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规院交通院
项目分类检索
项目年度检索
项目检索
综合交通规划
三亚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研究及行动方案 点击量:9844
项目名称:三亚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研究及行动方案
承接时间:2020-06-24
委托单位:
项目主持人:赵一新
技术负责人:杨忠华
项目负责人:苏腾,李春海
主要参加人:李晗、张子涵、周乐、李鑫、邱凌偈、张文娜、李超
项目简介:

  根据三亚自然环境特征、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牢牢把握交通“先行官”定位,适度超前,统筹海洋与陆地、区域与城市、居民与游客,科学布局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各类交通运输方式,明确各类设施“建、管、养、运”全过程发展策略,加强体制机制保障,推动交通发展由追求速度规模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由各种交通方式相对独立发展向更加注重一体化融合发展转变,由依靠传统要素驱动向更加注重创新驱动转变,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研究三亚综合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形成三亚交通基础设施最高层次的体系,指导未来30年三亚交通运输发展。明确三亚市“十四五”期间交通运输发展基础、总体思路、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制定具体举措。研究三亚市具体的实施路径,并形成近3年为主的项目谋划及具体行动方案。

  一、战略方向与规划方案

  以满足人民群众需要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根本,以城市与交通发展定位为出发点,以现实问题与差距为导向,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主线,提出五大战略方向。

  1、高品质服务

  在保持大众化、普惠化的基础上,加快提升运输服务品质。提供更多样更便捷更优质的客运和出行服务,充分满足未来不同年龄群体、不同收入群体个性化、高品质的出行需求,重点包括自由贸易相关人群、旅游人群、候鸟人群和本地居民等。提供更经济更高效更精准的货运和物流服务,充分满足未来现代化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旅游业等生产流通方式变革要求和生活配送要求。

  2、高能级枢纽

  加快建成面向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全国性交通运输枢纽城市、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和全球供应链服务中心。以新机场为龙头,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航空枢纽和邮政快递枢纽,提供最具竞争力的全球运输和物流服务解决方案。加快壮大邮轮母港枢纽,服务海南自贸港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实施。升级高铁枢纽并预留发展空间,构建陆上对外运输核心。

  3、高效率网络

  着力推进三亚“三横两纵”综合运输大通道,支撑和引导大三亚整体发展。重点打造中部城镇密集地区的都市高效通道,形成三亚城市发展的主要轴线,实现东西贯通、一小时可达。加快落实北部区域快速通道建设,以G98环岛高速大三亚段扩容工程及其集散通道为抓手,形成高密度网络化系统。探索南部滨海特色通道构建,以水上运输、旅游公路、城市道路等设施,提供高品质出行服务。大力提升山区公路等级,优化南北向联通乐东与保亭的公路基础设施水平。

  图 三横两纵综合运输通道布局示意

  4、高标准融合

  以创新为引领,促进各类交通方式一体化融合发展,促进交通枢纽场站与用地一体化融合发展。加强交通科技创新,推进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与交通产业深度融合,打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交通网络。推动交通与旅游、物流、邮政、高新技术等产业的高水平融合。

  5、高水平治理

  全面提升交通运输安全发展水平和保障安全能力,强化系统性风险防控,健全完善安全应急保障体系。依据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和国土空间管控、生态环境治理具体要求,强化用地用海和生态保护红线等环境敏感区交通建设活动管控,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实现交通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政府、市场、社会三大领域改革创新,通过优化政府治理、完善市场治理、增强社会治理,率先在推进行业治理现代化上实现突破。

  依据发展要求,借鉴深圳等对标城市建设历程,结合三亚实际情况,以五年为阶段,提出近期、十四五时期、十五五等时期对应的发展重点与实施路径规划。

  二、分阶段实施策略

  1、近期(2022年)

  以“完善”为核心思路。面向自贸岛建设,落实交通强国战略,支撑国际旅游岛服务转型,完善各类交通基础设施,完善对外与内部出行环境,弥补旅游交通短板。

  推动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与城市空间协同布局,完善骨干交通网络对城市空间的支撑和引导作用。居民通勤单程平均出行距离不超过5公里。完善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构建以中运量公交为骨干,普通公交为基础,有竞争力的公交服务网络,引导城市空间拓展和旅游资源开发。提升重点片区出行环境和旅游设施服务水平,增强吸引力和集聚能力。

  提前谋划、研究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规划方案,在政策创新与体制机制保障上取得重大突破。新增直升飞机、水上飞机起降点、旅游码头、游艇码头、旅游公路及配套驿站等一批设施,全方位弥补旅游交通发展短板;推动环岛高速扩容、绕城高速多处互通及连接线、西环高铁公交化改造等项目,打通关键性廊道和节点;推动鸿港市场综合客运枢纽、客运东站、客运西站等枢纽及公交场站建设,扩充现有枢纽能力;改造、提级一批农村公路,完善乡村道路网络;启动智慧交通平台、产业园等项目研究工作,探索智慧交通实施框架。

  2、“十四五”时期

  以“转变”为核心思路。以更加现代化、高品质、高质量的交通运输支撑三亚市打造海南自贸港建设新标杆,推动三亚城市转型发展。一方面,三亚交通运输发展不能仅仅局限于三亚行政范围以内,应当着眼于三亚、陵水、乐东、保亭“大三亚”范围,在区域的角度提升三亚面向全球的枢纽地位。另一方面,三亚面临从“旅游城市”向“自贸港都市”的跨越式发展,意味着在三亚传统的热带滨海旅游职能之外,新增了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两大领域,需要三亚交通运输由过去的旅游特色交通主导,向现代化自贸港都市交通转型。

  “十四五”是三亚综合交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构建与未来空间发展结构相适应的综合交通体系,引导空间有序拓展,推进人才、产业功能集聚,支撑城市功能转型。形成以中运量公交为骨干、普通运量公交为主体、慢行交通为基础,小汽车适度合理发展的综合交通结构。

  着力提升交通运输基础网络。重点是形成畅通的公路道路交通网络与水上交通运输网络,着力完善水上交通的货运及旅游功能。尽快高标准开工新机场建设,加快完成西环铁路旅游化公交化改造,推进市域铁路陵水段落地实施。实施若干客运枢纽场站综合开发项目,建成梅村产业园(综合物流园)与若干物流中心。完成交通运输体制机制与政策创新,推进交通运输智慧化发展。

  3、“十五五”时期

  以“成型”为核心思路。基本形成与城市空间格局相耦合、支撑自贸港发展的“大三亚”都市化综合交通格局。以大、中运量公共交通为骨干、多层次普通运量公交为主体,引导个体机动化客运交通方式的合理使用,控制居民通勤单向平均出行距离不超过6公里。

  加快交通运输向绿色化、智慧化方向转型,形成以快速道路与快速轨道为主体的“双快”交通网络。完成绕城高速快速化改造及纵向快速连接线通道建设。贯通市域铁路东西干线,开工保亭、新机场支线。力争建成新机场。基本形成特色化的低空及海洋交通服务。

  4、“十六五”时期

  以“品质”为核心思路。全面提升大三亚综合交通服务品质,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在整体框架成型的基础上,实现综合交通体系和城市空间发展的深度耦合,实现综合交通体系内部协同发展。初步建立起以轨道交通为骨干、以多层次普通运量公交为主体、以水上交通为补充、以慢行交通为特色基础的客运结构。

  实现全方位高品质的交通运输设施与服务。建设城市内部地下轨道交通网络,构建海上巴士运输线路与设施,打造海陆空一体化、地上地下立体化交通。建成高质量绿道等慢行道网络,增加步行、城市公共交通与非机动车交通空间。优化城市内部交通网络,结合街区改造,提高城市次干路、支路密度。完善城市货物配送服务空间。实现交通行业与信息化、产业化的融合发展,推广智慧交通平台和模式应用。形成符合三亚发展目标、具有前瞻性和探索性的一系列政策、法规、机制等保障体系。到2035年,基本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5、远景(2050年)

  与时俱进,全面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的交通强市。基础设施规模质量、技术装备、科技创新能力、智能化与绿色化水平位居同等城市前列,交通安全水平、治理能力、文明程度、国际竞争力及影响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居民享有美好交通服务,全面保障三亚自贸港标杆城市建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