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检索
年份
《城市交通》杂志
2008年 第6期
城市自行车和步行交通系统改善动态
点击量:7622

Status on Urban Bicycle and Pedestrian System Improvement

编者按:城市机动车道的宽阔程度、机动车数量的多少,某种程度上体现着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然而,经济之上还有环境、宜居、和谐的要求。西方许多国家越来越多的人日常出行开始选择自行车,以取代小汽车。自行车作为对人类本身和环境都有益的绿色交通出行方式,已越来越被城市政府所重视;步行不仅是城市居民最基本的出行方式,还是宜居城市的标志。人行道不仅仅是步行的载体,还是城市公共生活空间的拓展。倡导步行交通,不仅改善了环境质量,使居民享受步行的乐趣,还利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激活社区生活,促进街区商务,保持城市活力。

自行车交通

北京市自行车道将与公交站台隔离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北京市会逐步将混行的自行车道与公交站台“隔离”,充分保障非机动车的路权,建成更人性化、更舒适的自行车道。

  目前在二环、三环等环路以及长安街等主干路上,自行车道与公交站台已经隔开,但在新街口大街等未改造道路上,自行车道还是与公交站台交叉。公交车频繁进出站,迫使路过的骑车者不得不停下来,或冒险进入机动车道。交通部门正在研究这一问题。

  在新的交通发展阶段,要注重考虑并改善自行车和行人的出行条件,使各种交通方式在路权分配和使用过程中和谐相处。在所有有条件的地方,公交站台将成为一个独立的“公交港湾”,而自行车道则分隔至站台外侧,成为专用的非机动车道,公交车进出站不再与自行车相互干扰。

新京报

上海市计划建设25条自行车廊道

  为了让骑车者获得更多通行便利,上海市市政规划设计研究院近期出台了首个区级《非机动车交通网络规划研究》(以下简称《规划研究》),虹口区被列为上海市首个非机动车网络试点。

  《规划研究》将虹口区非机动车通道分为3级设置,即主通道、辅通道和“星型”放射性通道,并提出了相应标准与相关配套工程。“主通道”指通道长度较长、可以在虹口区与相邻区之间通行的非机动车道,旨在沟通区与区之间的交通联络;“辅通道”的非机动车道路长度比“主通道”短,车道局限在本区内设置,主要满足区域内非机动车的出行需求;“星型”放射性通道计划将非机动车道一直通到虹口区内的轨道交通车站,以轨道交通车站为中心,新辟的非机动车道如“众星捧月”一般与轨道交通车站联系起来,方便骑车者换乘轨道交通。

  一旦虹口试点成功,非机动车网络将在上海市推广。规划显示,上海市将建成自行车廊道25条(13纵12横),构成中心城区非机动车网络骨架,以缓解主干路的交通压力。

北京晚报

杭州市公共自行车网将与水上交通网互为补充

  杭州市在完成公共自行车网络一期建设后,公共自行车网络二期工作确定运河沿线码头附近设置的自行车服务点共有18个,不仅满足路上自行车交通网的构建,还与杭州正在打造的水上交通网相呼应,使两条交通网能够有效衔接在一起。在运河码头周围设置自行车租赁点,主要是为了增加公共自行车和其他交通方式之间的换乘,以此组建一个效率更高、形式更为多变的慢行交通系统。

  二期和一期相比,推出了几项非常人性化的措施,如基本实现通租通还;安排一些有儿童座的自行车,满足带小孩的居民及游客的需要;一张身份证可以租多辆自行车;14~16岁的孩子可以在大人的监护下租用自行车;设置2~3个点可以24 h租车还车。2008年9月16日之前,公共自行车二期已完成200个服务点和7 000辆自行车的投放工作。

每日商报

厦门市将逐步建立连续的自行车交通系统

  厦门市将加快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设施的规划、建设和改造,逐步建立连续的自行车交通系统。 在2008年厦门市“两会”上,农工党厦门市委提出了《以人为本,加强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的提案,就制定全市性的行人步行和非机动车交通系统建设规划、加快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设施建设、改造、维护和管理等提出了一些建议。

  近日,厦门市市政园林局在答复提案时表示,目前厦门市已完成并着手实施岛内建成区的《步行和非机动车交通系统建设规划》,在岛外人流比较集中地区,也按照城市道路等级逐步推行步行系统和非机动车交通系统。

厦门网

广州市自行车道规划方案近期出台

  广州市关于改善居民自行车出行环境的相关方案已通过政府审批。将来不是所有的道路都有自行车通道,而是更多会利用一些内街、次干路和部分主干路来让自行车通行。

  目前广州市很多道路上虽然有自行车通道,但标识牌有方有圆规格不一,难以辨认。另外,地面标线有些是黄色实线,有些是白色实线。广州市建委表示,根据自行车道的规划方案,将会对现有道路自行车通道设施进行完善。

新华网

青岛市建立自行车交通系统 推广“绿色”交通模式

  依据青岛市最近公示的《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概念规划研究》方案,在环湾交通的规划布局上,概念规划从多个方面提出了环湾交通的设想。其中包括建立自行车交通系统,推广实施“绿色”交通模式;培育形成以“步行—轨道交通—自行车交通”为交通链的“绿色”交通模式,为沿海旅游、结合轨道交通车站的接驳交通服务。不久的将来,环胶州湾滨海城市组群之间的自行车交通将成为一道城市“风景线”。

中国经济网

步行交通

《上海市中心城慢行交通系统规划》

  日前,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完成《上海市中心城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营造300多处分布上海中心城区的城市魅力区——慢行核,以及数十个城市慢行安全区——慢行岛。在“慢行核”内,慢行交通处于绝对优先地位,与城市风貌、景观创意、休闲、观光、旅游以及商业紧密结合。城市慢行交通服务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慢行交通系统的精心设计,打造3类城市魅力区:城市吸引核——风景名胜中心、中心商业商务区;城市活力核——高等院校及非住宿类高级中学、职业中学;城市和谐核——大型居住社区、社区活动中心。

  慢行交通与机动交通相比处于弱势地位,行人、自行车在与其他交通方式的冲突中最容易受到伤害。因此,《规划》中不鼓励长距离的慢行出行,努力打造快速路与自然分割形成的数十个慢行岛。在慢行岛内,通过打通低等级道路断头路,借助快速路、主次干路上的人行设施以及少量与主要道路平行的非机动车专用道,为短距离出行提供相对独立、安全的慢行出行道路空间。

新闻晨报

南京:让步行重新成为安全、便利、悠闲的出行方式

  继上海之后,南京市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城市步行交通规划。规划立足于整个城市人行交通体系的完善,建立“安全、便捷、舒适”的步行交通网络。今后将消灭无人行道、无人行横道道路,新建道路必须辟有不少于3~5 m的人行道,人行横道尽量和公交车站接驳。在交通繁忙的快速路、主干路,采用立体交通人车分流,城区规划了48个地下通道,且行人过街通道间距将缩短至300~500 m。

  老城是南京市鼓励步行区域。为创造“步行安宁街道”,将鼓励采用降噪路面、设置减速路拱减轻小汽车的影响,并在人行道、慢车道间种树、建分隔带、设置小品,改善步行环境。滨江、临河、环城(明城墙)区域,以及城区中华路、中山东路、御道街等“历史建筑轴线”,将建立“特色步行网络”,不但人车分离,还美化人行道,使居民步行无阻,欣赏沿路美景。紫金山人行栈道就是一个尝试。另外,优化步行交通,将来不排除把被侵占的人行道恢复过来。在城南规划中,部分道路将增宽人行道,缩减机动车道。

新华日报

杭州市长公开会议讨论市区慢行交通系统

  日前,杭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再次“开放”,市长、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等就已经编制完成的《杭州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进行了广泛交流和讨论。根据规划,将来的慢行系统中,非机动车道网络划分为廊道、集散道、连通道、休闲道4个等级,廊道最大设计非机动车流量为2 500~4 000辆/h,而休闲道则主要在风景区、沿河绿化带内建设,设计流量为500辆/h。到2020年,杭州市将形成“五十九横,六十六纵”的非机动车廊道规划布局,总长约1 130 km。

  未来的杭州,还将大力倡导步行交通,步行系统规划按功能划分为中心区、居住区、混合功能区、交通枢纽区、历史街区、旅游风景区、文教区、工业仓储区8类步行单元。根据规划,风景区的步行系统将与公共交通相互补充,构建风景游览功能的绿色交通系统。


浙江网

深圳市华强北交通方式以步行为主

  近日,深圳市福田区政府召开华强北城市更新问题研讨会。华强北的交通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此次会议提出,该片区交通系统要关注以步行为主体的交通方式,强调步行交通要由街道向街区内部渗透,在大型商业、市场和轨道交通车站之间加强直接路径的设计以提高步行效率。同时鼓励公共交通与大型公共设施之间建立步行直接联系,带动街区内部人气提升,以集中停车和地下交通贯通的方式改善地面交通压力,创造更多地面公共空间。对于地下交通组织,应当扩展建立地下商业街与轨道交通车站、地下停车场之间以步行直接联系的公共空间通道,发展两层步行系统打造立体化的交通体系。

深圳新闻网

厦门市四大片区规划“完全步行区”

  “城市步行系统的不完善,造成居民步行交通的不便,城市公共空间的吸引力逐渐降低,传统的多样化、富含活力的居民活动空间被机动交通分隔,厦门市良好宜人的城市生活特质正在丧失。” 这是 《厦门市步行系统规划研究》中的一句话。依据规划研究,五缘湾片区规划在环湾地带,结合开放空间和公共设施带形成完全步行区域,鼓励多种完全步行路径,从规划上看,将规划4座人行天桥和4个人行地道;观音山片区将把中心商业、绿地地块围合形成完全步行区域。利用立体连廊联系主要的公共设施建筑,综合开发立体空间,规划建4座人行天桥4个人行地道;灌口机械工业区,结合工业邻里中心、绿地形成完全步行区域;同安南部新城(西柯)片区的完全步行区域,鼓励立体步行开发,利用立体连廊,联系主要公共设施建筑。

海峡导报

《城市交通》编辑部 王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