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检索
年份
《城市交通》杂志
2013年 第1期
专题导读
点击量:3684

  长久以来,人们不断追求交通工具的更新,期盼更快、更方便、更自主的交通方式。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以家用轿车为主导的汽车产业政策的实施,使人们看到了拥有自己的小汽车的希望。20年来家用汽车从无到有,圆了许多家庭的汽车梦。据统计,2011年全国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的汽车为18.58辆,而在2000年仅为0.5辆。但随着城市中汽车数量的快速增长,开车出行所耗费的时间越来越难以把握,有车的喜悦被堵车的烦恼冲得荡然无存。而且,随着近20年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在城市中心区功能更新、房价居高不下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家庭只得选择居住在中心区外围或郊区。中心区就业岗位高度集中和居住大量外迁,使得绝大多数城市的居民出行距离在10年间翻了一番,交通在途时间明显增长,“潮汐”交通日益凸显。无疑,这已成为当前城市发展的一大问题。

  城市交通拥堵正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难以摆脱的噩梦,缓堵也成为各城市亟待解决的关乎民生的重大课题。在小汽车数量和居民出行距离持续增长的趋势下,需要从系统的角度统筹城市与交通发展的关系,加快公共交通主导的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建设短出行的城市,这显然是适应中国紧凑城市发展、调控交通需求平衡,从根本上缓解交通拥堵的必然选择。然而,要把这种理念真正付诸实施,还需要在发展策略、规划方法、技术手段等方面进一步深化与细化。

  本期专题从中国城市交通规划2012年年会优秀论文中精选出7篇文章,从不同角度诠释了会议主题“公交优先与缓堵对策”的规划设计策略和方法。《减少小汽车出行的波特兰多方式交通体系建设》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减少私人小汽车出行,提升公共交通、自行车交通和步行交通服务品质的多方式交通体系的案例。《天津市双城战略的交通特征与发展对策》则结合双城布局和交通发展趋势,在用地布局、交通模式两方面进行了研究。《专业旅游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技术方法研究》分析了专业旅游城市对交通体系的基本要求,并结合三亚市案例探讨了旅游交通与城市交通协调的综合交通规划技术框架体系。《城市连绵地区轨道交通服务层级构建》通过分析城市连绵地区的典型空间形态,探讨了与之对应的出行活动特征,提出了适应区域多元联系的差异化轨道交通服务层级规划思想。《基于城市功能整合的枢纽区域研究》针对综合客运枢纽与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枢纽区域”概念,为枢纽与城市协调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视角。《城市干路行人过街设施选型研究》基于意愿调查和干路行人过街行为、事故分析,确定了不同人群对干路过街设施形式的偏好,提出了不同环境下干路行人过街设施选型和设置要求。《交通拥挤收费政策的经济影响分析》探讨了拥挤收费政策制定中运用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存在的缺陷,认为拥挤收费对社会经济和社会公平都有显著影响,并构建了改进的经济影响分析框架。

  这些文章所表达的观点和思路,希望能够为完善城市交通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新的借鉴和帮助,进一步开阔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视野。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交通工程技术中心 马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