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检索
年份
《城市交通》杂志
2021年 第2期
国内瞭望
点击量:704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明确发展目标是到2035年,基本建成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实现国际国内互联互通、全国主要城市立体畅达、县级节点有效覆盖,有力支撑“全国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交通基础设施质量、智能化与绿色化水平居世界前列。

  《规划纲要》提出优化国家综合立体交通布局,一是构建完善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到2035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实体线网总规模合计约70万km;二是加快建设高效率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实体线网里程约29万km;三是建设多层级一体化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系统,建设面向世界的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4大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推进建设约20个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以及约80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四是完善面向全球的运输网络,推动形成7条陆路国际运输通道、4条海上国际运输通道、覆盖全球的空中客货运输网络、协同高效的国际干线邮路网。

  《规划纲要》就推进各种运输方式统筹融合发展等作出具体规划,并围绕推进综合交通高质量发展提出目标和任务,要求加强党的领导和组织协调、资源支撑、资金保障、实施管理。《规划纲要》规划期为2021—2035年,远景展望到21世纪中叶。

  (交通运输部,2021-03-14)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加快建设交通强国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印发,明确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纲要》第十一章第二节明确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提出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进各种运输方式一体化融合发展,提高网络效应和运营效率。完善综合运输大通道,加强出疆入藏、中西部地区、沿江沿海沿边战略骨干通道建设,有序推进能力紧张通道升级扩容,加强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

  构建快速网,基本贯通“八纵八横”高速铁路,提升国家高速公路网络质量,加快建设世界级港口群和机场群。

  完善干线网,加快普速铁路建设和既有铁路电气化改造,优化铁路客货布局,推进普通国省道瓶颈路段贯通升级,推动内河高等级航道扩能升级,稳步建设支线机场、通用机场和货运机场,积极发展通用航空。加强邮政设施建设,实施快递“进村进厂出海”工程。

  推进城市群都市圈交通一体化,加快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建设,构建高速公路环线系统,有序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提高交通通达深度,推动区域性铁路建设,加快沿边抵边公路建设,继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完善道路安全设施。

  构建多层级、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体系,优化枢纽场站布局、促进集约综合开发,完善集疏运系统,发展旅客联程运输和货物多式联运,推广全程“一站式”“一单制”服务。

  推进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深入推进铁路企业改革,全面深化空管体制改革,推动公路收费制度和养护体制改革等。

  (交通运输部,2021-03-16)

  全国27个城市试点ETC智慧停车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开展ETC智慧停车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交办公路函〔2020〕2057号)提出多个试点主题,包括数字赋能产业融合、区域示范带动周边、ETC+车生活服务、交旅融合绿色通行、静态交通治理和省级示范区。

  数字赋能产业融合。结合“新基建”,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与ETC技术的融合应用,强化“ETC+互联网”产业融合,打造ETC+物联网感知、ETC+智能网联通讯、ETC+大数据平台、ETC+静态交通管理、ETC+车主服务等ETC+产业链,形成数据驱动的管理服务新模式,实现与本地相关平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增强协同应用能力,推动城市停车服务提质增效。北京、南京、杭州、深圳、佛山、贵阳、银川重点实施。

  区域示范带动周边。扩大ETC应用场景,实现ETC停车在机场、火车(高铁)站、客运站等交通枢纽以及大型商场超市、医院、高校、居民小区、路侧等停车场景的覆盖。推动城市动静态交通均衡和协调发展,优化城市停车供需关系,助力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和绿色通行。结合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省会城市的辐射引领作用,带动周边城市协同发展,形成一定的区域效应及产业效应。北京、杭州、合肥、济南、郑州重点实施。

  ETC+车生活服务。以便利用户为导向,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渠道,拓展ETC+智慧停车、ETC+智慧加油、ETC+智慧洗车、ETC+智慧充电、ETC+智慧景区/园区等相结合的ETC多场景服务,助力智慧交通、智慧城市发展。阳泉、合肥、池州、福州、厦门、泉州、济南、青岛、日照、南宁、重庆重点实施。

  交旅融合绿色通行。进一步增强旅游交通服务供给,加快推进旅游景区ETC停车场的建设及改造,优化旅游景区及周边区域停车资源配置,打造景区停车场ETC绿色通道,推进公路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威海、郑州、嘉峪关、西宁重点实施。

  静态交通治理。聚焦城市停车需求,完善ETC停车场及路侧停车配套设施,建设城市级停车管理管控平台,实现停车场无人值守、预约诱导停车以及资源高效周转,全面提高城市停车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城市交通服务品质和环境秩序。阳泉、鄂尔多斯、淮安、韶关、中山、遂宁重点实施。

  省级示范区。研究制定本省ETC停车相关服务规则和技术要求,建设停车管理综合平台,做好与各地市停车管理平台衔接。聚焦综合交通,积极探索ETC在动静态交通涉车、涉路领域创新应用,充分挖掘交通出行大数据,全面提升ETC服务水平。江苏省重点实施。

  (交通运输部,2021-02-19)

  北京市预计2021年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将达74%

  北京市召开全市交通工作会议,总结“十三五”时期交通工作,明确“十四五”时期工作思路并部署2021年主要工作。

  “十三五”时期,北京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 173 km,增长19.5%;轨道交通运营里程1 091.6 km,增长74.1%(含市郊铁路);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73.1%,提高2.4个百分点;交通行业单位能耗下降5%,污染物排放下降30%;中心城区高峰时段平均道路交通指数5.07,下降11.1%;交通运行总体安全平稳有序。

  “十四五”时期,北京交通将以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和首都发展为统领,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着力推动交通发展由追求速度规模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由各种交通方式相对独立发展向更加注重一体化融合发展转变、由依靠传统要素驱动向更加注重创新驱动转变,着力落实慢行优先、公交优先、绿色优先,构建综合、绿色、安全、智能的立体化、现代化交通体系,着力优化供给、调控需求、强化治理,打造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建设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首善交通,为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四个服务”水平提升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2021年,预计北京市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4%左右,高峰时段平均交通指数控制在5.6以内,新增轨道交通运营里程54.5 km,MaaS平台日均绿色出行服务700万人次以上,建设人民满意的首都交通,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新京报,2021-03-21)

  上海市公布《关于本市“十四五”加快推进新城规划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

  国务院批复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明确,将位于重要区域廊道上、发展基础较好的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等5个新城,培育成在长三角城市群中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综合性节点城市。为此,上海市政府公布《关于本市“十四五”加快推进新城规划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5个新城规划建设。

  到2035年,5个新城各集聚约100万常住人口,基本建成长三角地区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到2025年,5个新城常住人口总规模达到360万左右,新城所在区的GDP总量达到1.1万亿元,基本形成独立的城市功能,在长三角城市网络中初步具备综合性节点城市的地位。

  公共服务方面,要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完善社区级公共服务配置。按照优于中心城的建设标准和品质要求,推进新城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结合居民生活路径对服务设施混合布局,鼓励建设一站式、功能复合的社区服务综合体,完善全年龄段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到2025年,新城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15 min步行可达覆盖率提升至85%以上。加强线上线下融合,注重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预留和弹性适应,积极应对未来生活方式变化。

  交通方面,坚持交通先行,建设独立完善的综合交通系统。强化枢纽锚固,建设便捷高效的对外交通系统。依据全市综合交通体系和枢纽布局网络,优先推进新城综合交通枢纽以及与周边城市的快速交通通道建设,提升新城的外向度和联动性。依托国铁干线和城际铁路的建设,加强新城与长三角城市联系,加快实施市域线(城际线),强化新城与近沪枢纽节点的便捷连接。贯彻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TOD)理念,重要枢纽节点选址应位于城市开发边界内,为新城中心、副中心等重点地区发展提供交通支撑。倡导客货分离,优化内河航运功能,建立绿色安全的对外货物集疏运体系。

  坚持绿色集约,打造系统完善的内部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完善以轨道交通(含局域线)为主的公共交通体系。构建具有新城特色的高品质步行和非机动车系统,提高道路步行、骑行和景观断面占比。

  坚持公交优先,探索新城交通管理机制创新。完善以公共交通为主体,各种交通方式相结合的多层次、多类型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路权分配进一步向公共交通倾斜,大幅提升新城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倡导绿色出行,鼓励使用清洁能源汽车。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03-03)

  广州市将建15个轨道交通项目 总投资额约4 000亿元

  三年内,广州市都市圈城际铁路将重点建设15个项目,里程707 km、总投资3 983亿元人民币。具体包括:广佛环城际佛山西至广州北段、广州东至花都天贵城际、芳村至白云机场城际、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佛山经广州至东莞城际、中南虎城际、广佛江珠城际、肇顺南城际、广清城际清远至省职教城段、广清城际广州至广州北段等10个线路项目以及广州站改造等5个枢纽工程项目。

  经过20多年的持续建设,广州已建成地铁线路14条,运营里程531 km,有轨电车2条,运营里程20.5 km,接管了广清城际、广州东环城际两条城际铁路,运营里程达60.8 km。广州正全力推进11条、292 km地铁新线建设,计划2021年内建成开通广州地铁十八号线、二十二号线首通段,七号线西延段三条地铁新线,至2023年,将实现广州本地800 km地铁线网。

  此外,广州地铁运营实现“走出去”:在国内,运营江西南昌地铁3号线28.5 km、海南三亚有轨电车8.4 km;在海外,运营巴基斯坦拉合尔橙线25.6 km。

  (中国新闻网,2021-02-25)

  深圳市交通规划建设将有更大自主权

  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支持深圳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实施综合改革试点,2021年2月1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将一批省级行政职权事项调整由广州、深圳市实施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正式发布,自3月15日起实施。

  根据《决定》,涉及交通运输的13项事项中,省管公路工程类6项、水运工程类2项、铁路工程类3项、港口设施类1项、道路挖掘修复类1项;从调整方式看,委托实施9项,下放实施4项。《决定》赋予深圳更大的自主权。例如深圳市域范围内城际铁路初步设计审批、施工图审查审批、工程验收等事项委托下放前,深圳市城际铁路均由省政府主导相关工作,委托下放后深圳市域范围内城际铁路规划设计将由深圳市主导。一是线站位方案将更加合理,更便利沿线市民的出行需求;二是可加快推动条件成熟的项目提前实施;三是能提高建设标准,促进城际铁路公交化一票制运营、站城一体化建设。

  此次省级行政职权事项调整后,道路交通工程建设等多个领域审批环节减少,审批链条缩短,办事流程简化优化,将有利于深圳市进一步提升行政效能、加快城市建设、优化营商环境。

  (宝安日报,2021-02-23)

  香港提高私人汽车首次登记税及牌费

  香港特区政府新一份《财政预算案》提出建议,增加私人汽车(包括私人电动汽车)首次登记税税率15%、牌照费30%,该建议已于2021年2月24日刊宪生效。

  运输及房屋局负责人表示,过去10年,香港私人汽车由约42万辆大幅增至逾57万辆,占整体汽车数量逾七成。但道路和隧道等容量有限,其增长不可能无限延长,当下是适当时候采取措施控制。此次加幅考虑经济状况及车主负担能力。环境局局长表示,政府计划于3月公布电动汽车普及路线图,目标在2035年或以前,停止新登记燃油及混合动力车,以电动汽车全面取代。多个主要经济体都定在2030—2040年以电动汽车全面取代其他汽车,可见订立电动汽车的普及目标是大势所趋。

  (中国新闻网,2021-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