿受害人。

   @yubin:执法力度广度仍然缺乏,牌照管理没有到位,管理执法没有像机动车那样普及。@阿戴 :电动自行车带来的不只是管理问题,规划上路权怎么解决?优先级别?@一岁一枯荣的离离原上草:电动自行车的普及还涉及到停车规划,现在很多小区有机动车停车场,但是没有电动车容身之处。

   @陈云飞 :南方城市电动车自行车可以算全天候交通工具吧,刮风下雨酷暑都有很多人骑,只是不舒适。现在的电动车即使有限速,但是稍微改下限速器速度就上去了,应该从生产层面让个人没法改。非机动车是不是应该也发个驾驶证,只需要考交规,否则非机动车驾驶人很多时候不懂交通规则也不懂汽车尾灯的信号@yubin@陈云飞  应该建立诚信体系,违法全部计入个人诚信。@陈云飞 @俞斌 同意,现在骑车人的管理是缺失的。

   @yubin:深圳开始对机动车进行电子牌照安装,那么电动自行车,也要求安装电子牌照进行管理哪,罚款式处罚对个别违法行为觉得成本太低,不足以值得重视。比如这次的成都别车事件。

   @一岁一枯荣的离离原上草:机动车管理思维和模式不一定适用于非机动车。

   @陈云飞:我觉得安全并不是禁非的理由。禁掉非机动车也并不会根本上解决道路交通事故高的问题。按照因噎废食的思路想下去,那禁掉小汽车倒是可以根本上解决交通安全问题,为什么没人这么提,所以不能因为非机动车的群体好对付就采用集体暴力的方式。刚工作的时候穷,家边上地铁还没通,用过一段时间所以有切身体会@赛康交安-刘干

   @冠中:电动自行车不该禁 民众需求还是很大 1源头生产厂家加强管理,速度高于20管理的不得出厂 2 应该管理修车行业,严打私自改装。3 对电动车驾驶员加强培训,持照上岗。电动车对解决通勤最后一公里还是有非常大的需求。

   @一岁一枯荣的离离原上草@吴冠中-晶众 还有道路资源分配要明确。@冯宝 :严格限制超标车辆上路。

   三、电动自行车的行为选择、发展限制及优势

   @江江:是什么让人们选择电动自行车?从经济层面从交通生态层面从心理习惯层面。什么是主动的选择,什么又是被动的被迫的选择?是因为没有更好的选择的选择?

   @靳文舟: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的问题思考:

   1. 人的本性之一是懒和图舒服。汽车等工具解决了人的这一本性问题,既不用劳动,又舒服。所以从这个角度说骑自行车幸福那是瞎说,而电动自行车解决了中短距离出行懒的问题,舒适问题仍然没解决。 人们一定是打的坐电梯去健身房,没有跑步去健身房的。

   2. 南方的阴雨的热,使得骑自行车是被迫的选择,除非为了健康和锻炼,要不就是堵的受不了贵的受不了而放下汽车。让家里汽车+自行车作为基本出行工具可能性不大,但可以是汽车加电动自行车,堵车或者没停车位时,电动自行车可替代天气好时的短距离出行。

   3. 电动自行车在交通容许的地区放开上牌上路是必然的,在拥挤地区只是应该好好评价效率和设施冲突问题。

   4. 目前的道路条件和出行需求,我们考虑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的角度:1)首要任务是解决丢车的问题,核心问题是公共场所有没有保障不丢的停放地点。至于个人家里有没地方停放,有没有自行车路,办公室有没有淋浴间,有没有林阴路等等是下一个层次的问题,个人找不到没路就可以不骑,反正是短距离出行,出行人是有办法的, 2)政府应该解决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停放场所问题,市场化解决看管收费问题,汽车停一小时10元,自行车看管也有生意。3)自行车多了,常走的路也清楚了,再进行自行车路改造,而没可能先建好引导大家走,广东的绿道主要不是交通设施,是旅游和健康设施。我们的交通设施要解决居民的基本出行。4)我们很难学荷兰,人家的办公室有些为了骑自行车配了淋浴间,有很好的自行车道但这些都不是关键的,关键是我们居民的基本出行是刚需,大家恨不得飞起来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目的地,绝大部分人的生活是要靠速度来挣饭吃,没有荷兰人的那种休闲工作的心情,在工作地点自行车可达范围内买不起房子,都在为事业为孩子为保障等众多目的奔波,还有那么多诱惑、、安心骑自行车的过慢生活的人有多少?陆华普教授说在一定条件下自行车效率高,我承认,但这样的地方有多少?在不堵车的校园有雨有坡有太阳,骑自行车还是开车?

   @Dary :@靳文舟 靳老师,得把您的观点表达的更系统全面点才更好。关于电动自行车,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产业自我调整的力量及技术变革的推动。一是电动自行车厂家为主力的相关产业背后推动,将会在多大程度影响上至下的政策;二更关键的是电池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动力和续航能力的飞跃性提高将对电动自行车的变革影响;三是良好的空间适应性和经济适应性。所以,电动自行车未来一定会向电动摩托车转化,在大量的大、中、小城市会进一步普及(所以它不应该是一种过渡),得到老百姓的认可。在部分大及特大城市也具备很强的竞争力,但由于非技术原因(政治或者政绩、以强凌弱等),无可奈何而已!

   @刘干(赛康交安):电动自行车是否属于高能耗、高污染产业?是否便民?不能仅仅从道路资源的角度考虑它的发展问题。

   @黄浩:骑电动车,速度快,自由可达,便宜,10公里范围内到达时间和汽车相当,比公交快,还不用考虑停车难问题。南宁是座电动车的城市。

   @王峰杭州@刘干(赛康交安) 是的。请考虑全国老百姓家庭平均月收入等因素,一月平均有六千么?扣掉水电杂费伙食费,能有多少钱用于交通费??

   @竹子:电动自行车是自行车的升级…更方便出行需求,现在的弊端就是不遵守规则…管管就好了。@王峰杭州@黄浩 广西交通院 我从99年买第一辆电动自行车开始,家里一直保持有一到两辆电动自行车。@江江@刘干(赛康交安) 经济动物一切想的是经济不,效率高不。@王峰杭州@江江 很多家庭每月扣掉支出,所剩无几。

   @陈非:再进一步说,如果需求上应该再有中间一层,那从交通系统实际的规划运营管理上来看,这种需求是否应该充分满足,或者在什么条件下应该得到满足?@江江@王峰杭州 是的,经济才是首要问题。@王峰杭州:我们群里多少是中高收入人员,骑自行车很多是随时可能失业人员。

   @江江@陈非 上海交通所 出行需求与管理难度的平衡。交通脱离了经济讨论就是飞上了天不着调啊。@十八 :是的,我怀疑规划是不是没有经济分析这个功课的?@陈非:如果电动自行车速度真的限下来,还有很多人会买么?@黄浩@王峰杭州 菜市场距离家里700米,我去买菜完全电动车,步行太远,单车太累,汽车不方便。在5公里范围内出行,骑电动车优势大。@竹子:速度控制30还是会的…省力啊,不过出行距离有限制…

   @南京规划院何峻岭@王峰杭州 我以前天天骑自行车,怀孕了开始坐公交,后来发现公交真的不如自行车方便,后来能骑车了坚持骑行车。再后来小孩上幼儿园了,我的小小捷安特带不了她,又坐公交。公交要换乘,目前想买个电动自行车。

   @陈玮:我没车,我觉得骑电动车对别人不安全,所以也不骑电动车。撇开其他利益暂且不说,电动自行车只是现在特殊条件下一般个人对私人机动化要求的体现,我支持拥有者的选择权,问题在于我们既有道路强势体小汽车不会让权给他,本来就是弱势的自行车和步行,比他更为需要道路舒适安全这些基本要求都没有它还来进一步影响。所以未来发展很可能几种,一种它体量太大,安全问题突出被一锤子禁掉;一种公交和自行车,特别是真正把自行车全方位服务做上去,再外加适当限制降低电动自行车比例软着陆;再一种对确实需要的城市做出我们独立的电动自行车空间,各个城市应能找到根据自身发展阶段,需求的自己的选择,而不是一个码的裤子人人穿,搞得有人小,还有人边跑边掉。

   @陈云飞:我骑电瓶车上班过半年,20公里半小时左右,同时段比开车快,门到门比公交方便。缺点是刮风下雨天热时不舒适,也很危险,有些过铁路通道上与机动车混行,路上机动车变道转弯停车随意不打灯等等。电动车在特定人群内(经济水平、公交服务水平不佳)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竹子:你遵守规则怎么会对别人不安全…

   @海纳百川: 发展自行车和电动车,如果分流的是公共交通,我认为本末倒置,是假绿色;如果分流的是私人汽车,我觉得应该鼓励,但是大城市暂时这种趋势还看不出来。

   @陈非@沈巍 CPD 速度毕竟有差别,有些路段还人非共板。@竹子:非车之罪,电动车在有些城市也是个产业。@海纳百川 :自行车和电动车除了路权,也还有适应性问题,受到酷暑炎热暴雨大风影响很大,不是全天候工具。

   @江江:怎么看,电动车都是在夹缝中生存@陈云飞 上海交通所 问题不是如何在夹缝中更好生存,问题可能变成!为什么要让夹缝产生,我们应该在私家车和公交上更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