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检索
年份
《城市交通》杂志
2007年 第6期
书评:《城市交通地理》
点击量:7098

Book Review: The Geography of Urban Transportation, 3rd ed

周江评1,2
(1.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美国加州洛杉矶,90095;2.美国南加州大学政策、规划与发展学院,美国加州洛杉矶,90089)
ZHOU Jiangping1,2
(1.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CA 90095; 2.School of Policy,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Los Angeles, CA 90089)

0 引言

  《城市交通地理》(第三版)代表了当今世界一流学者们关于最新城市交通问题研究成果的一个缩影。《城市交通地理》的主编,是美国科学院(the U.S.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的资深院士苏珊·汉森(Susan Hanson)和美国交通研究会前执行委员会主席(the U.S.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美国科学院准院士(National Associate)珍妮维芙·朱丽安诺(Genevieve Giuliano),其他参编者也都是美国知名研究者、教授或官员。

  《城市交通地理》要为读者提供背景知识和分析工具,让读者能够应对美国城市交通系统面临的挑战,帮助实现城市交通所急需的变化。一位著名的交通界教授称本书是“一本经典的最爱,并且在变得更好……编者平衡地处理了各个尚处于争议的课题,但是却不惧怕挑战现有的智慧。”[1]

1 主要内容

  前言部分首先扼要介绍了城市交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随后,点出了为何“地理”在城市交通研究中有一席之地。书中强调,人们最终使用的交通系统,其实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公民和决策者在特定的环境下,形成关于交通问题的判断,然后利用上述判断指引研究和决策,并采取行动的结果。同时指出,本书不仅仅关注交通拥堵问题,而且特别关注交通拥堵的一个根源——小汽车的管理问题。

  第1章从地理学家的视角来审视交通问题。首先强调,一方面,交通是实现正常生活目标的必需品;另一方面,交通常常不是主要目的,人们为了实现其他生活和经济目的才不得不依赖于交通。接着,解释了可达性(Accessibility)为何应该成为研究交通问题的一个核心概念。可达性关注人们和各种事关生活品质的各类的关系,而不是仅仅强调从一个点移动到另一个点的能力(Mobility)。 书中指出,研究居住模式、工作地点分布和交通出行方式,尺度问题(Issue  of Scale)始终是一个关键。例如,一般性的人口预测可能就已经能够告之某些社会人群将要面临的交通问题。但是,为了给这些人群提供实质性的帮助,深入研究他们居住地点和出行分布是必需的。本书也进一步指出,交通政策研究也要考虑谁投资谁获益的问题,换言之,交通投资决策至少在美国的社会环境下是一个政治辩论的过程。

  第2章把城市交通分为货运和客运两大部分,然后研究它们如何发展和演变。美国的城市交通,无论客货运,尤其是在高速公路和航空领域,长期以来基本都是依赖于向用户收取费用来获得建设资金,依靠政府力量正常营运。然而,近几十年,在其他交通方式获得长足发展的情形下,美国的铁路客货运输总体上却面临着困境。书中特别指出,美国的兴起得益于铁路,但是今天的美国民众却对铁路失去了热情。目前,一般美国人出行主要依靠私人小汽车或飞机,因此他们在民主投票时,更多关心这些交通方式。作为他们政治代表的各级官员、议员,多数也因此忽略了铁路这一交通方式。尽管如此,书中预测,开放的市场、活跃的私人投资、激烈的竞争,仍将使得未来的美国客货运系统成为一个有效率的多方式的体系。

  第3章是从历史发展和技术进步的角度看待交通如何影响城市形态的。首先总结了美国过去200多年交通和城市发展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指出,美国城市按照主要交通出行方式可以划分为四个历史阶段。目前,美国社会处在一个高速公路时代。在交通和城市形态的关系上,特别强调这一关系在每个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影响要素和特征。从文化传统上讲,美国人并没有主动地追求城市化,城市化和大城市是工业化的副产品。

  第4章涉及的是IT产业如何影响人的交往与出行。书中指出,现有的交通规划模型基本不能回答上述问题。但是,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交通依然是日常生活的重要支持,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可能拥有的社会、经济以及其他机会的总和。

 第5章介绍了美国交通规划的过程。书中预测的美国交通规划的总体趋势将是:①考虑多种交通方式;②系统考虑用地和交通的结合,例如将可能在家庭水平和公司水平上预测交通需求和供给;③从研究小区可能会过渡到更小的研究单位;④对环境问题将持续关注;⑤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的技术手段;⑥更加重视货运规划;⑦开放式的交通规划模型会大行其道,例如UrbanSim;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