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规院交通院
项目分类检索
项目年度检索
项目检索
轨道交通规划
东莞市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客流预测 点击量:5998
项目名称:东莞市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客流预测
承接时间:2013-09-13
委托单位:东莞市轨道交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项目主持人:秦国栋
技术负责人:全波
项目负责人:付凌峰、吴子啸
主要参加人:李宁、刘燕、迟利兵
项目简介:

    本项目配合工程设计研究,通过东莞轨道交通1号线客流预测,进一步明确预测线路的功能定位、沿线的土地利用及客流特性,为确定系统选型、规模、车辆编组、运营组织、车站规模、车辆段规模等指标提供量化依据。
    项目主要内容包括:
    1. 轨道客流预测的前提性研究
    (1)国民经济,城市规模、城市布局的现状与未来发展状况分析;
    (2)城市交通现状的道路状况,机动车保有量等基础数据以及未来发展状况分析;
    (3)城市总体人口岗位现状及未来的数量和分布预测;
    (4)轨道沿线人口岗位现状及未来数量和分布预测。
    2. 客流预测与分析 
    (1)全线客流预测:全日客流,年客运总量,各时段的客运量及其比例;
    (2)车站客流预测:全日、高峰小时的各车站乘降量、全日及高峰小时站间断面流量,以及相应的客流断面图;
    (3)客流OD预测:包括全日、高峰小时的各车站站间OD;
    (4)平均乘距分析:包括全日、高峰小时的乘距分布图; 
    (5)换乘客流分析:包括全日和高峰时段的各换乘车站的换乘客流量及占各车站总客流量的比例;
    (6)客流特征分析:各时段客流变化曲线,并进行客流特征和风险分析评价,合理确定需求规模,指导运营组织,评价经济效益。
    3. 敏感性分析 
    分析不同类别的敏感性因素,对东莞市轨道交通1号线进行敏感性分析。

详细介绍:

  1. 项目概述

   《东莞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调整)》确定了由4条市域轨道快线构成的线网格局,线网总长218.3公里。其中,轨道交通1号线是一条由西北至东南方向的市域快速干线,线路贯穿水乡组团与城市核心组团,联系东莞市两大主城区核心组团(莞城片区、松山湖片区)发展主轴,并衔接广州和深圳城市轨道交通线路。

    

   图1 东莞城市轨道线网规划

   根据《东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可行性研究》,轨道交通1号线东起麻涌西站,东至黄江南站,线路全长全长69.6公里,共设车站24座,其中换乘车站5座(在望洪站与穗莞深城际线及佛莞、莞惠城际形成综合换乘枢纽,在东城南站与莞惠城际换乘,在鸿福路站与在建的1号线换乘,在松山湖站与规划3号线换乘,在黄江中心站与规划4号线换乘),并考虑在首末站麻涌西站与广州轨道线路对接,在黄江南站与深圳轨道线路对接。近期建设项目1号线一期工程西起望洪站,东至黄江中心站,线路长度57.9公里,共设车站21座(其中5座换乘站),平均站间距2.827公里,计划于2020年建成投运。

   2. 项目意义

   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客流预测是配合工程设计研究,为确定系统选型、规模、车辆编组、运营组织、车站规模,车辆段的规模等指标判断提供依据,在轨道交通工程设计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工程设计阶段客流预测作为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工作的延续,结合工程设计调整,是对工可客流预测的“落地”调整。

   东莞市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客流预测项目,目的是配合工程可行性研究,进一步明确线路的功能定位、沿线的土地利用、客流特性,通过预测客流为线路及站点的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3. 研究范围

   以东莞市域空间发展规划提出的控制范围作为本项目的研究范围,即东莞市行政区域范围,面积2465平方公里,包括32个行政镇区。

   4. 预测年限

   东莞市轨道交通1号线预计通车年:2020年

   根据建设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04-2008)的要求:“对于每条线路的建设,应拟定分期设计年限。初期为建成通车后第3年;近期为第10年;远期为第25年。”据此,确定轨道交通1号线客流预测分为初期(2023年)、近期(2030年)和远期(2045年)三个特征年份进行。

   5. 研究方法

   本项目通过建立交通需求预测模型,对轨道交通1号线建设方案及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方案进行客流分析,旨在给定城市规模、土地利用形态以及城市交通出行分布模式下,分析建设项目的客流特征,从而为确定比选线位与设站方案,确定系统制式、车辆选型和编组、车站规模,编制运营组织方案,进行经济评价分析等提供依据。

   交通需求预测模型以城市现状交通调查以及模型参数标定为基础,以未来年城市发展及相关规划数据的分析结果作为预测依据。传统的“四阶段”交通需求预测模型,包括出行生成、出行分布、方式划分和交通分配四个子模式系统。本项目依据国际通用模型校验和可靠性检查手册进行规范的四阶段模型构建与校验,在此基础上引入反馈循环机制和出行时耗约束两项自主模型技术成果,以最大程度保障模型预测精度与稳定程度。其中,反馈循环机制对既有四阶段法分布和分配阶段的不一致性弱点进行了改进,出行时耗约束确保出行行为特征时耗总水平保持稳定。

   研究过程中发现,东莞市轨道交通客流相比于其它城市呈现出几方面鲜明特点。首先是东莞城市空间结构不同强中心城市,轨道交通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市域范围各镇之间的沟通以及跨区域客流的快速运输,不同于其他城市轨道交通具有明显的服务于主城区或与主城联系的特点。其次是东莞市轨道交通线网是在珠三角这一城市绵延区建立的市级轨道交通网络,在珠三角协调规划下将与邻近城市轨道网以及城际客运专线衔接,因此它的服务对象并不存在由行政边界划定的明显界限。第三点是东莞市人口结构上具有外来人口远高于户籍人口的特性,并由此造成东莞市交通出行特性上与普通城市的差异性。上述特点在本次研究中给予了充分的考虑与分析。

   东莞市轨道交通1号线客流预测使用的软件:EMME 3.4

    

   图2 东莞轨道交通1号线客流预测技术路线图

   6. 工作内容

   东莞市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客流预测的主要内容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    轨道客流预测的前提性研究

      

图3  2020年东莞市人口分布图

  

   •   国民经济,城市规模、城市布局的现状与未来发展状况分析;

   •   城市交通现状的道路状况,机动车保有量等基础数据以及未来发展状况分析;

   •   城市总体人口岗位现状及未来的数量和分布预测;

   •   轨道沿线人口岗位现状及未来数量和分布预测。

   (2)    客流预测与分析

    

   图4  轨道站点乘降量分布图(2045全日)

  

   •   线网客流预测:全日及早晚高峰的客运量及客流特征指标;

   •   线路客流预测:全日及早晚高峰的客运量及客流特征指标;

   •   车站客流预测:全日及早晚高峰各车站乘降量及断面客流分布;

   •   客流OD预测:全日及早晚高峰各车站站间客流OD;

   •   平均乘距分析:全日及早晚高峰乘距分布特征;

   •   换乘客流分析:全日及早晚高峰各换乘车站的换乘客流量及换乘客流特征指标;

   (3)敏感性分析

       分析轨道交通票价、服务水平、交通接驳、用地规划、人口结构等不同类别影响因素,对东莞市轨道交通1号线客流进行敏感性分析,确定客流指标波动范围。

   7. 研究依据

   (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3〕81号;

   (2)    《关于认真做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初审工作的意见》,建设部,建城函[2004]35号;

   (3)    《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个规划纲要》;

   (4)    《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15)》

   (5)    《东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8-2020)》;

   (6)    《东莞市域交通发展规划》;

   (7)    《东莞市区综合交通规划》;

   (8)    《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2004年);

   (9)    《东莞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调整)》

   (10)    《东莞轨道交通线网沿线土地利用整合研究》(2011)

   (11)    《东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望洪站~黄江中心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13)

   (1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2008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