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闻
新闻检索
按年份检索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到2025年广东省新改扩建智慧高速1000公里
发布时间:2021-11-2616:36:53来源:南方日报作者:未知点击量:541   

  新建改造扩建智慧高速公路达到1000公里,航道智慧化改造达到800公里,港口智慧化转型示范达到5个以上……近日,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印发《广东省数字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省交通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成效显著,数字交通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基础设施智能化

  建成更加高效的出行网络

  “十三五”以来,广东不断加快推进交通运输体系的现代化转型升级。智慧公路建设初见成效,深圳外环高速实现基于BIM的建设和日常养护支撑;港航数字化建设持续推进,内河里程达2028公里,电子航道图实现千吨级及以上内河高等级航道全覆盖;枢纽站场数字化创新动能不断增强,广州地铁智慧安检实现“无感过闸”,深圳地铁全球首次应用5G超宽带车地无线通信。

  《规划》明确,至2025年,全省新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全面提升,数字交通感知传输网基本形成。新建改造扩建智慧高速公路达到1000公里,港口智慧化转型示范达到5个以上,一线航标遥控遥测覆盖率达到100%,航道智慧化改造达到800公里,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覆盖率达30%,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管理试点10个以上。

  接下来,广东将融合5G、智能网联、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升级,构建智能交通融合基础设施体系。推动珠江、西江高等级航道及清远北江船闸等重要水路交通节点感知网络全覆盖,提升“空—天—地—水”立体化运行监测能力。推进综合客运枢纽站场智慧化升级,实现客运售取票、检票、安检、乘降、换乘、停车等“一码通行”。

  综合运输数字化

  打造更加便捷出行方式

  “十三五”以来,广东数字化出行便民服务体系持续完善。全省三级以上客运站实现联网售票,全省140家二级以上客运站都上线电子客票;全国交通一卡通和岭南通实现全省21个地级市区、县域、农村的公交及地铁100%覆盖;全省ETC车道收费站覆盖率100%,ETC发行量居全国第一。

  《规划》明确,至2025年,新业态新模式深入示范。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行业深度融合,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进入快车道。一体化出行服务示范点至少达到6个,“一卡通”县级及以上节点覆盖率100%,5G技术试点示范工程5个,自动驾驶与车路协同示范工程5个。

  强化综合运输数字化升级,促进多方式运输协同高效,是广东交通运输系统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广东将推广旅客联程运输“一卡通行、一码通行、一票到家”,推动全国交通一卡通拓展接入城际轨道、农村客运、轮渡等运输方式,持续提升运输服务智能化水平。同时,鼓励智慧公交、智慧地铁等创新运营模式探索,精准挖掘客流时空分布规律,推动客运监管体系升级。

  行业治理信息化

  营造更加安全的出行环境

  “十三五”以来,交通行业治理信息化能力持续增强。物流数字化建设加速推进,建成广东省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交通科技非现场执法全面推进,全省高速公路全面实施治超非现场执法;“信用交通省”创建成效显著,建成公路水路建设与运输市场信用信息服务系统。

  《规划》明确,至2025年,全省交通运输行业数据治理能力有重大突破,开始逐步赋能交通应用及决策分析。开展交通运输领域数据治理试点2个,交通运输行业数据汇聚率、共享率、治理率达90%、80%、70%;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电子运单使用率90%以上,“两客一危一重”车辆实时监控覆盖率100%。

  接下来,广东将推广应用北斗定位、驾驶行为分析等技术,加快建设“两客一危一重”车辆智能监管系统、道路运输安全风险感知系统。推进普通公路非现场执法一张网建设,逐步完善全省普通公路非现场执法监测点建设,提高非现场执法监测点数据准确性和稳定性。建设一体化数字平台,不断夯实数字交通的“公共支撑、数据枢纽”,优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推进行业治理“一网统管”,强化政府运行“一网协同”,深化电子证照应用、“证照分离”改革以及“四免”优化专项工作,实现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免证办”和群众办事“不见面审批”,提升省交通运输政务服务的“移动化”和“数字化”,实现交通运输行业“三网融合”高质量发展。(记者 袁佩如 通讯员 粤交综)

版权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城市交通”版权均属城市交通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城市交通”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 如您(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通知我们。联系电话:010-5832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