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闻
新闻检索
按年份检索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宁波2049城市发展战略:打造“超级枢纽”,全面对接上海
发布时间:2018-7-1116:24:4来源:澎湃新闻作者:未知点击量:679   

  今天,《宁波2049城市发展战略》正式向市民征求意见!

  2049年的宁波要变成什么样?发展战略如何?又将在哪些重点领域有所行动?一起关注,等你意见!

  2049年的宁波方位

  国家战略和国际发展趋势中定方向


  ▶宁波应更加开放,融入全球城市网络。 宁波应建立有形+无形的链接,集合资金、信息、人流的综合枢纽。响应国家战略,以港口的链接能力为核心谋求在全球城市网络中的特色地位。

  ▶宁波需要发挥智造政策优势。

  ▶宁波有文化特殊优势,应该成为文化魅力输出城市。

  ▶宁波应守护城市长远价值。以生态为先,城市发展需要强调社会包容,城市品质越发成为吸引人才的关键。

  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格局中谋方位

  


  ▶长三角区域整体迈入后工业化时代。 宁波应积极对接上海、推动杭甬一体、联动义甬舟、辐射带动宁波都市圈发展。

  ▶响应“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唱好“双城记”。集中力量打造现代化世界级大湾区。

  ▶聚焦“一带一路”统领,构建省域全面开放新格局。 依托中国—中东欧经贸合作政策机遇, 大幅提升自贸试验区的国际竞争力。全面推动前湾新区、梅山“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等战略性地区优化提升。

  2049的发展战略与举措

  实施超级枢纽战略

  “超级枢纽”是指通过空港、海港、陆港、高铁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联通,实现人流、物流、信息流、资本流快速交换,使宁波成为全球资源配置新高地,使枢纽与功能地区成为资源配置与中转的关键节点。

  做大机场

  全面提高宁波空港国际功能,拓展国际国内航线,开通宁波至欧美的洲际航线,实现宁波国际航班6天(144小时)过境免签。推进空港基础设施建设,扩建宁波栎社机场T2和T3航站楼。

  实现栎社机场和宁波西站无缝衔接,建设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

  做强港口

  成为全球资源配置新高地。规划至2049年,宁波港集装箱吞吐量稳定在3000万标箱左右。

  ▶整合港口群,建设宁波自贸港,提升贸易服务能力。

  ▶搭建大宁波航运贸易平台,拓展贸易合作范围。围绕梅山、北仑,重点建设宁波“一带一路”自由贸易港,深化区域协作,谋划自贸港群。

  ▶整合航空、铁路、港口,打造全球实体联运中心。

  强化双向开放水平

  ▶重点建设义甬舟大通道,实现海陆空口岸一体化。

  ▶加快建设区域复合通道,全方位提升区域开放链接度。构建甬沪南、甬嘉苏、甬台温的沿海链接通道,接轨上海,融入沿海大通道;优化与建设甬舟沪、甬绍杭通道等沿湾链接通道;加快推动甬义金内陆链接通道的建设。

  强化区域协同战略

  “区域协同”是指宁波城市发展应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通过全面对接上海,杭甬一体、甬义联动、甬舟同城、甬台合作,以三大城市为核心(上海、杭州、宁波),引领和共筑世界级大湾区。

  


  全面对接上海

  ▶积极承接上海全球城市的高端要素导入。聚焦前湾新区战略平台建设。

  全面链接上海,从互联互通走向直连直通。重点加快建设沪嘉甬高速铁路;同时尽快启动沪(金)甬城际铁路的研究和建设;预留东海大通道,全面推动构建沪杭甬大湾区。

  推动杭甬一体

  ▶功能互促,打造区域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廊道链接,聚焦湾区核心战略平台建设。一方面,宁波应发挥前湾新区、甬江科创大走廊的创新集聚能力。另一方面,加强环湾通道建设。

  强化甬舟同城

  ▶构建甬舟一体为核心的功能体系。强化甬舟双城在综合交通、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同城化建设。

  ▶甬台合作,强化宁波对都市圈的辐射带动作用。

  ▶全面推动宁波都市圈一体化建设。

  动能转型战略

  “动能转型”是指转变增长模式,破除路径依赖,从依靠规模扩张转向依靠知识、质量的提升。

  优化传统制造

  以“3511”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基础,控制低质、低效产业环节,优化提升优势领域。

  整合集聚三类产业大平台、打造北翼智造产业走廊。

  争取新兴经济

  ▶集聚打造创新功能核心区。整合新材料科技城、中官路创业创新大街、北高教园区、镇海新城等,集中建设创新功能核心区。

  ▶因地制宜,积极谋划象山港、东钱湖、三门湾等多元新经济空间。

  强化生产服务

  ▶两升两降,调整产业结构,坚持制造、服务双驱动。“两升”即逐步提升新兴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占比;“两降”即逐步降低传统制造业、一般制造业占比。

  ▶集聚核心生产性服务平台,使服务业短板成为宁波起跳飞跃的“跳板”。

  引进专类人才

  


  精准政策目标,重点关注四类人才。搭建四类人才平台阵地。

  ▶一是以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要方向

  ▶二是以国际贸易、国际科技和国际文化为主要方向

  ▶三是吸引以高等院校毕业生为主体的年轻人才集聚

  ▶四是集聚一批有创新创业项目或意向的双创人士

  营造宜居文化名城

  ”魅力港城”战略是指宁波应以维护山水林田湖草的生命共同体为基础,通过“文化+”、“生态+”、“服务+”、“风貌+”等手段,营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最富宜居魅力的文化名城。

  


  推动全域统筹战略

  “全域统筹”是指以统筹为核心思路,对接区域发展格局、配置市域空间资源,明确全域理想空间格局,理顺体制机制,大力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实现资源价值的最大化利用。

  全域理想空间格局

  


  以“一主两副多中心”统筹全域城镇空间格局,理清空间建设重点,承载核心功能,引领城市综合竞争力提升。

  ▶一主为主城区,包括海曙、江北、鄞州、北仑、镇海、奉化在内的都市核心区。

  ▶两副为市域两大副城区,以全域城区化格局为导向,建设北部余慈副城区、南部宁象副城区。

  ▶多中心,构建全域多中心网络化的城镇空间体系。

  ▶以“三江三湾大花园”明确全域生态空间格局,统筹管控全域“山水林田岛、江河湖海湾”等多元自然与生态资源,保障城市可持续和魅力发展。

  


  十大近期行动

  宁波自贸港建设行动

  范围:

  约190平方公里,统筹北仑、大榭、梅山、保税区,联动舟山、六横等打造自贸港核心空间载体,重点包括梅山“一带一路”自由贸易港和北仑国际航运贸易平台,远期考虑扩区可能性。

  目标:

  通过港口互联互通、投资贸易便利化、产业科技合作、金融保险服务、人文交流,实现城市对外开放水平的升级。

  行动举措:

  梅山“一带一路”自由贸易港,联动六横,打造全球门户城市的核心功能承载区,引领都市圈深化开放。远景考虑向大嵩、咸祥拓区可能。紧抓自贸港政策红利,打造“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控制港口岸线,突出国际集装箱中转功能,拓展金融创新、保税物流、营运结算、贸易展示、贸易总部等功能。加强跨象山港的市域轨道建设,建设对接北仑片区、东部新城和象山港的快速路和铁路支线,提升整体交通可达性。预留邮轮码头,打造国际休闲旅游门户。北仑国际航运贸易平台重点完善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优化疏港铁路、高速公路通道,建设邬隘海铁联运枢纽,打造面向国际航运与国内外物流的综合枢纽。优化岸线资源,腾退低效工业用地,提升物流用地,占比(占港口后方用地)不低于30%。

  栎社综合枢纽建设行动

  范围:

  约82.5平方公里,包括古林镇、石碶街道、望春工业园区和机场与物流园区管委会管辖范围。

  目标:

  着力提升全球资源配置和服务能力,关注会展商务、航空贸易物流、临空智造等功能,建设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成为服务都市圈的综合交通中枢。

  行动举措:

  提升栎社机场,联动海港、强化综合枢纽地位。加快推进沪甬廊道建设,加快研究和建设沪甬城际铁路,整合栎社机场、宁波西站和城市轨道,实现零换乘。加强空港与城市功能区的交通联系,全面提升综合枢纽能级。着力培育新动能,拓展航空经济,发展航空口岸贸易、会展商务等现代服务业;临空智造创新,推动宁波智造的品牌化。着力促成港产城融合发展,联动周边功能,辐射带动区域。

  前湾新区建设行动

  范围:

  约609平方公里,包括杭州湾新区、余姚中意合作园区、慈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

  目标:

  统筹湾区智造创新功能,打造前湾新区,建设长三角智能制造基地,大湾区门户城市及生产性服务中心。

  行动举措:

  加快建设沪甬城际铁路,实现与上海直连直通。一体化建设沪甬城际铁路、沪嘉甬铁路慈溪站,强化与提升区域可达性。整合制造产业平台,统筹与提质并举,推动沿湾产业集聚和乡镇工业减量。预留沿湾重大产业发展空间,为大飞机制造等功能预留空间,预留疏港铁路通道或大件公路通道。保护沿海生态环境,建设若干湿地公园,继续推进国际商务休闲区建设。道。保护沿海生态环境,建设若干湿地公园,继续推进国际商务休闲区建设。

  甬江科创大走廊建设行动

  范围:以甬江两岸为重心,整合北仑滨江新城、镇海老城、宁波高新技术园区、新材料科技城等地区,建设甬江科创大走廊的核心承载区,面积约114平方公里左右。

  目标:发挥创新核心的龙头作用,辐射带动甬江两岸,提供智力支撑,建设甬江科创大走廊。

  行动举措:围绕新材料科技城(高新区),提升国家级科技创新园区建设水平,引入国际一流的科研机构,强化创新型企业与平台建设。沿甬江两岸整合北仑滨江新城、镇海老城,推动创新植入和更新提升,集聚智造企业,产学研联动,引入城市高等级公共服务和科技金融等,服务创新型企业与平台,支撑甬江科创大走廊核心区的提升与建设。

  人才高地行动

  目标:

  东拓南高教园区,整合东钱湖西片区(下应、云龙),建设宁波科教人才的核心集聚区。

  行动举措:

  发挥“宁波帮”优势,强化政策支持,引入至少一所国际一流的综合性大学;大力引进和产业发展相关的若干高校、科研院所和研究单位;培育国际教育、专业教育集群,打造高校云集的智慧高地。完善服务配套、提供人才公寓、公租房等设施支撑。定向提供人才引进补助(住房),政府提供场地、资金与政策支持。

  三江提质行动

  范围:

  市域三江(甬江、奉化江、姚江)

  目标:

  以贯通、开放、活力为核心,将三江打造成为世界级滨水品质空间。

  行动举措:

  推动全域贯通,连通岸线合计长度约446公里。开放滨江岸线,实现交通分层,增设公共空间,保障每500米至少一处300平米以上公共空间。增加滨水地区活力,近期预留与建设六个核心活力示范区,分别为三江口中央活动区、空港枢纽示范区、文创港产业示范区、姚江水乡文化示范区、镇海小港转型示范区、溪口历史文化示范区,推动空间建设转型,为承载大事件做好空间储备。

  文化钱湖行动

  范围:

  约300平方公里,以东钱湖旅游度假区范围为主体。

  目标:

  建设生态优先的世界级文化湖区。

  行动举措:

  基于东钱湖生态人文资源的价值,明确生态型、文化型的钱湖地区功能拓展的正面与负面清单,引导包括国际会议、文化创意、旅游度假、科教医体等特色功能集聚。近期重点推动国际会议、旅游度假等功能建设,强化与“一带一路”国家(中东欧)的会议文化交往,联动打造会议小镇,推动东钱湖地区发展。空间布局上强化“三面环山一面城”的建设模式,一方面从环湖开发到西侧生态化组团化发展,另一方面强化东部、南部地区的生态修复。调整管理机制,以东钱湖管理委员会统筹大东钱湖营造与建设管理。

  郊野绿环行动

  目标:

  搭建全域魅力空间框架体系,以打造人可亲近、可融入、可休闲的绿化开敞空间为主要任务,重点建设郊野绿环,支撑美丽宁波建设目标。

  行动举措:

  重点围绕绕城高速外打造9处郊野公园,形成组团分隔的近郊绿带,拓展文化休闲功能,补充城市内部的公园绿地体系,系统化打造美丽宁波。允许郊野公园内复合一定比例的文化设施(以公益性设施为主)。对郊野公园内的特色村庄进行综合保护与利用。

  全域产业园区提效行动

  目标:

  统筹全域产业空间,厘清低效工业空间,提升空间利用效率,推动转型与创新发展。

  行动举措:

  重点推进减量提质,两退两聚,退出低效工业用地,腾笼换鸟,推动产业用地减量,强化产业创新发展,重点推进产业平台集聚,统筹全域产业空间。

  重点退出两类地区。一是退出生态地区,如象山港沿湾地区和四明山-天台山地区,象山南部山区等区域,这部分生态地区应严格划定生态红线,位于生态红线区域内的工业用地应加速退出。二是退出城区内街道,未来城区内除规划保留的核心产业平台外,其他的零星产业用地应当鼓励退出或者向创新创业空间转型。

  重点向两类产业平台集聚。一是产业基地,作为承载宁波未来战略性产业的平台。主要在市域北部沿湾地区划定12个产业基地,力争2049年基地内工业用地占全市比重控制在50%左右。二是产业社区,作为都市工业和创新研发为主要功能的平台。主要在市区内划定11个产业社区,推动2049年产业社区内工业用地占全市比重控制在30%左右。

  美丽港湾行动

  目标:

  通过美丽港湾行动,综合协调象山港、三门湾区域的社会、经济与环境发展,建设长三角地区最富魅力的新经济湾区。

  美丽象山港行动范围:

  约1958平方公里,包括北仑梅山街道、白峰街道、春晓街道、鄞州瞻岐镇、咸祥镇、塘溪镇、奉化莼湖镇、裘村镇、松岙镇、宁海西店镇、城关镇、强蛟镇、大佳何镇、象山西周镇、墙头镇、大徐镇、黄避岙乡、贤庠镇、涂茨镇、丹城-爵溪镇等20个乡镇。

  行动举措:优化调整现状产业,搬迁并控制修造船等污染企业,控制养殖规模。制定产业准入清单,禁止排污行为。优化海湾、海岛地带,加强象山港地区生态环境的紧急式修复和持续的魅力提升,建设国家及郊野公园体系,鼓励发展文化创意、科技创新等蓝色海洋经济。提升象山港可达性,建设市域轨道和快速干线,建设环湾的复合快速环线,强化新经济湾区各组团之间的可达性。采用组团化发展模式,以特色小镇和科创组团为基本组织单元,控制组团规模在20平方公里左右,在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保证发展弹性。

  美丽三门湾行动范围:

  约1400平方公里,包括宁海长街镇、胡陈乡、力洋乡、茶院乡、一市镇、越溪乡,象山石浦镇、定塘镇、鹤浦镇、泗洲头镇、新桥镇、茅洋乡、晓塘乡、高塘岛乡等15个乡镇。

  行动举措:

  优化海湾生态本底,加强三门湾两岸生态环境持续管控与保护、保障生态环境安全。鼓励发展创新型、绿色型等新兴产业,明确产业准入清单,与台州一并推动生态、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协同。加快建设市域轨道和快速干线,提升区域可达性。采用组团化发展模式,控制发展时序,控制建设用地总量,适度预留发展空间,为新经济功能拓展做战略储备。近期控制传统制造产业发展规模,主动引导通用航空、绿色智造等低污染、高附加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合理布局,适度发展。积极推动现代农业和休闲旅游业发展。

  市民如有意见可通过以下方式提交:

  ▶您可直接扫描读二维码进入公众征集页面。

  


  ▶登录宁波市规划局官网:http://www.nbplan.gov.cn/,点击首页“宁波2049发展战略”进入公众意见征集页面。

  您也可通过以下方式参与:

  ▶电话:(0574)89187288

  ▶邮箱:nbghj@ningbo.gov.cn

  ▶来信请寄:宁波市江澄北路575号B402 宁波市规划局总规处

  来源:宁波市规划局

  编辑:罗湘波

版权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城市交通”版权均属城市交通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城市交通”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 如您(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通知我们。联系电话:010-5832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