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检索
年份
《城市交通》杂志
2019年 第1期
青岛老城区路网格局与历史保护(封面和目次下载)
点击量:678

青岛老城区路网格局与历史保护
文字与图片提供:马清


青岛老城区始建于德国占领时期(1897—1914),具有优美的城市海滨 轮廓线、丰富的近代建筑群(德式、日式)、“山—海—岛—城”融为一 体的城市空间格局、“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城市特色风貌。结 合依山傍海的地理特点,路网布局以自由式为主,局部采用棋盘式。 道路宽度、线型均保留了历史原貌,南部欧人区道路相对较宽,易于 当时新型交通工具——汽车行驶,北部华人区道路较窄,供人力和兽 力车使用。道路网呈现“窄马路、密路网”的特征,青岛湾地区道路 网密度达20.5 km·km-2,道路网面积率约34%。街道普遍采用对景的 设计手法,如多条道路与天主教堂、栈桥、小青岛、火车站等标志性 建筑相对;中山路一带的街道尺度与两侧建筑高度适宜,营造宜商、 宜居的公共空间环境。路面铺装采用避免车辙的“花岗石板推车 道”,以及在纵坡较大的道路上由马牙石铺就“波螺油子”路面,防 止雨水冲刷对路面的影响。20 世纪90 年代初期青岛行政中心东迁, 老城区得以整体保护。胶州湾隧道与东部新区的过境交通由北部快速 路转移,而老城区内部普遍采用单行线、公交专用车道等方式组织交 通。结合轨道交通建设,逐步实现地铁+公共汽车+非机动交通为主的 交通方式,实现街道可漫步、建筑可阅读、城市可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