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规院交通院
项目分类检索
项目年度检索
项目检索
技术团队
吴子啸

现任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分院主任研究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工作以来主持和参加交通规划设计项目50余项,科研项目10余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第一作者30余篇)。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二等奖3次、三等奖4次;省级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2次,二等奖2次。

  

  主要工作和研究领域

  一是交通调查与交通模型。在城市综合交通调查和交通模型构建方面,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负责和参与了石家庄、株洲、温州、大连、厦门、福州、郑州、苏州、东莞等十余个城市的综合交通调查和交通模型构建工作。主持编制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交通调查导则》(建成(2014)141号)和《城市综合交通调查技术标准》(GB/T 51334-2018)。主持的《郑州市综合交通模型发展规划》获2015年河南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二等奖、《厦门居民出行调查、公交客流调查及公交线网规划》获福建省城市规划协会2010年度全省城乡编制成果评选二等奖。

  二是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及客流预测。作为主要撰写人,参与了《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标准》(GB/T 50546-2018)、《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规范》(GB/T51150-2016)的编制工作。负责完成了厦门、青岛、东莞、郑州等地轨道交通线网规划阶段、建设规划阶段、线路工可研阶段及初步设计阶段的客流预测项目30多项。

  三是综合交通规划及交通专项规划方向。主持完成的《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2017年修订)获2018年度辽宁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一等奖,参与完成的《苏州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及专题研究》获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7年度全国优秀规划设计二等奖,《温州市公共交通规划》获2010-2011年度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二等奖,主持完成的《石家庄市综合交通规划》获中国城市规划协会2009年度全国优秀规划设计三等奖及河北省城市规划协会2008年度全省城乡编制成果评选一等奖,《厦门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获中国城市规划协会2007年度全国优秀规划设计三等奖,参与完成的《温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获中国城市规划协会2007年度全国优秀规划设计三等奖,《重庆1小时经济圈空间发展战略规划》获中国城市规划协会2007年度全国优秀规划设计二等奖,《株洲市综合交通改善规划》获中国城市规划协会2001年度全国优秀规划设计三等奖。

  主要论文著述

  《基于手机数据的出行链推演算法》(城市交通,2019.6),《多源数据解析城市交通特征与规律》(城市交通,2017.8),《城市综合交通调查的规范与创新》(城市交通,2016.4),《基于公交GPS和IC卡数据的综合交通建模新思路》(城市交通,2011.1),《基于居民出行数据的上学接送行为建模研究》(交通标准化,2011),《基于小票法的公交客流OD分析方法研究》(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0),《考虑出行时耗预算的交通需求预测方法》(城市交通,2008),《组团式城市居民出行特征变化趋势分析》(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8),《Equity and efficiency analysis of pricing strategies in a bi-modal network with heterogeneous user groups》(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2008),《城市中心区拥堵收费评价方法研究》(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7),《出行时耗的规律及启示》(城市交通,2007.1) ,《Transit passenger origin-destination estimation in congested transit networks with elastic line frequencies》(Annals of Operations Research,2006),《Multi-modal network design: selection of pedestrianisation location》(Journal of Eastern Asia Society for Transportation Studies,2004),《Combined modal split and stochastic assignment model for congested networks with motorized and non-motorized transport modes》(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2003),《Network equilibrium for congested multi-mode networks with elastic demand》(Journal of Advanced Transportation,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