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规院交通院
项目分类检索
项目年度检索
项目检索
交通组织与设计
呼和浩特新城区敕勒川、会展中心及圣水梁交通组织研究 点击量:4850
项目名称:呼和浩特新城区敕勒川、会展中心及圣水梁交通组织研究
承接时间:2021-04-07
委托单位: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农牧水利局
项目主持人:赵一新
技术负责人:周乐
项目负责人:郭轶博
主要参加人:许子兴、苏腾、周乐
项目简介:

  对呼和浩特市敕勒川草原、中蒙博览会永久性国际会展中心、圣水梁及其周边的交通系统进行研究。从现状调查分析入手,对敕勒川、会展中心、圣水梁及其周边交通的发展及建设情况进行详细地调查,对其交通供需关系做出判断,并总结出交通拥堵问题的症结所在。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政策及上位规划要求,综合考虑不同情景下的景区接待客流量,协调道路交通网络、静态交通设施、公共交通发展、智慧交通引导等要素,通过组织管理和设施建设结合的手段,缓解其高峰时段出现的交通拥堵问题,并对景区开展大型活动给出交通组织方案。

  研究背景:敕勒川草原、中蒙博览会永久性国际会展中心(以下简称“会展中心”)及圣水梁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的东北部,是呼和浩特市重要的旅游度假景区。经过近年来的建设运营,旅游吸引力逐渐增强,随之而来的道路拥堵、交通秩序混乱、停车困难、交通环境恶化等现象也逐渐显现。特别是在旅游旺季及大型活动期间,一些关键节点和瓶颈路段拥堵严重,甚至出现卡死现象,导致游客和市民进出十分不便,严重影响了旅游交通品质。因此,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旅游高峰季,确保交通系统的正常运转,对敕勒川草原、会展中心、圣水梁及其周边地区开展交通组织研究。

  图1 研究范围示意图

  研究目标:通过组织管理和设施建设结合的手段,重点面向2021年旅游旺季,缓解敕勒川、会展中心及圣水梁周边的交通拥堵问题,并对景区开展大型活动给出交通组织方案。

  研究年限:本研究属于交通近期改善类项目,以缓解当前较为突出的拥堵和停车问题为目的,重点落脚于2021年旅游旺季,同时对远期交通建设适度展望。

  研究思路:从现状调查分析入手,首先基于敕勒川草原、会展中心及圣水梁周边道路交通设施的实际情况,对各类交通需求和游客出行特征等内容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分析判断交通供需平衡情况,总结拥堵问题的症结所在,重点关注进出通道、停车需求等方面的现状情况。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政策及有关规划要求,针对不同景区差异化特征及需求,借鉴参考国内先进景区经验,综合考虑不同情景下的游客接待量,协调道路交通网络、静态交通设施、公共交通发展、智慧交通引导等要素,明确敕勒川、会展中心及圣水梁的交通组织策略及方案。同时结合未来发展趋势,协调建设时序,对远期敕勒川草原、会展中心、圣水梁及其周边地区的交通改造提升提出优化建议。

  优化方案:

  圣水梁:根据圣水梁的客流情况分为低需求和高需求两种情况进行供需对比分析。低需求即为旅游旺季平日的客流量,单日旅客接待量约为3000人次/天;高需求为旅游旺季周末及重大节假日的客流量,单日旅客接待量约为8000人次/天。利用既有设施即可满足静态交通需求,而进出通道容量成为制约圣水梁接待旅客能力的关键。

  在供需分析的基础上,分低、高需求情况提出交通组织优化方案。在低需求情况下,仅启用煤窑沟南停车场即可满足停车需求,共计600泊位。游客可直接驾车至煤窑沟南停车场,从而减少接驳车辆对进出通道占用及其与私家车之间的交织冲突。

  为满足静态交通需求,建议同时启用三个停车场,同时考虑Y203的通行能力,对煤窑沟南停车场进行高峰管控。结合静态交通组织,同步启动三级交通管控模式。同时为进一步扩充道路交通容量,按照“慢进快出、减少交织”的思路,高峰时段进行单行交通组织。

  同时在高需求模式下通过停车及交通组织诱导、加增旅游专线、经济杠杆等手段进一步调控旅游交通需求。

  远期逐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旅游交通需求。包括新增高速开口,提升圣水梁的交通可达性及时效性;提升关键通道容量,扩充其通行能力等措施。

  会展中心片区:会展中心片区包括会展中心及恼包村两个旅客集聚点。根据会展中心片区的客流特征,分为低需求、中需求和高需求三种情况进行供需对比分析。低需求即会展中心无活动,而恼包村为平日需求;中需求为会展中心无活动,而恼包村为旅游旺季需求;高需求为会展中心举办大型活动,而恼包村为旅游旺季活动需求。静态交通方面,会展中心停车设施配给可满足自身活动需求。而恼包村缺口较大。道路交通方面,会展中心及恼包村集散主要依靠恼包大街,在低需求时基本满足进出交通需求,中、高需求时道路容量严重不足。面对如此高的道路交通需求,单纯依靠道路扩容很难满足。

  综合考虑会展片区的需求特性,一味地增加交通设施供给对缓解交通压力的收效甚微,且在无活动时会造成较大的资源闲置与浪费。考虑到会展中心片区距离中心城区较近,且存在短时爆发性客流,强化公共交通建设,逐步引导交通方式转变,切实地促使旅游交通方式向集约化转型,从根源上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是未来旅游交通的发展方向。

  为应对旅游市场的“散客化”趋势,应逐步培育游客集散中心,充分发挥其完善城市旅游功能的作用,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引导绿色交通方式出行。建议结合呼和浩特东站建设游客集散中心,既可服务外来游客,也可兼顾本地市民。

  静态交通方面,统筹片区静态交通设施,开放会展中心停车场,通过停车共享满足恼包村的停车需求。引入停车诱导系统,在关键通道设置诱导指示牌,指引车辆有序停放。

  高需求情况下,通过错峰举办活动、增建停车场等方式满足片区停车需求以及构建多向对外联系的通道,实现片区快速分流,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远期逐步完善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优化会展中心的对外快速交通衔接,新增G7京新高速开口,分流南侧高速公路开口压力。同时对会展中心的进出通道进行提质扩容,以提升集散能力,满足大型活动的安防需求。

  敕勒川草原:根据敕勒川草原的客流情况分为低需求、中需求和高需求三种情况进行供需对比分析。静态交通方面,低、中需求基本满足,而高需求情况下存在停车泊位缺口。通道方面,低需求可以满足,中需求接近饱和,高需求下道路容量严重不足。

  中、低需求情景下,静态交通组织方面,结合敕勒川草原出入口,布局“小而散”的临时停车场,供游客使用。同时推动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旅游运输组织,提供高质量、多样化的公交服务,鼓励游客通过集约化的绿色交通方式出游。强化旅游旺季时期的公共交通建设,开通多条公交线路覆盖,增大发车密度和车辆数。结合敕勒川草原进出口布设公交站点,实现与景区内部交通无缝衔接。配合引入停车及交通运行诱导系统,实时监控、发布车流及客流信息,通过诱导指示牌、网络媒体等发布信息,引导游客合理规划出游时间、方式及路线。

  高需求下,对进出交通进行单向组织,最大程度提升周边路网的疏散能力。静态交通上,除利用周边开辟的临时停车场外,可利用野马图路、呼和塔拉东路单行组织后的部分道路空间解决。

  远期对周边交通设施进行完善提升,不断提高敕勒川草原的旅游交通品质。对S104扩容,实现全线双向四车道,以解决现状高峰时段的拥堵问题,并为交通组织留有余地。对周边关键交叉口进行优化设计,完善标志标线,明确组织流线,减少冲突,提升通行效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