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规院交通院
项目分类检索
项目年度检索
项目检索
交通专项规划
固原市老城区文化路交通设计 点击量:2966
项目名称:固原市老城区文化路交通设计
承接时间:2015-10-03
委托单位:固原市规划局
项目主持人:戴继峰
技术负责人:李凤军
项目负责人:李晗、周乐
主要参加人:苏腾、汤文倩
项目简介:

  目前固原道路交通设施的规划、设计和施工还处于较为粗放的阶段,单一的设施组织模式愈发难以满足随着城市规模拓展和出行量增加而日益复杂化的各类需求。前期的道路建设中,在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固原的道路交通系统建设较多地考虑了机动车通行空间和环境,而对诸如行人过街,慢行交通安全性等人性化因素考虑不足。

   本次规划从当前问题最为突出的文化路改造优化入手,在交通调查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尽可能小的工程措施,提高道路交叉口和路段的交通功能,提高车辆和行人通过时的安全性,提高通行能力,改善通行环境。

  1. 概述

   1) 规划背景

   固原市目前城市交通拥堵状况已经在老城区初步显现。交通拥堵在空间上体现为局部的城市主要节点与路段,如文化路等;在时间上体现为高峰时段的临时性拥堵。既有交通工程设计、信号控制以及交通管理组织等微观层面的原因,也有城市道路网络结构和城市功能布局等宏观层面的原因,总体来说目前的城市交通处于交通拥堵的初级阶段。

   目前阶段是固原市采取老城区综合交通整治和改善的关键阶段,应针对现状存在和即将发生的一系列交通问题,积极应对,抓紧开展老城区路网完善、综合交通系统组织、节点交通工程设计,辅以交通需求管理等综合交通整治和改善措施,解决城市现状阶段发生的交通拥堵问题,缓解城市交通的压力。

   2) 规划范围

   规划研究范围:固原市老城区,六盘山路、南城路、东关路围合范围,6平方公里。主要工作方向是道路网优化、交通系统规划方案、交通组织方案。

   详细设计范围:选择文化路(东海街至东关街段)进行针对性的交通改善详细设计,道路总长度约2公里,主要交叉口4个。主要工作方向是“详细交通设计”。

 
图1- 1规划研究范围

 

 
图1- 2详细设计范围

 

   3) 规划目标

   立足当前,问题导向,缓解当前交通系统的突出矛盾。协调中期,结合远期,以目标导向确定交通改善的行动方向。

   4) 规划原则和技术路线

   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开展,其中宏观层面重点解决老城区的总体发展策略,并提出总体的交通组织对策,中观层面重点在设施布局和网络优化调整,微观层面工作重点在于重要路段和节点的详细交通工程设计。

 
图1- 3规划技术路线

2. 交通系统发展现状及评价

   现状城市道路网受到地形影响,格局凌乱不成系统,断头路和畸形路口较多;过境交通穿城,内外交通相互干扰级配不合理,支路严重不足;道路秩序不佳,通行能力折减严重。

   近年来道路系统、公交设施、停车设施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支路微循环功能利用不足,机非隔离措施缺失,交通运营秩序较差。在当前城市发展阶段下,老城区出现的拥堵是以秩序问题引起的交通拥堵为主导,局部因为容量问题。低速、低饱和度、秩序问题成为制约交通系统的关键。

   3. 交通发展趋势及整治重点

   1) 城市空间结构发展

   固原市规划形成“四区、五园、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2020年规划人口4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36平方公里。在中心城区范围内,西南新区和西部新区两个新的中心正迅速发展,老城区与新中心间的交通联系日益增强。

 
图3- 1固原空间结构发展趋势

2) 老城区内部功能分析

   老城区作为城市经济、文化和居民生活的主要发源和聚集地,以较小的用地面积承担了较多的城市功能。固原市老城区以占中心城区20%的用地面积承担了80%的大型商场、80%的医院、60%的学校和将近70%的交通出行总量。

   功能高度集聚带来的高强度交通需求不断冲击着薄弱的交通基础设施,以较小的路网规模承载着巨大的交通量,老城区已不堪重负,而且受自然地理、历史风貌等因素约束,很难对其进行彻底改造。因此,老城区交通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为困扰城市发展和影响居民生活的核心问题之一。

   3) 整治工作重点

   根据城市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交通特征与需求,以及国内各城市在进行交通整治中的实际,一般将交通整治分为四个阶段:设施建设、规范秩序、优化衔接和需求管理。现阶段固原交通整治工作的核心内容为设施建设和优化秩序。

 
图3- 1固原交通整治工作重点

 

   4. 老城区交通改善对策

   1) 改善原则

   主动引导,避免重蹈覆辙,通过合理的交通供给模式使得中心城区的扩展合理有序

   建管并重,“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多管齐下,充分调动各部门力量,统筹解决交通问题

   近远结合,近期通过老城区整治缓解老城区交通压力。在近期改善的基础上,远期通过编制综合交通规划等综合措施,延续和巩固近期改善的态势和成果。

  

   2) 老城功能疏解

   加快西南新区的建设,积极打造区域级公共中心,将老城区功能逐步向新区及西南新区转移,以缓解老城区交通压力。

 
图4- 1 老城功能疏解示意图

 

   3) 打通断头路

   因目前老城区东西向贯通道路仅为文化路,导致文化路交通压力较大,为破解老城区东西向交通难题,建议在文化路以北打通东海街东侧路,文化路以南打通中心路、政府街,构建东西向多条通道。

   文化巷、政府巷、西城街等支路现状沿街商贩占用情况较为明显,支路微循环功能无法发挥,建议另找用地设置小型市场,统一管理,恢复支路功能。

 
图4- 2 路网调整模式图

 

   4) 优化交通组织,规范交通秩序

   规划采用硬隔离的形式明确路权,设置中央隔离护栏,机非隔离护栏,规范行车秩序,各行其道,保障安全。

   规划制定严格的停车收费标准,实行差别化收费,地面停车收费高于地下停车、路边停车收费高于停车场,商业区周边收费高于一般地区,通过价格杠杆调控停车需求。同时应引入更多先进的执法手段,严格执法。

  

   5. 文化路总体交通改善方案

   1) 道路功能定位及改善思路

   文化路作为固原老城区东西向唯一贯通的东西向道路,其交通功能明显,过境江铜比例较高。同时文化路两侧为固原商业核心区,文化路承担服务功能,道路沿线人流量大,道路两侧联系需求较强。总体来看,文化路道路功能复合,交通功能与服务功能并重。

   通过文化路周边道路网络结构调整,构建东西向第二通道,分流文化路过境交通,降低文化路交通拥堵。

   针对文化路各段两侧用地功能的不同,分段制定改善思路,对症下药。

   2) 分段交通拥堵成因分析

   文化路西段:通过流量饱和度图及车速图对比,文化路西段主要交通问题为道路容量问题,早高峰道路饱和度高、车速较慢,道路通行能力不足造成拥堵。

   文化路中段:通过流量饱和度图及车速图对比,文化路中段主要交通问题为交通秩序问题,早高峰道路饱和度低、车速快,交通问题不明显,平峰时段饱和度低、车速慢,机动车之间的干扰、机非干扰、人车干扰造成交通拥堵。

   文化路东段:通过流量饱和度图及车速图对比,文化路东段主要交通问题为特定时段拥堵,例如学校放学、广场活动等。

 
图5- 1 文化路道路饱和度及车速对比图

3) 文化路西段核心问题及改善方案

   核心问题:文化路西段交通拥堵核心问题为道路容量问题,早高峰文化西路道路饱和度接近0.9,西关街道路饱和度超过0.9交通拥堵严重。从路网结构上来看,东西向道路缺失,文化路为进出城必经路段,中山街节点南向西左转车流的30%,西关街节点南向西左转车流的80%,合计460标准车/小时,均须通过文化路出城。

   改善方案:通过政府街向西贯通构建第二条东西向通道,分担文化路交通压力。若能分担文化路中山街节点、西关街节点左转车流中的60%至政府街,文化路道路饱和度将降低至0.71,西关街道路饱和度降低至0.65,中山街道路饱和度降低至0.73,交通压力大为缓解。

   瓶颈地段解决方案:因政府路详细正对固原博物馆,导致现状政府路与兴关陆未能东西向贯通,建议兴关路向东绕过博物馆接广场南侧,通过节点交通组织,形成兴关路、政府路东西向贯通。

 
图5- 2 政府街贯通方案

 

   节点交通组织方案:博物馆前广场周边道路采用逆时针单行交通组织,同时西关街与西城街配对单行,西关街广场南路以北由南向北单行、西城街由北向南单行。东向西交通通过政府路—广场北侧路—西城街—兴关路组织交通。西向东交通通过兴关路—广场南侧路—西关街—政府街组织交通。

 
图5- 3 交通组织方案图

 

   道路断面调整方案:配对路网能力匹配,西城街须拓宽至15米。保障慢行交通便利性,非机动车应双向行驶。满足公交可达性,西关街公共交通应双向行驶。

 
图5-4 断面调整方案

 

   4) 文化路西段核心问题及改善方案

   核心问题:文化路中段路段车道路多于文化路西段,早高峰道路交通流量小于文化路西段,道路交通饱和度在0.5左右,车速33公里/小时,早高峰时段不拥堵。而在平峰时段车速明显降低至13公里/小时,交通拥堵核心问题为秩序问题。

   改善方案:

   道路断面调整:通过增加机非护栏及中央护栏等硬隔离措施,明确路权。

   公交系统改善:在东关路沿线规划金马客运枢纽,解决停车及发车问题。金马客运文化路站点近期保留下客站点,远期取消。

   停车系统改善:充分挖掘现有停车资源,地下停车场禁止挪作他用。既有规划市医院内3500平米停车场,建议建设立体停车楼,在满足医院停车需求的情况下,对外开放。

   慢行系统改善:保障慢行空间连续,禁止摆摊、街道家具应统一布置,不准占用慢行空间。增加路段过街设施。

  

   5) 文化路东段核心问题及改善方案

   核心问题:文化路中段路段车道路多于文化路西段,早高峰道路交通流量小于文化路西段,道路交通饱和度在0.5左右,车速33公里/小时,早高峰时段不拥堵。而在平峰时段车速明显降低至13公里/小时,交通拥堵核心问题为秩序问题。

   改善方案:

   道路断面调整:现状文化路东段道路断面为一块板,机非划线分隔,机非干扰严重。规划通过增加机非护栏隔离措施,明确路权。

   优化过街设施:在现有地面行人过街设施的基础上,增加行人过街型号灯,保障行人过街安全。

  

   6. 文化路详细交通设计方案

   1) 文化路—东海街交通设计方案

 

2) 文化路—西关街交通设计方案(双行)

 

3) 文化路—西关街交通设计方案(单行)

 

4) 文化路—中山街交通设计方案

 

5) 文化路—东关街交通设计方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