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检索
年份
《城市交通》杂志
2012年 第1期
专题导读
点击量:3604

  城镇化背景下的人口大量迁移和小汽车快速进入家庭,使城市交通模式也随之发生嬗变和转型。不同的城市交通模式会产生不一样的城市空间:大面积低密度蔓延或紧凑型发展。不同的城市交通模式也会带来不一样的出行环境:车轮上的城市,伴随着严重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可达性较好的城市,环境友好且宜居。无论城市交通采用何种模式、如何发展,其关键思路是转型与创新——转向关注民生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而转型的实质是创新,特别是要以研究创新引领城市交通模式转型。

  事实上,30多年的中国城市交通规划研究实践正是在不断创新中摸索前进。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交通工程学引入开始,中国城市交通规划从无到有逐渐成长。伴随着城镇化和机动化的发展,传统的交通规划设计思想和方法不断被超越,人们对城市交通的认识克服了最初的在道路规划和建设方面的局限,实现了从单项规划到全面规划和综合治理、从注重设施规划向交通需求管理转变的变革。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使人们利用手机、GPS、公交IC卡等获取交通流数据成为可能,增强了交通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然而,创新是永无止境的。中国城市交通规划2011年年会即以“城市交通发展模式转型与创新”为主题,向业内专业人士征集了200余篇学术论文,以凝聚各方智慧,应时而动,探索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趋势性变化。

  本期专题从中精选了7篇颇具创新性的文章,既有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对交通需求多元化、交通发展的环境影响和社会公正的思考,也有对交通模型理论创新的探寻。差别化策略在城市停车设施供给和收费中的应用已成为社会共识,但是如何将其应用在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之中曾是研究的空白,《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中的差别化策略》提出了在交通需求预测、模式选择、设施供给、政策等方面考虑城市区域差别的综合交通规划方法。在《对综合交通规划中融入战略环境评价的思考》中,作者希望借助宏观规划的环境评价,降低交通发展对城市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深圳市公交模式选择与快速公交网络构建》依据深圳市公交客运需求分析和国际大都市的发展实例,提出了“轨道交通+快速公交”的复合公交走廊模式,给当前部分城市在轨道交通走廊忽视地面公交作用的做法以警示。《郑州市交通模型开发与应用:困惑与创新》对比了传统的基于出行的模型和基于活动的模型的优缺点和局限性,并利用公交IC卡数据和公共汽车GPS数据,探讨了OD反推、生成量模型等新方法在传统需求分析框架中的应用。《城市快速路建设先决条件分析》阐述了如何正确决策快速路的建设时机。与城市建设快速路的热情相反,常被冠以“慢行交通”之称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则在当前机动化的背景下日渐式微。干路自行车道“非改机”、“辅路化”已成为中国大中城市的普遍现象,国际上却日渐流行起“主干路上晒太阳、进口道上喝咖啡”。《天津市滨海新区CBD慢行交通规划》深入思考了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的发展策略、网络布局、节点规划设计、环境改善与管理等问题。《步行和自行车交通规划中的公众参与》指出公众参与不仅是一项重要的规划技术,其中更蕴含着芸芸庶民的智慧。

  城市交通的未来充满着危机与挑战,今天的使命与责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唯有把握当下的转型契机,才能让研究创新引领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

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