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检索
年份
《城市交通》杂志
2012年 第3期
专题导读
点击量:3572

  几年前,对小汽车的依赖似乎还是描述西方城市生活的专用词。而如今,中国城市正面临由于依赖小汽车交通而产生的不良后果,最显著的就是交通拥堵。在道路交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的同时,交通组织管理科学化、动态化、精细化水平的提高日益成为改善交通拥堵的重点。北京市在信号配时、交通工程改造和道路微循环建设方面的探索值得借鉴:

  第一,交叉口信号配时调整和精细化管理。不同季节、不同道路、不同交叉口,早晚高峰的起始和结束时间都不相同,需要完善信号配时方案,对流量变化做出及时响应,制定多时段的配时方案和特殊预案。加大区域信号协调控制力度、增强快速路网整体管控能力,并积极推进公交优先战略,增设交叉口公交信号优先感应设备,确保公交车辆的快速通行,为非机动车和行人提供高水平、人性化的通行服务。为减少重大活动、特殊车辆对社会交通的影响,北京市交管部门采取精细化管理手段,提升交通配时方案的精度,最大限度确保特殊车辆安全通行和社会车辆正常运转。

  第二,综合多种方式进行交通工程改造。为进一步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实施交叉口的渠化改造,采取的措施包括压缩车道宽度,增加车道数量,施划左弯待转区、引导线、导流带等。积极调整道路出入口、拓宽道路增加车道、规范行驶轨迹、完善行人步道、建设无障碍过街设施、修建公交港湾及加宽公交站台等。加大交通设备设施投入力度,安装交叉口、路段信号灯,减少交叉通行,规范通行秩序,减少安全隐患;增设隔离设施,减少路段横向干扰、挤压机动车违法停车空间、净化行人和非机动车行驶环境。

  第三,加强微循环道路分流、提高停车供给。通过对交通组织的优化调整,强化次干路、支路等级以下道路的分流功能,缓解主干路的交通压力;同时在保证车辆通行的条件下,增设路内停车泊位,规范停车秩序,加大停车供给。对胡同、窄路推进实施“单行单停”。通过对动、静态交通进行调整,加大老旧小区、医院、学校、党政机关周边的停车供给,并充分利用现有停车资源,实施错时停车;同时,通过减少重点道路、繁华商业区等交通吸引源的路内停车供给,减少机动车出行。

  除此而外,本期专题汇聚的5篇文章还从交通走廊一体化管理、高铁车站接驳交通体系、公交专用车道建设与效果评估及城市道路交通仿真平台等角度,对交通改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城市交通问题在与城市发展相伴而生,交通改善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这些来自于实践的探索将有助于辨识当下的城市交通问题,谋求改善对策,引导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

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