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检索
年份
《城市交通》杂志
2007年 第5期
交通数据资源共享
点击量:6997

Transportation Data Resources Sharing

  第14届世界智能交通大会将于2007年10月在北京举行,这是中国向世界展示在ITS领域技术发展、应用和创新的最佳时机。

  交通智能化的基础是信息化,信息化的核心是基础数据的开放和共享。不得不承认,在中国获得公开、可靠的交通数据十分艰难。尽管从中央到地方均十分重视ITS建设,但信息缺乏共享、系统缺乏整合、数据缺乏加工等问题仍然普遍存在。由部门利益导致的交通数据资源共享的障碍,仍是目前我国ITS发展的瓶颈。

  信息缺乏共享:信息交换的体制与机制、基础平台、标准和技术规范尚未建立,交通信息资源共享困难;系统缺乏整合:ITS应用系统建设较多从部门管理需求出发,缺乏整体效益发挥的考虑,形成“信息孤岛”, 不利于推动具有规模效应的交通信息产业链建立;数据缺乏加工:数据管理垄断,无能力开发又不允许他人使用,大量数据和信息基本处于粗加工阶段,影响既有价值的体现。

  上述阻碍ITS效益发挥的种种问题,与其说是技术不够先进,不如说是行政壁垒和部门利益竞争使然。数据不开放与信息资源垄断,使得ITS发展与交通行业的技术进步落入“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境地。政府投入资金获得的交通数据以“保密”为由被束之高阁,导致大量重复劳动而浪费社会资源,交通数据可信度与准确性下降,也影响了交通研究甚至规划决策的科学性。

  在美国,所有政府投入资金进行的专项调查数据如OD、GIS等,政府委托的交通研究项目成果报告,都必须在网上公开。因为,交通调查、数据采集及处理的资金来源,是政府的公共财政投入,可以理解为政府采购,本质上是社会、是全体纳税人的公共资产,并不能因为是承担者,自然成为管理者,进而成为拥有者。

  国内许多城市投入巨资进行交通调查,建立数据采集系统,本来可以为一些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提供丰富的交通数据,从而研究成长中的都市在机动化、城市化过程中交通的变化规律,研究20年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发展和交通战略的相互作用。但是,我们不仅没有积累起可以反映中国交通基本特征的手册,甚至连可以说明一时一地交通变化规律的基本模型、基本参数都匮乏。仅仅是教科书上拷贝下来的技术过程描述,无法对比的片段式的交通运行数据,更无法判断、验证的“黑盒子”式的评价与预测数据,却不得不作为许多城市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建设规模的决策依据,这是否应该引起城市交通规划研究者以及城市交通决策者的深切思考?

  从政策层面说,信息公开不仅是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的重要举措,还有利于促进政府自身建设和职能转变。从管理层面说,交通数据资源共享不但可以减少各个交通相关部门的重复投资,而且可以通过资源共享和系统整合实现共赢,推动城市交通研究的健康、快速发展。从技术层面说,交通数据资源共享必将带来城市交通研究和技术的繁荣与进步。

  值此第14届世界智能交通大会即将召开之际,期望交通数据得到进一步共享,并使之制度化、规范化,从而为中国城市交通研究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陈小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