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规院交通院
项目分类检索
项目年度检索
项目检索
综合交通规划
宜春市袁州古城交通系统详细规划 点击量:2828
项目名称:宜春市袁州古城交通系统详细规划
承接时间:2019-04-19
委托单位:宜春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项目主持人:戴继锋
技术负责人:杨忠华
项目负责人:苏腾
主要参加人:周乐,许定源
项目简介:

  为确保袁州古城交通顺畅、组织合理,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完成袁州古城片区交通定量分析与需求预测,落实外部路网规划、片区内路网规划、机动车交通组织、旅游交通组织、慢行交通组织、道路断面设计、路边停车泊位布局、停车场及出入口布局、公交场站和停靠站布局、非机动车停车设施布局。提出切实可行的近期建设规划目标和建设内容,以及远景规划设想和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对策和措施,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1.规划背景

  宜春(古称袁州)古城是宜春历史文化的集中载体,也是凝聚宜春人回忆的精神家园,其地处城市核心区,青龙路口附近是宜春传统核心商圈,条件复杂,制约条件多,总占地面积约为1平方公里。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古城传统风貌遭受一定冲击,交通、环境问题凸显。在倡导文化发展建设的国家战略导向下,深入挖掘宜春历史文化价值和特色,对于增强宜春的文化软实力、延续历史文脉、强化城市特色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家持续关注棚户区改造的要求下,宜春正在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打造宜居环境,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城市工作新格局,为建设美丽宜春决胜全面小康提供坚强保障。

  以此为背景,宜春市政府将袁州古城文化复兴列为市重点项目,针对该地区进行了整体的城市设计和文化旅游业态策划工作,其重点是挖掘古城文化、重塑城市形象等。目前整个古城地区已经划分为多个片区,由多家单位分别负责进行详细设计工作。

  在前期工作中,尽管已经对道路交通问题进行过整体梳理和概念性规划,但是总体而言,依然缺乏道路交通综合性规划及交通详细设计,未能达到管控片区城市建设的深度要求。道路交通系统是整个片区开发的基础和前提,目前在项目分片推进中已经出现了各片区交通设施等级、交通组织方式不协调和缺乏统筹等问题,亟需在整个地区开展专项的综合交通专项详细规划。

  2. 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分为交通设施研究范围和交通设施详细规划设计范围。

  研究范围:西至武功山大道、北至袁山大道、东至卢洲大道、南至沪昆高铁。在此范围内统筹各类交通设施,从袁州古城角度提出区域优化建议。

  规划设计范围:北至袁河路、南至平安路、东至明月南路、西至宜春南路。在此范围内落实各类交通要素详细规划与设计方案,切实指导后期建设与管控。

  3. 规划期限

  本规划侧重于近期实施,主要规划设计方案期限为2022年,与袁州古城建设期限一致。

  远期展望至2035年,与《宜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年)》(纲要送审稿)保持一致。

  4. 规划目标

  结合袁州古城文化复兴的实际要求,确定本次交通详细规划项目的目标如下:

  综合全面——涵盖交通政策、交通组织、道路、公交、停车、慢行各类设施等要素的综合交通解决方案。

  协调管控——向上做好和城市交通系统的近远期方案的衔接,向下管控同步推进的各家设计单位的相关设计方案,为交通系统方案的总协调和技术支撑。

  面向实施——形成具体指导道路施工图设计的详细规划,确保综合交通规划设计方案的近期可操作性。

  5. 技术路线

  本规划实行“两层次、多系统”的技术思路。

  两层次分为偏向宏中观的规划层次和偏向微观的设计层次。规划层次包括道路、公交、慢行及旅游交通组织,涵盖对外道路、内部道路、停车、公交、慢行等多个系统规划。设计层次包括道路红线设计、断面设计、平面设计和节点渠化设计,以及停车、公交、慢行等多系统的相关设计工作。

  整体规划设计向上对接城市总体规划等宏观规划,向下指导施工图设计,同时与在编各个片区设计相协调。在具体方案中辅以定量的交通分析与需求预测,为交通规划设计提供科学基础。

  图1. 技术路线图

  6. 道路方案

  规划古城片区形成“两横三纵” 的主干路和“两横两纵”的次干路,并辅以网络化的支路微循环系统。整体道路密度为10.5km/km2,道路面积率在22%左右。

  ♦主干路:平安路、考棚路、宜春南路、东风-红星路、明月南路。

  ♦次干路:朝阳路、东风路南段、中山中路、二符路。

  ♦支路:凤凰路、文饶路等。

  根据交通预测模型,路网总体饱和度适中。考虑居民与游客的出行便捷性,建议近期古城范围内不施行道路单行交通组织。远期若交通需求进一步增加,交通压力进一步增加,根据具体需求可考虑对相应拥堵道路进行配对单行组织管理。

  图2. 古城片区道路网规划布局图

  7.慢行系统

  在古城片区内对慢行道进行功能梳理,分为以下四个等级。

  ♦特色步道:独立路权,布设在古城内部、古城-宜春台公园-谯楼步道及现状步行街。

  ♦自行车景观道:独立路权。结合古城自然生态景观、历史文化景观、滨江亲水景观、休闲生活景观打造连续的自行车景观道系统。

  ♦一类慢行道:布局在古城、学校、公园、大型商场周边道路,如东风路、中山中路、朝阳路、考棚路等,适当增加道路断面慢行空间,步行道与自行车道宽度采用较高的指标。

  ♦二类慢行道:布局在其他市政道路,如明月南路、宜春南路、平安路、二符路等,保障基本慢行交通通行空间,步行道与自行车道宽度采用规范中较低的指标。

  通过慢行功能的梳理与通道布局,在所有市政道路补齐步行道与非机动车道,并充分保障其通行空间。

  8.公交系统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提高公交吸引力,消除公交服务盲区,强调规划可实施性。尊重现状停靠站布局,结合交叉口和路段改造设置港湾式停靠站,提升公交服务水平。

  在宜春大道、明月大道规划快速公交走廊。考棚路近期按照公交优先道规划,远期结合考棚路拓宽工程,提升为快速公交走廊。在东风路-红星路、中山中路、考棚路(近期)设置公交优先道,高峰期保证公交车的专用路权。

  灵泉池公园服务区建议结合旅游公交线路,预留部分旅游公交泊位,按10个控制,占地面积约1500m2。规划20处公交停靠站,结合交叉口改造和路段改造,有条件的建设港湾式公交站。

  9.停车系统

  规划布局1处旅游集散中心,4处旅游公共停车场,5处居民公共停车场,取消3处原规划停车场,改为建筑物配建停车场,通过新增地下二层或新建停车场,补齐泊位。建筑配建停车场根据相关规划确定。

  10.旅游交通

  规划形成“一主一副”集散中心布局,主集散中心位于明月南路-中山中路交叉口西北角,紧靠三街九巷;次服务中心位于中山中路-宜春南路交叉口东北角。根据测算,古城旅游大巴泊位需求为80个。通过灵泉池停车场解决30辆旅游大巴停放需求,通过旅游集散中心解决10辆旅游大巴需求,其余建议在古城片区之外解决——建议在状元洲以南结合车库修建设置20个旅游大巴地面泊位,在第四中学高中部东北侧解决20辆旅游大巴需求,占地约2000平米。

  11.主要出入口

  在保障地块出入口连接道路空间充足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地块出入口对道路交通运行的干扰。原则上学校、公园、商场等大型公共服务设施的出入口尽量避开交通性道路。交叉口展宽段、渐变段范围内不得设置机动车出入口,开口位置距展宽渐变段至少10m;在行人和自行车流量较大的道路以及对街道环境品质要求较高的路段,不宜设置机动车出入口。 鼓励机动车出入口与慢行交通出入口分开设置,减少机动车对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干扰;鼓励将建筑主出入口设置为慢行交通出入口,体现绿色交通优先的原则。行人和非机动车出入口应结合过街设施和公交站台统一设置。

  12.交叉口渠化展宽方案

  根据道路等级和功能,规划15个道路等级高、交通流量大的交叉口进行渠化展宽,提升交叉口通行能力,改善交叉口通行秩序。规划两处立体交叉口,即袁河路-东风路交叉口和平安路-明月南路交叉口,保障主要交通流的连续性。主干路-支路交叉口,或距相邻交叉口过近的次干路-支路交叉口规划为右进右出交叉口,保障干路的通行效率, 。其余道路等级较低、交通流量较小的交叉口规划为无展宽交叉口,经交通需求测算,既能满足通行需求,又能集约、节约使用土地,减小行人过街距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