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规院交通院
项目分类检索
项目年度检索
项目检索
交通组织与设计
三角池片区(二期)综合环境整治项目 点击量:2057
项目名称:三角池片区(二期)综合环境整治项目
承接时间:2018-10-20
委托单位:海口旅游文化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项目主持人:殷广涛
技术负责人:李凤军
项目负责人:伍速锋 王洋
主要参加人:曹雄赳 王芮 王庆刚
项目简介:

  本项目为海口三角池西湖周边划定范围内的城市更新,红线范围:东至东湖,南至海口市人民公园,西至大同路,北至广场路。红线内用地面积约13公顷,工程主要涉及建筑立面、景观提升、市政交通设施的改造。项目由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公司负责牵头,我院配合项目完成道路交通规划设计工作,道路交通改造提升范围包括广场路和公园路,总长度约为900米。本次设计工作以打造滨湖慢行交通功能为主,弱化机动车通过功能,增加滨湖活动空间一体化设计,践行了以人为本理念,突出了街道与城市生活、景观的协调,同时对区域静态交通进行梳理,并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改善周边居民出行环境,使人民产生更多的获得感。

  三角池一期工作是成功的,在没有大拆大建的情况下,为老城市民提供了公共共享空间,老百姓反响非常好,最终效果也得到了省、市各级领导、部门的充分肯定,实现了总书记提出的“增进民生福祉”的目标;

  项目二期应延续一期工作,更多的体现“城市双修”理念,重点整治西湖滨水空间、打通环湖步道,东西湖要形成完整的市容市貌效果;此外,应重点配合水体治理和夜景亮化,做好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彩化的“五化”工作。

  海口三角池二期工作范围为西湖周边划定范围内的城市更新,红线范围:东至东湖,南至海口市人民公园,西至大同路,北至广场路。红线内用地面积约13公顷,工程主要涉及建筑立面、景观提升、市政交通设施的改造。项目由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公司负责牵头,我院配合项目完成道路交通规划设计工作,道路交通改造提升范围包括广场路和公园路,总长度约为900米。

  针对三角池二期项目所处区位特征,我们对对区域静态交通进行梳理,并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

  ♦交通区位的转变:

  从海口市城市发展的历程来看,三角池片区的交通区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原来位于城郊的,衔接城市交通与对外交通的内外衔接节点,逐步转变为现有城市核心区范围内交通主轴上的重要转换枢纽。具体来说,在建省初期三角池节点以北是海口市的城区范围,向南则是对外交通的主要通道,三角池本身就是一个具备环岛功能的水池,很好的处理了对外交通和城市交通的衔接问题。目前,三角池所在的“海甸岛——骑楼片区——三角池——琼州府城——海口东站”之一贯穿海口市核心区的南北主轴,已经成为承载海口市历史文化发展的主要脉络,成为最为体现老海口文化特征的地理节点。

  ♦机动车的主要通道:

  三角池片区除了南侧和海秀东路以及海府路直接连通之外,向北、西北和东北方向的路网条件并不理想,不具备容纳大量机动车通行的条件。三角池向北延伸的博爱路和其西侧平行的新华路都是道路红线不足20米的窄断面支路,目前是按照机动车单向通行的方式进行管理。

  根据2016年的交通大调查结果,由海甸岛向南经人民桥,通过新华路和博爱路,抵达三角池,这一南北方向的通道是全市非机动车交通最为集中的廊道。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机动车主要进出海甸岛的世纪大桥是禁止非机动车通行的,且由于博爱路、新华路的道路条件对机动车没有吸引力,逐步形成了非机动车交通和机动车交通廊道在空间上平行且分离的状态。三角池片区这条非机动车廊道的南端,是大量非机动车汇入以海秀东路和海府路为典型代表的全市骨干交通网络的转换节点。

  ♦现状问题:

  1、现状广场路与大同路交叉口东进口空间利用不集约,偏重于机动车,非机动车秩序混乱、非机动车道空间严重不足,东进口出存在构筑物,严重影响交通安全。

  2、广场路西段道路外侧空间正在施工;沿街人行空间被停车、设施侵占,舒适性差;道路行车条件差,路面破损严重;人行无障碍设施缺失,品质不高。目前广场路道路南侧路内有大约35个车位,经询问周边保安人员,此处为免费停车,车辆存在一车3-4天的情况,周转率低。停车位占用了宝贵的道路资源。

  3、广场路道路南侧K0+000~K0+180沿大同沟边敷设有一条2800mm×800mm的截污沟,现状污水通过截污沟沿大同沟向西排放;现状雨水通过雨水口直接排入东湖;目前K0+000~K0+180段为广场路积水点路段,造成该处积水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该处地势较低,且雨水排放口已被南侧截污沟完全堵住,导致雨水排不出去,同时雨水口设施不完善。桩号K0+000+190~K0+000+519段现状路面雨水则通过机非分隔带连通管将雨水汇集后排入非机动车道雨水口后直排东湖。

  4、公园路园区内部路段,与周边环境不协调,对公园空间切割严重;公园路园外路段,由于项目部占用,缺少公共空间,整体品质不高。

  ♦核心策略

  “小街区、密路网”下的街道设计:平衡各种需求,突出街道空间一体化、精细化和人性化。弱化机动车通过能力;增加慢行交通空间,与滨湖活动空间一体化。

  p 设计原则:街道“U型”空间一体化,突出街道与城市生活、景观的协调

  不减弱现状道路的服务水平,强化对慢行的服务;道路红线内外一体化设计,协调“U”型空间;人性化、精细化设计:行人过街、慢行通行、无障碍设施等。

  ♦优化方案:

  1、对广场路进行慢行交通功能提升:改变机非混行现状,道路均设置非机动车专用车道;非机动车道宽度至少3米;非机动车过街流线组织优化,采取上下分离过街;路口东出口缩小转弯半径,保证行人过街安全,并对广场路进行公共空间功能提升。同时,取消现状道路南侧路内停车,规范秩序扩容非机动车道宽度至4米,增设隔离设施,道路南侧结合景观设计,新增亲水活动空间优化道路北侧人行空间,完善公共空间。

  2、根据《城市停车规划规范》,GB/T 51149-2016相应规定,比较合理的停车结构是95%配建,不大于5%的路内停车,为比较合理停车结构。广场路从路网功能定位来说,是东西向非机动车主要通道,高峰小时断面流量达到3565辆,但是目前西向东非机动车道宽度仅为2.5米,并且未设置机非隔离设施,秩序乱,大量非机动车占用机动车道行驶。本次主要是结合广场路的功能定位,取消路内部分停车位,对非机动车道进行扩容,设置机动隔离护栏,规范秩序。并结合椰树门广场的建设,配建公共停车场,适度供给周边刚需停车。同时周边商场可以对周边居民开放夜间停车,错峰停车一系列惠民措施。

  3、针对交叉口空间利用不集约,秩序混乱等问题,本次优化提升提出,优化道路断面,实现人车分离,设置自行车专用道,缩小转弯半径,优化过街组织的措施,同时对十一小门前公共空间进行提升优化,规范十一小门前人、非机动车、机动车交通秩序。原十一小门前广场和道路一个平面,本次将门前广场抬高15cm,避免非机动车随意穿行集散广场,保证小学生的安全性,同时在集散广场设施临时非机动车与机动车临时停靠车位,满足接送需求。后期会结合景观对广场进行一体化设计,不但可以起到集散广场的作用,同时是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

  4、针对广场路道路积水问题,我们对道路纵断进行优化,并完善主路雨水口设施;在桩号K0+000~K0+190路段新建雨水管道及雨水口,新建管道西向东接入K0+190处现状雨水排放口;K0+190~K0+519段道路两侧机动车道边设置雨水口,将路面雨水收集排入非机动车道边雨水口后最终排入东湖;运用海绵城市做法,设置透水铺装,沿线道路与景观结合统一设计。

  经过一年的努力三角池二期顺利落地,三角池二期项目改造设计以人为本,优先考虑行人和自行车通行效率、安全性、便利性,结合完整街道设计理念,在不降低机动车通行效率的前提下,整体缩小交叉口面积,缩短行人和非机动车过街距离。此外,道路改造运用了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等海绵城市做法,有效践行“绿色城市”、“生态城市”建设发展理念。最后,我们希望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努力,使三角池环境品质更好、精神记忆常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