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规院交通院
项目分类检索
项目年度检索
项目检索
交通枢纽规划
温州市东部综合枢纽战略研究(方案征集) 点击量:3614
项目名称:温州市东部综合枢纽战略研究(方案征集)
承接时间:2016-12-04
委托单位:温州市规划局
项目主持人:
技术负责人:
项目负责人:陈莎
主要参加人:黎晴,全波
项目简介:

  杭温高速铁路建设项目获批,预计将于2018年开工建设,远期将在东片区设站。依托机场、高铁客站、市域铁路、城市轨道等,东片区将形成“多方式、多层次、一体化”的综合交通枢纽,成为温州突破对外交通瓶颈、支撑东部复合中心建设、提升温州区域中心城市地位的重要推动力。

   本项目通过国内外空铁综合交通枢纽实例分析,总结枢纽地区产业发展和用地开发、枢纽一体化布局和组织、枢纽分期实施的经验;基于温州“跨江面海”发展的战略导向和“双轴双心四片”的空间结构目标,分析东部复合中心的职能,从引领都市区发展的城市中心、多种方式衔接和换乘的综合交通枢纽、彰显温州城市特色和活力的门户和窗口三个层面明确东枢纽功能定位;提出交通枢纽选址的比选方案,并提出东枢纽及周边地区产业发展、功能布局和用地规划的概念方案。

详细介绍:

  一、项目背景

   依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交通运输部关于《交通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发改基础〔2016〕730号)的通知,杭州至温州铁路作为2016-2018年拟建项目提上建设日程。但杭温铁路在温州地区的主客站选址尚未确定。杭温铁路将成为温州第一条时速达300公里/小时以上的高速客运铁路,与杭州之间的旅行时间将压缩至1个小时。杭温铁路的引入,对温州铁路枢纽格局和城市空间结构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努力打造东南沿海重要中心城市”作为温州最为重要的发展目标和战略思想,引导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将东部打造成为温州未来发展的新增长极,成为温州“十三五”期间重要的战略导向。依托机场、高铁客站、市域铁路、城市轨道灯,东片区将形成“多方式、多层次、一体化”的综合交通枢纽,成为温州突破对外交通瓶颈、提升温州区域中心城市地位的重要推动力。

   浙江省全面进入创新发展的新阶段,创新发展加速了区域开放格局和经济转型的进程。温州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转型,也是温州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依托国际空港和区域大通道,东片将着力发展新兴工业和新兴服务业,成为培育国际化和区域性高端服务功能的主要空间载体。航空枢纽与高铁枢纽的一体化布局和组织,将形成温州新的城市门户,东部复合中心的主要依托,打造商业、商务为主的现代服务中心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二、    功能定位

   (一)    区域破局:东枢纽引领温州开放格局、提升中心城市地位

   基于区域竞争日趋激烈,温州城市地位下降、经济增长乏力的现状,应对“高铁时代”的来临,温州应积极谋求融入国家高速铁路网络和区域核心发展轴线,基于“高铁思维”思考城市未来发展战略,提升城市枢纽地位和竞争力。

   依托杭温铁路和东枢纽的建设,温州快速对接创新要素集聚的核心城市——上海、杭州,以及深圳、北京等国家级中心城市,从而接收高端功能的外溢,实现创新联动;构建以高速铁路/城际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际客运系统,适应产业转型的需求。

   (二)    空间重构:东枢纽打造东部复合中心、助推“跨江面海”发展

   基于温州老城中心区域辐射能力不足、都市区功能离散的现状,应对城市空间结构由“单中心”向“双中心”推进的战略导向,东枢纽将成为锚固 “沿江”“沿海”双轴,构筑“双中心”结构的战略支点。东枢纽的落位,将成为促进东片用地和功能整合的契机,依托高铁枢纽,温州东部复合中心的动力机制从扁平扩张向集聚发展转变。

   (三)    节点塑造:东枢纽构建交通组织中心、打造温州区域门户

   温州现状交通资源整合不足,客运枢纽与城市功能分割;传统铁路车站地区选址和布局模式,导致车站地区功能组织失衡。依托东枢纽的建设,重新识别高铁客站的场所价值。随着铁路技术的进步和运营速度的大幅提升,高铁时期的出行目的和客流特征都较普铁时期发生了根本变化。短时耗、高频率的出行特征亟需建立长期博弈机制,乘客对枢纽的品质要求有所提高,同时由于旅行时间的大幅缩短,乘客对枢纽换乘效率产生了高期望。此时的出行目的较普铁时期已发生根本性变化,与大运量、高频次的客运特征相匹配,人们乘坐高铁通常进行商务活动、旅游观光、周末通勤、探亲访友等活动,且有较大比例的乘客来自与航空竞争的高端客流。与此相对应,枢纽周边的业态以商业零售、餐饮、商务办公、会展、高端公寓等为主,提高枢纽的换乘效率。

   三、    枢纽选址

   (一)    线路引入方案

   根据《新建杭州至温州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杭温铁路的引入提出三个比选方案:

   (1)方案Ⅰ:近期永嘉接轨,引入温州南站

   (2)方案Ⅱ:近期引入永嘉,在永嘉设始发终到场

   (3)方案Ⅲ:近期引入温州东站方,联络线引入永嘉站

   其中方案Ⅱ作为推荐方案给出。主要理由如下:

   ♦    方案I对既有沿海铁路永嘉-温州南区间能力不足。

   ♦    方案II有利于服务瓯江以北地区的出行。

   ♦    方案Ⅲ投资规模较方案II增加114.7亿元。

   本研究认为,杭温铁路一期建设应采用既有规划方案III,直接引入温州东站,并新建温福高铁温州东至鳌江段,新建杭温铁路永嘉站联络线。温州东站设于空港地区,与机场形成空铁组合枢纽。主要理由如下:

   (1)空铁组合枢纽有利于提升东枢纽区域服务和组织的能级。

   温州龙湾国际机场是温州对外开放、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门户。高铁和机场组合枢纽构筑双赢格局。目前,国内有超过20座民用航空机场地区现状或规划引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车站。空港、高铁的组合枢纽,将实现功能整合、集聚效应增强的联动发展。

   (2)温福高铁先期建设有利于东南沿海铁路客运通道的加快贯通

   沿海铁路大通道北段运力紧张,覆盖不足;南段建设标准不高。沿海走廊新建时速300km/h以上高速铁路被纳入相关规划研究。杭温铁路直接引入温州东站,并新建沿海高铁温福段,与福厦铁路衔接,将实现厦门-福建-温州-杭州-南京-北京的高速铁路贯通,形成南京经杭州、福州至深圳的快速便捷通道,有效分流京沪高铁沪宁、宁杭、杭甬和甬台温段的压力。

   图 1  既有规划杭温铁路引入温州地区方案III

   (二)    站场选址方案

   以温州空港新区及邻近地区为研究范围,提出机场西侧、机场中部以及机场东侧三个比选方案。

   (1)    方案Ⅰ:经灵昆岛西侧跨江,于机场西侧设站;

   (2)    方案Ⅱ:经灵昆岛西侧跨江,与T3航站楼一体化布局;

   (3)    方案Ⅲ:经灵昆岛中部跨江,机场东侧瓯飞新区设站。

 

图 2   空港范围温州东站选址方案比选

   基于交通方式整合的分析,温州东站与机场的资源整合,对客流集散换乘的需求相对较弱,对要素集聚引导空间的意义更强。因此,温州东站在空港地区的选址,首先考虑与机场叠加对周边用地开发的影响,其次考虑与市域轨道和城市轨道的衔接,最后考虑与机场航站楼的一体化整合

   温州东站不宜与航站楼一体化布局,也不宜选址在背离城市、集散不便的机场东侧地区。东枢纽应以 “服务城市,面向城市,融入城市”为战略方向,选择更有利于与既有城市中心便捷联系、与新的功能空间载体有机融合的方案。

   因此,本次研究推荐方案Ⅰ:经灵昆岛西侧跨江,于机场西侧设站。

   优势:

   ①    位于机场邻近城市一侧,与既有城市中心之间联系顺畅,能够较好的接受西部中心的势能传导;

   ②    与东部地区既有规划功能区联系便捷,有利于依托东枢纽进行城市功能的整合;

   ③    与既有规划城市轨道M线和市域轨道S线换乘便捷;紧邻瓯海大道和滨海大道两条城市快速路,集散条件较好;

   劣势:

   ①    站点位于龙湾既有建成区,涉及拆迁量较大,成本较高;

   ②    铁路通道选择受到一定的限制,与航站楼、瓯海大道、瓯海大道与滨海大道的互通立交、滨海大道跨江桥梁等重大基础设施之间的协调关系需要充分考虑; 

   (三)    枢纽布局方案

   机场西侧设站位置的选择主要考虑如下因素:

   (1)    跨瓯江通道的建设形式和位置;

   (2)    与瓯海大道的跨越关系;

   (3)    与土地利用现状及规划的协调关系;

   (4)    与机场航站楼和交通枢纽综合体衔接关系;

   (5)    与S1线地下段的关系;

   (6)    与市域轨道S线、城市轨道M线换乘关系;

   (7)    投资成本。

   提出四个比选方案,分别为:

   (1)    方案I:T2航站楼正西侧,紧邻滨海大道西侧设高架站;

   (2)    方案II:T2航站楼正西侧,紧邻滨海大道西侧设地下站;

   (3)    方案III:机场T2航站楼正西侧,紧邻经七路东侧设站设高架站;

   (4)     方案IV:T2航站楼西侧2公里以南设站;

   基于各方案的比选研究,本研究认为T2航站楼正西侧为最佳的枢纽位置。高铁车站与机场航站楼平行布局,有利于面向中心城区沿江主轴的贯通性,有利于东枢纽高效便捷的接收中部复合中心的势能传导,有利于高铁车站与航站楼之间的交通组织。

   优势:

   ①    与T2航站楼综合体平行布局,与S1、S2线机场站换乘距离仅500米,步行方式可达;

   ②    对机场地区景观影响较小,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航站楼综合体之间可通过地下连廊直接衔接;

   ③    地面拆迁量相对较小。

   劣势:

   ①    地下线路建设成本较高;

   ②    与S1、S2线地下段协调难度较大;

   ③    涉及五溪村拆迁安置房、新教城中村改造工程两处新建高层;

   

图 3  方案II:线路及车站剖面示意图

 

 图 4   方案III线路及车站选线图

   车站建设形式以地下站房的形式,可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城市景观的影响和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并减少机场限高对车站综合体建设的限制。

   

 图 5  机场西设站方案组合枢纽布局示意图

   四、    规划布局

   (一)    枢纽地区功能布局模式

   结合温州空港-高铁枢纽地区的发展情况,东枢纽地区采用“圈层+指状”的发展模式。其一,受自然条件约束,东枢纽带动区呈现趋向滨海大道以西一侧为主发展的态势;其二,东枢纽与既有城市中心与都市区主要功能中心的联动呈现沿江的东西轴向和沿海的南北轴向线性伸展的态势,其三,片区受瓯海大道、滨海大道的分割,以及大罗山、黄石山、瓯江、机场等的阻隔,用地较为破碎。因此,通过引入轨道交通形成“圈层+指状”结构,能拓展枢纽影响范围,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图 6   空铁枢纽地区用地开发模式图

   圈层布局模式如下:

   ♦    核心区:以瓯海大道、滨海大道、机场大道、围垦路围合的范围作为东枢纽核心区,打造中央商务区。机场、高铁、市域轨道、地铁不同交通方式快速衔接的综合交通枢纽。同时发展商业零售、酒店、商务办公等综合服务功能。注重集约化发展,强调步行优先和环境友好。

   ♦    影响区:依托轨道交通拓展枢纽辐射范围。结合轨道交通枢纽布局差别化、特色化的中心,提升城市服务水平,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围绕龙湾中心站发展商业零售,永兴站周边发展文化娱乐,机场站发展商务办公,共同打造面向区域的组合中心;围绕沙城站、滨海八路站、沙香儿站构建服务片区的片区中心。

   ♦    相邻区:空铁枢纽半径10公里范围。覆盖东部主要功能片区和节点,发展附属产业和吸引产业为主,高科技制造业、临港工业、临空工业等。

   (二)    空间结构和核心区规划

   构建 “两块、双轴、一核、一脉、多区”的东枢纽地区空间结构。

   

图 7   东枢纽地区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