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规院交通院
项目分类检索
项目年度检索
项目检索
交通枢纽规划
石家庄新客站周边地区综合概念规划国际咨询 点击量:18656
项目名称:石家庄新客站周边地区综合概念规划国际咨询
承接时间:2008-02-13
委托单位:
项目主持人:赵 杰
技术负责人:李凤军
项目负责人:王 昊、王金秋
主要参加人:王 昊、王金秋、马书晓、宫 磊、陈 锋、刘 钊、胡 晶
项目简介:

    石家庄市是京广铁路、石太铁路两条国家干线铁路的交汇枢纽,市区铁路入地工程和客运站的南迁改造,将为城市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借助交通区位优势的提升,整合城市南部各项资源,促进石家庄的产业升级和城市结构的重建,塑造富于特色的城市门户形象,是本次规划的重点。为此,规划参考国内外相关成功经验,在明确石家庄新客站地区功能定位的同时,在规划区中安排综合交通枢纽核心区、服务于区域的生产性服务区和服务于全市的金融商贸区三项核心功能;基于现状东部的街坊格局,规划结合道路网调整构建了两种肌理并置,能够保留城市历史记忆的独特城市空间结构。规划对现状路网条件进行梳理,建立了四纵四横的主干道及快速路结构,重点保证铁路两侧城市功能之间的联系通道,同时通过密集的支路系统满足枢纽交通集散的需要。在枢纽交通组织方面,规划采用以人为本、公交优先、人车分行的原则,将公共交通紧邻枢纽布置,将各类交通设施的出入口尽量分开布局,减轻枢纽交通集散地压力,实现步行优先的有序换乘。

详细介绍:
    1项目背景

 

    石家庄市是京广铁路、石太铁路两条国家干线铁路的交汇枢纽,市区铁路入地工程和客运站的南迁改造,将为城市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和体裁。借助交通区位优势的提升,整合城市南部各项资源,促进石家庄的产业升级和城市结构的重建,塑造富于特色的城市门户形象,是本次规划的重点。

 

    2现状条件分析

    本规划区位于石家庄市南部,规划范围是槐安路、建设大街、南二环路、维明街围合的城市区域,用地面积8.6平方公里。其中新客站核心区面积约3.6平方公里。

    规划区内可供开发利用的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东平路以南,由于受到原有铁路货场布局的影响,规划区东南部城市肌理为东北——西南朝向,在此基础上修建的汇通路、金利街、建通街等斜向道路等级较高,道路绿化基础较好。

    规划区西部的桥西明渠、北部的民心河以及南部的南栗明渠为枢纽地区景观系统的塑造提供了潜在的资源。

 

    3、宏观分析与片区定位

    京广高速铁路的建设使得石家庄市融入了以北京为核心的一小时经济圈之内,1小时是个重要的交通门槛,跨越这一门槛后,将产生生产资源、劳动力流通快速,资金协作活跃,产业分工紧密的同城效应。据此,石家庄新客站地区应凭借城市在高等教育和制造业方面的既有优势,发展以技术劳动密集型为特色的现代服务业,实现与京津地区的高水平分工与协作。

    石家庄市位于经济发达的京津冀经济圈、山东半岛经济圈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交汇之处,沿海的经济势能将通过石家庄这一枢纽城市向中西部地区辐射和扩散,据此,石家庄新客站地区应重视发展服务于上述经济交流活动的会议展示、信息咨询、技术交流等第三产业功能。

    石家庄新客站地区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商业金融服务中心,应凭借其特殊的交通区位优势,整合南部各项资源,塑造高效有序、欣欣向荣的城市门户形象。

    综合上述分析,本方案将石家庄新客站地区定位为: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市级商业金融服务中心、服务于区域的会展文化信息交流中心;以技术劳动密集型为特色的现代服务业中心,石家庄南部的城市门户。

 

    4、用地结构和功能分区

    规划在东西向城市主干道东岗路和塔南路之间,以高速铁路枢纽为核心,在带状城市休闲公园两侧构建中心发展带,这一发展带主要由高铁综合枢纽区、现代服务业园区和城市商业金融中心区三个片区构成。

    利用石家庄市高新技术园区及高校的人才资源,在高铁枢纽东侧,步行服务范围之内布置现代服务园区,这样的区位便于采用异地分包等形式发展与京津地区分工的咨询、软件、网上贸易服务等技术劳动密集型现代服务业。

    在现状汇通路两侧发展服务于全市的金融、贸易咨询等服务功能,与新的行政中心遥相呼应,形成石家庄市的准CBD地区。本方案将城市商业金融中心区适当远离高铁枢纽,布置在带状城市休闲公园东侧主要考虑到:5-10分钟的步行距离和适度规模的公共空间,可以有效屏蔽铁路枢纽带来的交通、环境压力。同时,商业零售、酒店、休闲娱乐设施的适度共享,可以实现规模效应,促进服务产业的互惠共赢,并创造丰富多彩、富有活力的城市场所空间。

    在以上三个片区周边安排服务于区域经济交流的会展中心、宾馆酒店、信息交易中心、公寓等设施,共同构成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枢纽区中心发展带。

    在中心发展带外围,结合现状保留用地,优化各项社区配套设施,形成6个居住小区,共容纳居住人口约11.2万人。

 

    5、道路网规划与交通组织

    1、道路网规划

    1)规划调整平安大街的走向为南北向,将平安大街-槐安路互通立交与二环路立交相接,采用下穿方式通过城市商业金融中心区。平安大街的南北贯通将分担胜利南街的交通压力,减少长距离穿越型交通对铁路枢纽的干扰。同时也使南北向城市主干道的分布更加均匀合理;通过下穿的处理方式,有效兼顾了长距离交通的通畅性需求和城市原有道路格局的利用,为塑造富于特色与历史记忆的城市空间奠定了基础。

    2)规划延续总体规划确定的干道网格局,将东岗路向西延伸,从地下穿越铁路线后与新石北路相接;将塔南路向西延伸,从地下穿越铁路线后与新石南路相接,形成贯穿东西的两条城市主干道,减少铁路线分割对城市交通的负面影响。

    规划以现状汇通路、仓兴街、金利街等道路为基础,形成环形加放射的次干道系统,并通过汇华路、建华路以及光华路与东西两侧的城市干道网相联系。其中,规划沿环形的金利街组织单行线,在保持街道尺度宜人的同时增强通行能力,简化交叉口的交通组织方式。

 

    2、公共交通系统规划

    1)轨道交通系统

    规划建议轨道交通二号线在本区共设置4处站点,在建设南大街-光华路交叉口与轨道交通三号线站点实现立体换乘,在服务于火车站客流集散的同时,促进城市各项功能的集约型建设。

    2)地面公交线路规划

    本规划中地面公交线路分为BRT、常规公交干线、常规公交支线三个层次。

    BRT线路规划为南北走向,以南二环路的BRT总站为起点,向北沿胜利路接主城北部居住片区,沿线带动铁路入地后地面的开发。

    常规公交干线在维持现有公交线路走向基本不变的基础上,增加以新客站为枢纽、服务全市的公交线路。东广场增加8条公交线路,在本规划区内分别布设于东岗西路(1)、平安大街(2)、祥云路-仓兴街-槐安东路(3)、建华路-仓兴街-塔南西路(4)、云鹏西路-云鹏中路-汇通路-建设大街(5)、塔南西路-平安大街(6)、云鹏西路-胜利南大街(7)和新站东路(8),形成向市区东部及东南部、东北部放射的线路。西广场增加6条公交线路,在本规划区内分别布设于槐安西路(1)、西三教路(2)、新石中路(3)、新石南路(4)、维明南大街(5)和南二环西路(6),形成向市区西部及西北部放射的线路。

    常规公交支线主要以轨道交通线路仓兴街-汇通路站和建设南大街-光华路站为核心,规划饲喂线,方便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的换乘,扩大轨道交通的服务范围。

 

    3、枢纽核心区交通设施布局和流线组织

    1)枢纽交通设施布局:本规划将东西广场主要作为公共交通和人行集散的场所,集中布置长途车站、公交、BRT和地铁站。考虑到地铁建设可能滞后于高铁枢纽建设,规划在站房南北两侧设置高架平台供社会车和出租车落客使用。上述处理在保证站房东侧主立面景观效果的同时,增加旅客集散的界面,避免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相互干扰,形成安全有序,以人为本的枢纽交通环境。具体为:

    长途汽车站布置在东广场南侧,占地约3公顷,主要功能是为高铁枢纽“喂给客流”,服务于石家庄市域及周边未被高铁客运专线覆盖的地区。

    地铁站点和BRT车站分别设置在东广场的南侧和中部。公交首末站布置在东西广场北侧。

    社会停车场布置在东西公交首末站下方地下一层;出租车候客区布置在东侧长途车站下方地下一层及西广场地下一层。同时,为了增加枢纽到发交通的安全性和灵活性,规划结合城市休闲公园,设置出租车和社会车的临时停车位和落客区。

    在西广场南侧地面层设置邮政枢纽。

    在东广场设置二层人行平台,连接带形城市休闲公园及社会车、出租车地面落客区,方便现代服务区的工作人员步行通过二层平台直接进入高铁枢纽。

    通过东西广场地面层、地下一层换乘大厅以及东广场高架人行平台,高速铁路与地铁、长途汽车站、出租车、小汽车、BRT、公交车之间均可以实现人车分行,无干扰的便捷换乘。

 

    2)枢纽交通组织:

    社会车、出租车进站流线

    来自新客站北部、西部及南部部分地区的社会车由新站西街南行,通过匝道到达新客站北侧高架平台落客。来自新客站南部、东部及北部部分地区的社会车在南二环路快速通道的引导下,经新站中街北行,通过匝道到达新客站南侧高架平台落客。除通过南北两侧的二层高架平台落客外,社会车可进入东西广场地下停车场落客,同时,出租车、社会车也可进入站前一街半地下停车场临时停车落客。

    公交车进出站流线

    东广场公交车通过云鹏西路、新站东街、建华路进出公交首末站。

    西广场公交车通过银河大街、河西路进出公交首末站。

    BRT流线

    BRT车辆沿新站东街南北向经过枢纽核心地区。

    长途车进出站流线:

    长途客车经由新站中街进入长途汽车站,出站时由塔南西路、胜利南大街进入南二环路。

    人行进出站流线:

    进站人流通过地面层及地上二层平台进站。出站人流由地下一层通道疏散。

    经交通预测分析可以看出,通过上述交通设施规划及流线组织,石家庄新客站地区的建设将得到有力的交通保障,各路段交通流量比较平衡。

    6、绿地系统规划

    滨水绿地系统:规划通过在铁路线下挖设涵洞的方式,将北部被铁路割断的民心河连接在一起,并向南延伸与南栗明渠相接,结合车站西广场的建设疏通桥西明渠并与规划区南部的南栗明渠相连,最终形成环状的滨水绿地系统。同时,沿规划区中部的带形城市公园设置多功能的水景空间,在站前广场、二层进站平台和地下出站广场层设置水池或喷泉,共同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滨水城市景观环境。

    铁路沿线的防护绿化采取堆积小型山丘的做法,通过山丘的高度和相应的绿化栽植处理,有效屏蔽线路不良景观与噪音影响,优化铁路进出的景观感受和枢纽周边建设用地的环境品质。

 

    7、城市设计

    1、空间肌理

    凭借现状规划区东部历史形成的街坊格局,结合道路网调整,规划构建了两种肌理并置,相互对比映衬的独特城市空间结构。这一结构不仅保留了历史记忆,节约了城市东部道路建设的成本,降低了土地盘整的难度。同时也使城市功能分区的边界更加清晰、领域感强烈;城市门户的识别性和特色更加显著。

 

    2、空间形态

    规划在高铁枢纽及文化中心之间沿休闲公园两侧,布置高层建筑群,同时在商业金融中心设置全区的制高点,作为高铁枢纽为对景,形成疏密对比强烈,重点突出、高低有序的城市天际线。

 

    3、枢纽建筑设计

石家庄高铁枢纽是本地区最重要的标志性建筑,本方案以大跨度的拱券组合成方正简洁的建筑体型,既满足从周边高架路快速通过时的观赏需要。同时,柔美的曲线与倒影兼顾了亲切和人性化的枢纽集散空间需求。

 

    4、 夜景规划:

    本方案的夜景照明系统可以概括为“一点、一轴、一片”。“一点”指高铁枢纽照明节点,“一轴”指休闲景观带及两侧建筑照明廊道;“一片”指城市商业金融中心照明片区。这样的设计在突出夜间枢纽功能的同时,增加了规划片区夜间的空间场所感和可识别性。

 

    5、立体空间设计

为集约利用城市土地资源,本方案在高铁枢纽核心区及城市商业金融中心区建设系统的立体化城市空间,具体为:

    1)在高铁枢纽地区地下一层以公共通道及东西地下换乘大厅为核心,布置地铁站厅层、出租车侯客区、社会停车场等交通设施,并通过垂直交通与地面层的其他交通方式实现换乘。

 

    2)在城市商业金融中心沿规划祥云东路、建通街、云鹏中路和龙诚路的地下一层设置内部机动车环线,连接各地块的地下停车场,并通过专用出入口与地面道路相通,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减少金融区地面的机动车交通,为创造行人优先的环境奠定了基础。规划地铁站布置在本片区中西部,其站厅层与周边地块的地下商业街直接相连。

 

    8、建设时序

    考虑到高铁枢纽的建设周期,规划建议采用由西向东滚动开发的模式进行建设,大致分为以下三期:

    首期,重点进行高铁枢纽及东西广场配套设施的建设,完善高铁站西侧的城市功能,并利用紧邻枢纽的用地,发展服务于区域间经济交流的会议展览、商品展销等功能。

    二期:建设带形城市休闲公园,同时依托枢纽站的交通优势,发展现代服务产业园区,优化提升会展功能,并配套建设两侧的生活服务区。

    三期:结合城市地铁的建设,集中开发城市商业金融中心,并配套建设周边的居住服务设施。

alt="图 1区位及规划范围分析图" src="/manage/photo/2010488564401.jpg" />

  • 图 2用地现状分析图
  • 图 3土地利用规划图
  • 图 4规划结构分析图
  • 图 5道路系统规划图
  • 图 6重点地区总平面规划图
  • 图 7新客站周边交通设施布局图
  • 图 8新客站周边交通设施流线组织规划图
  • 图 9新客站空间效果示意图
  • 图 10夜景鸟瞰图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