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检索
年份
《城市交通》杂志
2012年 第5期
专题导读
点击量:3498

  2010年以来,中国城市机动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交通拥堵总体状况更加严峻。很多特大城市、大城市的交通拥堵已经呈现出从高峰时间向平峰时间、从城市中心区的个别点段向整个城区迅速扩散的态势。交通拥堵加剧直接影响城市居民的出行效率、方便性和安全性,是制约城市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瓶颈,也是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严峻挑战。因此,如何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既是交通领域专家学者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也是各级决策者和广大市民期盼解决的现实问题。

  导致交通拥堵的根本原因是交通供求关系不平衡。长期以来,交通领域一直把提高交通供给作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主要手段,而对于交通需求管理的认识不足,从而进一步加剧了交通供求关系失调、交通结构性问题恶化。调整交通需求特性,引导交通需求向健康方向发展,始终是城市交通规划管理的重要使命和解决城市交通供求不平衡矛盾的重要方面。尽管交通供求不平衡的矛盾在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其主要方面会有所不同,但是,交通需求管理对策在任何阶段都是需要的,也始终是解决城市交通供求矛盾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交通需求管理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和任务:第一,规划合理的城市结构和用地形态,竭尽全力减少交通需求总量和缩短城市居民的出行距离。即建设紧凑型城市、促进职住均衡、规划建设功能完善的住区、实施TOD模式,在源头上调整交通需求特性,建设交通负荷小的城市。第二,促进公交分担率的提高,并确立以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为主导的绿色交通发展模式。提高公交分担率的主要途径是努力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和品质,为此,应在用地、投资、规划、路权、财税政策等方面全面落实公交优先战略。第三,制定和实施符合中国国情的小汽车政策,引导小汽车合理、高效使用。中国土地资源有限以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选择,决定了城市的小汽车分担率必须保持在合理范围内。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别城市,应制定差别化的小汽车需求调控管理政策,特大城市应根据实际情况适时控制私人小汽车保有量的增长速度。第四,在时间、空间上均衡交通需求,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利用率,也是交通需求管理的重要内容和任务。第五,借助ITS技术,通过提供实时交通诱导信息等使机动车出行避开拥挤路段和拥挤时间,实现畅通交通的目的。

  本期专题选取了中国工程院“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综合交通问题”课题组于2011年4月12—13日在常州召开的交通供求关系专家研讨会的部分论文,涉及交通需求管理对策及其在城市交通管理和政策制定中的实践,以及路内停车管理对策等方面,既有理论分析,又有案例总结。这些论文与另外两篇专题文章——《TSM/TDM策略分类与评价分析》、《杭州市“错峰限行”交通需求管理措施实践》,对于中国城市思考和探索正确的交通供给策略与交通需求管理对策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 陆化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