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规院交通院
项目分类检索
项目年度检索
项目检索
综合交通规划
商丘市综合交通规划 点击量:30456
项目名称:商丘市综合交通规划
承接时间:2010-04-21
委托单位:商丘市城乡规划局
项目主持人:殷广涛
技术负责人:杨忠华
项目负责人:叶敏、赵一新
主要参加人:叶敏、赵一新、付晶燕、吴子啸、张洋
项目简介:

    商丘市地处我国豫、鲁、苏、皖四省的结合部,是河南省的东大门。商丘对外交通设施发达,拥有辐射东西南北的国家级铁路和公路体系。其中我国南北向最长的主动脉京九铁路和东西向最长的主动脉陇海铁路在此交汇。两条国家级公路310国道(连云港至新疆霍尔果斯)和105国道(北京至珠海)也在商丘市中心城区边缘穿过并相交。京九铁路与陇海铁路、310国道和105国道形成了 “黄金双十字通道”,沟通了我国东部沿海与西部内陆、南方经济发达地区以及我国北部地区更广泛的经济联系。商丘成为豫、鲁、苏、皖之交集铁路、公路、水运于一体的区域性重要的交通枢纽。

    从位置和交通图上看,商丘的交通枢纽结构已经初步形成,但目前从商丘实际承担的交通来看,商丘仍需进一步打造区域枢纽的地位。与此同时,商丘迎来了新一轮交通发展的机遇,商丘航空港的规划正在展开,郑徐、京商杭高铁客运站的可行性研究已经完成。为更好的发挥商丘的交通区位优势,促进商丘城市的快速发展,商丘市规划局组织编制《商丘市综合交通规划》。

详细介绍:

    一、项目背景

    国家中部崛起的实施,途经商丘市的郑徐高铁、商杭高铁、济广高速等重大国家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和修建均提上日程。2003年6月,河南省委、省政府下达了“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决定”的文件,提出在未来近二十年,商丘市要发展成为150万人左右的特大城市。商丘的交通区位优势进一步强化,成为商丘市打造交通枢纽地位的重大契机,商丘市迫切需要借助有利的交通区位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发展,合理布置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支撑商丘市快速城市化和机动化。

    二、规划范围与年限

    规划范围分为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市域规划范围为商丘市域行政辖区范围,包含二区一市六县,总面积为10704平方公里。中心城区规划范围与城市总体规划范围一致,为东至晨风大道和神宇大道,南至富民路,北至田园路和农贸路,西至梁园路,共计为164平方公里的用地范围。

    近期目标年为2015年,远期目标年为2020年,远景展望到2020年以后。

    三、规划目标

    支持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为目标,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布局为依据,建立综合协调的运输模式及交通体系为根本,指导城市交通系统健康有序地发展,具体目标体现为:

    目标一:借助国家中部崛起战略,依托重大交通设施规划布局的新契机,统筹各交通系统功能分担与目标定位,合理组织交通运输网络,控制重要基础设施布局,实现商丘区域综合交通区位优势向区域枢纽地位的转变,提升与改善市域对外货物运输能力与服务水平,打造商丘在豫东物流中心地位,并通过构建其枢纽地位促进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目标二:科学衔接商丘市区内外重大交通设施,梳理城市内部交通网络系统,构建可持续的城市交通系统,有效满足城市基本机动性,“安全、高效、公平、低碳、低污染”的支撑城市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四、主要规划内容

    1、现状交通分析与评价

    区域交通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特征:

    1)商丘市“十”字型铁路枢纽地位显著,但京九线上商丘南站仅为三等站、交通功能较弱;公路为主要运输方式,铁路客货运量分别是公路客货运量的5%和1%。

    2)交通特征主要为内聚型经济特征下的内聚型交通流,自身经济发达程度不高,需求不旺盛,城市整体发展水平落后于交通区位优势,丰富的资源并不能有效的集散和交易。

    3)商丘具有地理中心区位优势显著,省外客运与山东方向联系超过50%最为紧密,江浙和安徽方向均超过或接近20%;山东交通腹地明显,商丘市公路系统网络虽然基本形成,但由于缺乏高等级公路服务,交通呈现局部点通达性高,交通设施覆盖区域不广,设施等级较低,对外通达的便利程度不高,不利于人流、物流的快速往来交换,导致对外交通的腹地不深。

    4)中心城区周边,城乡交通一体化特征显现,部分市内乡镇客运班线已经公交化,城乡公交一体化运营的需求明显。

    商丘市中心城区现状交通特征主要表现为:

    1.   商丘市区道路设施基本满足城市交通出行的要求,跨铁路和进出古城道路交通压力初步显现;道路与城市水网缺乏有机的融合;次干路比例较低、畸形路口、人车混行、道路维护差等因素影响道路网络系统功能的发挥;

    2.   商丘市区现状以枢纽为核心的公交线路布设模式与现状城市用地布局模式较匹配;但公共交通系统发展的整体水平偏低,公交出行比例低,万人车辆拥有率低、场站用地严重缺乏等;

    3.   商丘市机动化程度不高,市区停车压力尚未完全显现,停车配建指标缺乏有效的指导性;

    4.   商丘市交通安全状况良好,交通管理有待进一步提高。

    2、城市交通发展趋势特征

    随着郑徐高铁和商杭高铁等重大铁路设施的建设,商丘将铁路客货运输比,提高铁路运输的比重。形成以商丘交通枢纽为核心,以连霍高速、济广高速、商周高速、G310、G105、郑永公路和京九、陇海铁路为主骨架,辅以其他省道和县乡道路,形成以铁路和公路为主要运输手段的,多种方式配合的、四通八达、快速畅通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2020年商丘市区出行总量达到390万人次。居民平均出行距离由2009年的4.8公里增加到2020年的6.2公里。商丘中心城区客货汽车保有量达到19.8万辆,千人拥有率132辆,其中小汽车保有量达到13.5万辆,千人保有率达到90辆。初步形成以“公共交通为主导、多方式协调”、与城市职能和用地布局“协调、高效、集约、环保”的综合交通体系。

    3、区域交通系统规划

    1)铁路系统规划

    2020年,规划建成郑徐(郑州至徐州)高速铁路、商杭(商丘至杭州)高速铁路、南商济(南阳至商丘至济宁)铁路和邢商永地方铁路,规划期内开工建设京九(北京至九龙)高速铁路,规划预留商丘北部联络线。实现由“十”字形铁路枢纽向“*”形铁路枢纽的转变。

    中心城区,规划新建郑徐高速铁路和商杭高速铁路设站于商丘站,与现有陇海线商丘站形成“三场合一”的规划布局,在车站北侧规划建设北广场作为新建高速铁路的主广场。南商济铁路设站于商丘南站,与现有京九铁路共站,并预留铁路东侧新建广场用地。形成“一主一辅”铁路客运站,商丘站为主要客运站,商丘南站为辅助客运站。

    中心城区,规划商丘站北广场建设成为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协调和衔接区域交通与城市交通的关系,合理布局长途、公交、出租车和小汽车的交通组织。

    新建民权北站、永城芒山站2个车站高铁客运车站。保留陇海铁路民权站、孔集、谢集、北东闸、张阁庄和虞城站的功能和等级,保留京九铁路商丘南站、伊尹站和木兰站的功能和等级。

    规划形成“一主一副多点”货运场站框架。以中心城区商丘货站为全市主要货运场站。规划期内,于北东闸引线在物流集聚区建设商丘货站,形成商丘市主要货站。逐步削弱和取消商丘西站的货运功能,将货运功能逐步调整至商丘货站,减少对外交通设施与城市土地利用发展的矛盾。新建邢商永地方铁路商丘市内共设睢县站、宁陵站、商丘南货站、伊尹站、虞城站、夏邑站、永城西站和永城北站8个货运站, 8个货运站按照远期调整客货运共用站控制。规划依托邢商永地方铁路新建永城西站和永城北站形成商丘市辅助货站。规划期内,提高商丘北编组站的技术设备能力,充分发挥集中作业优势,满足国家干线铁路和商丘货运编组需求。

    2)公路系统规划

    规划形成“三横三纵”的高速公路系统,分别为连霍高速、郑民高速、永登高速、济祈高速、济广高速、周商济高速。提级建设“三横两纵”的一级公路网。提级改善“一横两纵”二级公路网。规划新增五个高速公路出入口,全市高速公路出入口达到18个。

    构建“一主一副,一县一站”的公路客运场站体系框架。商丘市公路客运主枢纽。永城市规划形成商丘市公路客运副枢纽。其余六个县城分别规划一处公路客运站。

    3)航空系统规划

    依托现有商丘军用机场,远期进行军民合用机场改建,按照4D标准进行控制,适时启动机场的改建。

    4)水运系统规划

    沱浍河河道按Ⅳ级航道标准规划建设,船闸通行能力为500吨级。分两期实施。一期工程起点豫皖省界李口桥(永城市),终点止于夏邑金黄邓水闸,全长85.5公里。二期工程从夏邑金黄邓水闸至梁园区李堤口村,全长61.5公里。规划按照“一城一港”的原则,沱浍河沿线规划建设永城、新桥、四里庙、夏邑、虞城、商丘共6个港区。

    4、城市交通系统规划

    1)   骨干道路系统

    商丘市城市道路分为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三个等级。其中主干路按照道路使用功能规划为结构性主干路和一般主干路。规划商丘市中心城区形成“一环两横两纵”的结构性主干路网络,道路断面设计以机动化通行为主。预留城市外环路和两横两纵结构性主干路提升为快速路用地空间。构建“棋盘式”主干路网结构,承担各功能片区之间及内部交通。规划初步形成合理的骨架路网结构。

    跨越陇海铁路的道路中,归德路和凯旋路按双向六车道断面规划,除保留的归德路现状东西立交,其余道路按双向四车道断面规划。跨越郑徐高速铁路涵洞按陇海铁路改造道路断面规划实施。

    2)   公交系统规划

    商丘市公共交通系统由快速公交系统、常规公交系统、出租车和城乡公交组成。

    商丘市中心城区空间尺度不大,客流集中,规划期内公交线网应以客流为组织中心的干支结合直达线网模式进行布设。控制重要枢纽用地,为远期公交线网发展成为中短距离的直达网络和长距离基于枢纽的换乘网络的混合公交线网模式预留空间。

    2020年,商丘市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将达到20%,城市居民公交出行量将达到78万人次/日。2020年商丘市公交规划线路规模将达到130条,车辆发展规模为2100标台。

    规划形成“两级”公交走廊,一级走廊布设大运量快速公交系统(BRT),为远景过渡到轨道交通奠定基础,培育客流。二级走廊,设置公交专用道系统,布设常规公交骨干线路,与一级走廊共同构架城市的骨干公交网络。

    公交场站按综合保养场、停车场、枢纽站和首末站进行规划,规划面积指标为200平方米/标台。

    3)   慢行系统规划

    依托一般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规划建设连续慢行网络,主次干路慢行道和机动车道完全物理分隔,满足居民日常出行和生活需求。构建城市交通枢纽点和重要公交站点自行车衔接系统,增加步行空间和自行车停放设施,促进“自行车+公交”的出行方式。依托中心城区丰富水系,沿万堤河、蔡河、运河和包河,构建一环三射慢行绿道,提升慢行品质。规划商丘古城为慢行区,东西北马道街、中山街、小隅首街和娄隅首街可双向通行现状小公共,其余道路组织小公共单向通行。

    4)   停车系统规划

    规划将商丘市停车分区划分为三类区域,分别为古城保护区、核心区和非核心区。古城保护区是停车严格控制区,执行严格的停车需求管理,减少内部停车位的供给,尽可能地减少机动车对古城的冲击。核心区为停车适度控制区,通过停车需求管理调控机动车出行量。非核心区为停车适度发展区,提高停车设施供给。

    5)   货运交通发展规划

规划形成“两主四辅多点”的货运组织体系,商丘中心城区和永城市为货运主枢纽,依托虞城、夏邑、民权和柘城形成四个货运辅助枢纽,此外在重要县镇规划形成多点货运场站。

    6)   交通管理规划

    合理规划组织交通流,提高路网的总体承载能力。加快交通管理信息化、网络化、现代化进程,合理引导交通需求的发展,保障城市交通安全、通畅、高效、有序。

    5、支持城市发展的交通系统建设计划

    在城市规划目标下,根据不同阶段城市发展建设和交通需求特征,分别制定近期建设重点和建设项目计划,强化对外交通建设,改善现有基础设施,打造区域枢纽初步构架,协调城市功能用地,增强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

项目图片:
  • 图1  规划技术路线
  • 图2  商丘市公路客运联系方向
  • 图3  商丘市高铁时空圈示意图
  • 图4  商丘市铁路规划方案图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