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检索
年份
《城市交通》杂志
2009年 第4期
交通资讯
点击量:6118

国内瞭望   Domestic Briefs

上半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约1.1万起,近3万人亡

  2009年上半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07 193起,造成29 866人死亡、128 336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4.1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8.7%、10.5%、16.7%和22.9%。其中,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12起,同比减少2起。上半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元旦、春运等重点时期道路交通事故大幅减少。二是国省道、高速公路等重点路段事故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8.1%和14.6%。三是疲劳驾驶、违法装载、超速行驶、酒后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导致的事故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0.1%、17.8%、12%和3.8%,超速仍然是主要肇事违法行为,共造成4 129人死亡,占上半年事故死亡总数的13.8%。四是生产经营性车辆肇事造成12 185人死亡,同比下降21.8%。五是夜间道路交通事故增多趋势明显。六是雨天事故死亡人数呈上升趋势。

(人民公安报,2009-07-16)

京沪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进入世界前十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最快的国家。截至2008年底,国内10座城市已建成的30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营里程达813.7 km。目前全球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最长的城市是英国伦敦,总长度达到408 km;排名第二的纽约为370 km;东京运营总长度为304.1 km,排第三;莫斯科、首尔、马德里、上海、巴黎、墨西哥城、北京分别排在4~10位。

  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最快的京、沪、穗三地的运营里程都已突破百千米,其中运营里程最长的上海已达235 km左右,北京达198 km,广州则超过117 km。大连、天津以70~90 km的规模紧随其后。 国内已有40余座城市在建或正在筹建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已获批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总里程近2 000 km,总投资将超过6 000亿元。

(新华网,2009-06-14)

北京: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超37%,拥堵指数下降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了2009年1—4月的北京市交通运行报告,在出行总量和机动车保有量稳步上升的情况下,道路网拥堵指数比去年同期明显下降,早晚高峰路网平均运行速度分别提高14.8%和22.5%,市区道路交通由“中度拥堵”变为“轻度拥堵”。同时,公共交通客运量继续提升,比去年同期增长近18%,其中,公共汽(电)车日均客运量1 356万人次,增加17.5%;轨道交通日均客运量354万人次,增加18.6%。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到37.3%,高出小汽车0.2个百分点。

(新华网,2009-06-22)

国内首条生态路落户天津生态城

  一条全面展现新设计理念、新能源应用和新建设模式的国内首条生态道路——1.3 km的和旭路在中新天津生态城建成。该路在“以人为本、人行优先”、“机非分离、人车分离”、“右转为主、减少左转”、“中间隔离、行车安全”、“新型光源、节能能源”等规划建设理念上,开创了中国城市道路建设的新模式,将作为示范和样板,进一步复制、推广到生态城所有的道路建设中。生态城启建之初就旗帜鲜明地倡导“绿色交通、绿色出行”理念,并对道路规划设计进行了创新。道路断面更加合理,全部设置中央隔离带和满足自行车及居民步行需要的慢行系统,且慢行系统宽度占道路宽度的50%,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人行优先,完全实现“人车分离、动静分离”。

(中国建设报,2009-07-23)

上海公交凸显公益性

  从2009年4月1日起,上海市所有线路公共汽(电)车都实施优惠换乘,优惠时间从90 min延长到120 min。该政策实施两个月来,日均优惠换乘客运量近200万人次,上海市公交正逐步凸显“公益性”。降低出行成本,增强公交吸引力是其重要举措,也是许多市民的期盼,在公共财政可以承受的范围内,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来降低市民出行成本。除了扩大优惠换乘,老人在非高峰时段免费乘车量达到了日均43万人次。另外,相关部门还将重点结合轨道交通发展、住宅基地开发、边远小区配套、城乡一体化建设,完善公交线网优化调整方案,实现公交配套的提前介入,做到规划、设计、施工、投用“四同步”,方便市民出行。

(文汇报,2009-07-03)

深圳市举办绿色城市大会

  深圳市举办绿色城市大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发言表示:建设生态城市,市民参与是关键,而领导人带头会给市民带来示范作用,领导人的意识在建设发展生态绿色城市中非常重要,比如在制定城市交通规划时,要把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作为重点发展目标。每个住宅区的规划和设计标准应包括:多少分钟的步行距离能够抵达公共交通车站和地铁口,邻里地区的服务设施应该齐全,不能出现依赖小汽车的规划模式和空间布局。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目标必须能够减少50%的小汽车出行,这是一个硬性指标,对中国很多城市都是重大的挑战。深圳市副市长表示,要使灰色的城市重新变为绿色城市,深圳有望扮演先锋作用,在光明新区已经强制推行“绿色建筑”,辖区内建筑项目的立项、设计、招标、施工等均将执行全新的“绿色标准”。

(南方网,2009-07-06)


台湾实行公共汽车免费载自行车,暑假上路

大连地铁总投资220亿元 首期58.1 km

  大连市地铁奠基工程开工仪式举行,工程预计2013年完工。这是2009年国家继福州、昆明之后批准的第三个地铁项目,大连也是继沈阳之后,辽宁省第二个拥有地铁的城市。该工程首期建设58.1 km,将辐射大部分主城区,预计投资220亿元。大连地势复杂、特殊等原因,将多种施工方式并举,工程造价达到每千米4亿元人民币。

  另外,工程综合国产化率将达70%以上,车辆采用轻量化、防腐蚀的不锈钢车体,6辆一列编组,设计运行速度80 km·h-1,每列车标准载客量1 440人。列车采用国际先进的交流传动牵引系统、微机控制模拟式电控制动系统,具有自动驾驶功能。据预测,工程竣工通车后,可运送乘客3.8万人次·h-1,最大运输能力可达4.32万人次·h-1。

(中国新闻网,2009-07-25)

第五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将在深圳举办

  第五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暨第六届国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论坛和相关展览将于2009年12月11—13日在深圳市举办。本次活动分为会议和展览展示两部分,并将重点围绕交通建设发展规划、智能交通发展战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等进行广泛研讨,介绍国家道路交通安全科技行动计划、中国高速列车自主创新联合行动计划、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规划和相关政策,活动期间还将特别举办“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市长论坛”。目前会议论文征集及展位招展工作已经陆续开始启动,详细内容可查询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网站(http://www.itschina.org)。

(科技日报,2009-07-01)

海外扫描   Overseas Briefs

第58届世界公共交通大会在维也纳举行

  由“国际公共交通联合会”主办的第58届世界公共交通大会在维也纳召开,与会专家和代表主要就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趋势、面临问题和发展方向等进行探讨,并就建立全球性交通专业人员网络等问题交换了意见。本届大会为各国公共交通部门、企业、技术研发机构等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大会传达出的一个信息是:“智能”和“绿色”将成为城市公共交通未来发展的主线。来自世界五大洲75个国家和地区的2 200多名专家出席了本届大会,这是迄今为止全球规模最大的一次关于公共交通问题的国际性会议。期间还举办了专业展览,包括中国大型客车生产企业在内的约40个国家的350多家企业参展,展示自己解决公交问题的成果、产品和技术。

(中国城市公交网,2009-06-12)

亚洲发展银行呼吁各国发展低碳交通系统

  亚洲发展银行在意大利贝拉焦(Bellagio)召开会议,希望帮助各国就交通政策问题达成一致。此次会议有利于亚洲发展银行推行可持续交通理念,帮助亚洲国家改变交通投资模式,为它们将来发展低碳的可持续交通提供保障。亚洲发展银行最近呼吁其亚洲地区的借贷国进行大众交通系统改造建设,以控制这些国家二氧化碳排放迅速增长的局面。亚洲发展银行表示,虽然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仍然占全世界排放总量的大部分,但是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亚洲国家的交通源排放近年来增长迅猛。预计在未来25年内,全球交通源二氧化碳排放将增加57%,而由于发展中国家的汽车行业发展迅速,其排放增长将占到80%。因此,政府必须通过各种方法,包括整合道路的使用和更高效地利用碳金融机制来促进环保交通政策的制定。此外,政府还应该使人们认识到低碳交通会减少空气污染、降低噪音、缓解交通拥堵和减少道路事故等。

(网易,2009-06-03)

世卫组织:全球每年有127万人死于交通事故

  世界卫生组织日前发布首份《道路安全全球现状报告》。从数字来看,全球交通安全状况并不乐观,尤其行人等“弱势道路使用者”以及广大中低收入国家的交通安全应引起足够重视。这一报告评估了全球178个国家的交通安全状况,覆盖全球98%以上的人口。从总体来看,全球每年有127万人死于交通事故。这其中,46%的死者为行人、骑摩托车和自行车的人。另外,每年全球还有2 000~5 000万人因车祸受伤,其中很多人因此致残。如果按照目前的趋势继续下去,到2030年,全球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将上升至240万。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中低收入国家的汽车数量仅占全球的48%,但其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却占全球的90%以上。世卫组织建议,各国政府在制定、完善交通法时,应考虑所有道路使用者的需要,交通法应全面、详尽,并加强执法力度。另外,“弱势道路使用者”应被给予更多关注,各国应采取一些措施来保障其交通安全。

(新华网,2009-06-15)

伦敦鼓励市民骑自行车出行的投资达到历史最高

  2009年,伦敦市政府用于鼓励市民骑自行车出行的投资达到了历史上最高的1亿1 100万英镑。这些资金将用于建立一个拥有6 000辆自行车的租赁系统、建设12条连接伦敦郊区和中心区的自行车快速通道,并在2012年之前建成6万6 000个新的自行车停车场。此外,伦敦市政府还将在公司聚集地和学校等场所组织多场“自行车计时挑战赛”,以鼓励市民的骑车热情。

(中国自行车协会,2009-06-07)


为了从小培养孩子们的交通安全意识,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在市中心建立了“儿童交通城”,专门免费对学龄前儿童和基础学校低年级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美国国家、区域发展的综合指标

  近年,中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公开发表各类城市发展、交通建设的白皮书、绿皮书。这些文件体现了人们对城市综合环境质量、交通系统效率和人民生活水平等的日益关注,也表明了各城市政府开始对上述关系国计民生的概念努力地进行科学量化,长期跟踪。在国家和区域层面,我们是否也需要类似的关注、科学量化和长期跟踪?怎样看待交通在城市和国家综合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最新一轮的美国《国家发展指标体系报告》可以提供一些启示。在这篇报告的卷首,提到了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1790年1月给出的一句关于知识、有效信息对于政府、社区、个体重要性的名言:“ 对所有国家而言,知识和信息是公民幸福最让人确信的一个基础;知识和信息让各个社区能够迅速领会国家的各类举动;同样,知识和信息对社区个体领会社区行动,也同等重要。” 这篇报告还提到了欧盟和美国各州用来衡量各自综合发展情况的指标体系。有兴趣阅读报告全文的读者,可以访问:http://www.gao.gov/new.items/d051.pdf

汽油价格如何影响公众出行方式选择

  2005—2008年全球汽油价格的起伏动荡,让全世界绝大多数的机动化出行者都有机会感受,油价迅猛上涨的经济压力或是油价暂时回落的起伏喜悦。这些压力和喜悦,是否会影响人们对出行方式的选择?2009年最新一期《交通地理》杂志的一篇论文,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科学研究。作者在巧妙地控制了公交公司的服务变化、季节因素和客运量内在起落后,研究了美国9个城市2002—2008年轨道交通和地面公交的出行量和汽油价格的相关性。指出只有很小一部分公共交通出行变化是因为汽油价格上涨或下降引起的,人们要从更大范围来理解出行方式的转换问题。例如,如果汽油价格长期居于高位,而不是上下动荡,是否会产生更多的公交出行?如何理解汽油价格对公交公司、政府财政以及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只有深刻地理解这一影响,才是确保公共服务数量、质量和保证居民相当数量公交出行的关键。有兴趣阅读此文章的读者,可以访问: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_ob=ArticleURL&_udi=B6VG8-4WH0JNS-1&_user=4423&_rdoc=1&_fmt=&_
orig=search&_sort=d&_docanchor=&view=c&_searchStrId=964655755&_rerunOrigin=google&_acct=C000059605&_
version=1&_urlVersion=0&_userid=4423&md5=539960fbd430ca3b2254b51ff6ad32f5。

信仰绿色交通等于绿色化的交通行为吗?

  随着全球环境变化、可持续发展和绿色交通等概念广泛传播,越来越多的人声称自己是环保主义者、绿色交通的笃信者等。这些口头的宣称甚至内在的信仰,真的让这些人的交通行为、居住地选择与众不同吗?反过来,实际已经使用“绿色交通”的人群,是不是本身就比他人更早和更加容易接受“应对全球环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概念和支持相关政策?最新一期的《美国规划协会会刊》发表了一篇文章,探讨了这些有意思的问题。作者发现,上述人群的确言行一致。他们不只住在离城市中心更近、密度更高的社区,也离各类公交站点更近。他们的交通行为,也更加“绿色”:包括更多地使用步行、自行车和公交出行。同时,已经使用绿色交通方式的人,也确实比其他人更容易接受应对全球环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概念和支持相关决策。有兴趣阅读这一文章的读者,可以访问:http://mek1966.googlepages.com/RJPA_A_408402.pdf

(以上3则来源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周江评,2009-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