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检索
年份
《城市交通》杂志
2010年 第2期
交通资讯
点击量:6194

国内瞭望   Domestic Briefs

国家研究制定重点区域规划及政策性文件

  2009年我国审批区域发展规划和政策性文件数量之多、时间之密、范围之广前所未有。2010年,结合重点地区的实际情况,把应该在国家层面加以研究推进的重点区域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研究制定一系列区域发展规划和政策性文件,明确特定区域发展的功能定位、总体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主要分为4类区域:(一)有利于培育经济增长极、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二)有利于推进国际区域合作和提升对外开放能力;(三)有利于破解特殊困难和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四)有利于探索区域发展、区域管理先进模式。目前,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规划、京津冀都市圈发展规划和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正在研究制定中。

(新华社,2010-02-02)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

  为了规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制定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建城[2010]13号)。按照编制办法,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编制,相互反馈与协调;同时应与区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规划等相衔接。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包括调查分析、发展战略、交通系统功能组织、交通场站、道路系统、停车系统、近期建设、保障措施等8项主要内容。另外,规划编制完成后,应当组织技术审查,技术审查前,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征求社会公众和相关部门意见。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网站,2010-02-09)

交通运输部进行低碳交通体系研究

  交通运输部正在进行低碳交通体系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充分借鉴国外经验、总结国内相关领域多年的研究成果,立足于新起点,提出完善的低碳交通发展理念,为宏观指导提供依据;二是准确把握我国交通碳排放的现状,通过比较分析复杂环境条件下的影响因素,提出不同阶段的减排目标;三是提出我国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总体框架,明确目标、任务及对策。

  同时提出从技术性、结构性、制度性、消费者四个方面减碳。技术性减碳主要是利用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结构性减碳主要是加强交通网络建设,如推动断头路建设,将公路连接成网,从而提高运输效率;制度性减碳主要是在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上下工夫,如制定道路运营车辆燃油消耗限制标准,计划在2013年,使道路运营车辆全部达到标准要求;消费者减碳是指引导消费者理性选择出行方式,鼓励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

(人民网,2010-03-11)

中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居世界第一

  我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已达到6 552营业公里,居世界第一位。其中,新建时速250~350 km的高速铁路有3 676营业公里;既有线提速达到时速200~250 km的高速铁路有2 876营业公里。按照铁道部提出的最新规划,到2012年底,中国客运专线和城际铁路的营业里程将达到1.3万km。2009年,中国铁路投产新线5 557 km,其中客运专线2 319 km。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特别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全长1 068.6 km)、时速最高(350 km·h-1)的武广高铁开通运营,成为中国高速铁路的又一里程碑。目前,包括京沪高铁在内的在建铁路重点工程有277项,开工建设的客运专线及城际铁路项目超过40项,建设规模超过1万km。按照客运专线每千米造价1亿元计算,未来三年高速铁路的投资额度将达到9 000亿元以上,年均投资额将超过3 000亿元。

(中国证券报,2010-03-04)

中国首条全自动轨道交通线路即将投运

  首条无人驾驶轨道交通线——上海地铁10号线主体工程顺利竣工,进入结构验收阶段,这标志着中国将成为继法国、新加坡之后,拥有全自动轨道交通系统的又一国家。作为服务世博的重要线路之一,10号线一期工程线路全长36.221 km,将于世博前正式投运。整条线路采用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高度集中列车控制系统,具有列车自动唤醒启动和休眠、自动出入停车场、自动清洗、自动行驶、自动停车、自动开关车门、故障自动恢复等功能。

(中国上海网 ,2010-02-02)

北京编制《低碳城市规划发展纲要》

  北京市已经启动《低碳城市规划发展纲要》的编制工作,并有望在全国大城市中率先出台。在城市规划的宏观层面,产业布局、居住布局以及交通方式等都是低碳城市规划最核心的内容;在中观层面,用朴素的办法布局居住区、造就低碳社区,比如房屋的布局结合气候、气象、风向等条件,让人们更多地运用自然环境,避免使用不可再生能源;微观层面包括建筑节能、外墙保温、住宅产业化等措施。年内会基本建立低碳城市规划框架,今后几年将逐步建立低碳规划体系,并很可能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结合实施。另外,还将制订《北京低碳城市建设规划标准》,在组织编制和审批各类规划、审批建设项目及在对勘察设计的行业管理中都要强化低碳意识,从规划源头推动低碳生态城市建设。

(新京报,2010-02-03)

北京试行自行车免费租赁

  北京市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首期,已在地铁5号线东四站附近开通4个刷卡式的自行车租车点。采用“24 h自助服务”,附近社区居民可凭身份证办理“诚信卡”,无需押金,完全免费使用公共自行车。预计首批发放600~800张诚信存车卡,该系统对持卡居民永久免费,其运营费用最终目标是“政府购买服务”。

(新京报,2010-03-02)

高科技信息系统管控世博会水上交通

  上海世博会水上交通管控现场指挥中心已正式启用,该中心采用高科技视频信息系统,包括GIS(世博水上安保指挥系统)、“全球眼”、三维监控系统等高科技手段进行海事监管。其中,GIS系统将专门用于世博会期间水上交通安全保障和指挥,该系统有机整合了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CCTV(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以及海事业务管理平台,具有智能化比对、预管控、联动摄像头三个特色功能。全球眼系统是CCTV系统必要的辅助信息采集手段,由移动信息采集设备(移动摄像头)和显示终端组成,整个上海港水域共有37个移动视频监控点,其中8个在核心区域。这些监控点设在海事巡逻艇上,利用3G技术将移动视频信号同步传回指挥中心。像素高达1 600万的高清摄像头,可以清晰地显示船舶细节,夜间采用热成像摄像头技术,解决了夜间监控盲点问题。实现世博园区及重点水域、码头的电子监控全覆盖。

  据估计,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世博专用客渡船、游览船及交通船将承载园区外10%、园区内20%的游客,每天约有150艘次往返园区内外、650艘次在园区内往返浦江两岸,还有约1 200艘次的过境船舶和客运交通流。

(中国新闻网,2010-03-18)

广深港高铁跨境段设计方案出炉 2014年贯通

  根据最新设计方案,广深港高铁全长约146 km,其中广深段约116 km,始于广州南站(新广州火车站),向东经番禺、东莞至深圳市;在深圳市龙华镇设深圳北站(新深圳火车站),以隧道穿越深圳市福田区(福田站)至皇岗口岸,跨深圳河接香港段;自深圳河深港分界经米埔自然保护区、石岗、九龙市区至终点西九龙站,香港段全线26 km均为隧道和地下车站。

  广州南站至深圳北站的广深段作为首期工程,已累计完成投资80%以上,目前已开始全线铺轨,2010年底前可率先建成通车。深圳北站至福田站之间的二期工程也进入全面推进阶段,其中福田站作为目前内地最大的地下铁路客运车站,也是高铁香港段北上内地的首座枢纽站,其主体工程累计完成投资突破27亿元,2010年计划完成投资12亿元,有望于2012年下半年建成。跨境段工程预计下半年完成招标验收,之后将正式启动跨境段施工,将于2014年与香港段全线贯通通车。

(长江日报,2010-03-09)

武汉将建112条高标准自行车道

  武汉市组织完成了《近期武汉城市非机动车道系统改善方案》,着手建立“绿色交通”体系,回归“让路于人”。方案提出在全市建立自行车路网系统,重点建在与轨道交通、公共交通相衔接的道路上,便于市民近距离换乘。先期将投资5 536万元,在建成道路上高标准建设自行车道112条,长164.6 km。其中,彩色自行车道12.2 km,设置隔离栏的自行车道21 km,用交通标线标示的自行车道93.8 km,自行车与行人共用道路37.6 km。另外,同步新建464处公共自行车停车场和71处二次过街交通安全岛。公共自行车停车场优先建在轨道交通车站、公交车站、商业设施、银行等周边。目前,武汉市主城区有110多万辆自行车,50多万辆电动自行车,自行车出行比例为20.2%,约为300万人次·d-1。


武汉打造“绿色交通”体系,将建12.2 km彩色自行车道。

(长江日报,2010-03-09)

上海虹桥交通枢纽启用

  作为“十一五”期间上海市重点工程、2010年上海世博会重要交通配套设施,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已顺利通过验收,新建的2号航站楼已正式启用,东、西交通中心以及沪宁、沪杭城际铁路也将陆续投入运营。虹桥交通枢纽总建筑面积达150万m2,日均客流可达110万人次, 是集航空、高铁、城铁、高速公路、磁悬浮、地铁、公共汽车等“轨、路、空”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世界级综合交通枢纽。

  为了方便乘客换乘,虹桥交通枢纽共设计54种换乘模式,采用“到发分层”(多层面、多通道、多出入口、多车道边)的理念实现。不同交通设施间的到发分层,不仅实现了上下叠合的功能安排,还避免了大流量旅客的换乘拥挤,提供了舒适的换乘空间。枢纽内部设置大量自动步道,以缩短旅客在枢纽内部的换乘时间,不管乘客采用何种方式换乘,步行距离都在300 m之内,换乘时间控制在15 min之内。另外,新的2号航站楼候机长廊顶部建造了国内首个机场露天观景平台,人们可在60 m长的观景平台上观看飞机起降时的全貌;同时还设计了国内首个航班到达无行李旅客快速通道,无行李旅客到达后,不必经过行李层即可从该通道快速到达车库、地铁、出租汽车站等设施区域,大大方便了无行李的商务航空旅客。

(中国广播网,2010-03-17)

新版《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分值》即将实施

  2010年4月1日起,《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分值》将在全国正式施行。与旧版记分办法相比,新规一次性扣12分的项目从7项减少到6项,除了“驾驶与准驾车型不符的机动车”和“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这两项之外,其他4项有较大变动。

  旧规规定醉酒后驾驶机动车才会记12分,而新规则规定,只要饮酒后驾驶机动车就将一次性扣12分。驾驶公路客运车辆载人超过核定人数20%以上,在高速公路上倒车、逆行、穿越中央分隔带掉头的,旧规规定扣6分,新规加重了处罚,都一次性扣12分。有些自作聪明的人,为了逃避处罚,会想办法用套牌、假证,或者在牌照上做点手脚涂改号牌,旧规对前者没有明确的处罚规定,对涂改号牌的只扣3分。新规中,对前者直接扣12分,对后者也加重处罚扣6分。

  此外,新规对看到空档就钻的加塞行为也作了相应规定:对在高速公路或者城市快速路遇交通拥堵占用应急车道行驶的,将被扣6分;若遇前方机动车停车排队或缓慢行驶时,借道超车或者占用对面车道、穿插等候车辆的,将被扣2分。

(重庆晚报,2010-03-25)

全国最高立体车库亮相西安

  全国第一个完全置入建筑内部的电梯式立体停车塔库在西安市建成,该立体电梯式停车库高87.6 m、底部面积50 m2,能停上百辆汽车。停车取车皆由电脑控制,在车库门前有一个操作盘,上面显示每个车位的占用情况。存车人先按“存车”键,然后再按选定的车位号,载车板就落到地面,存车人将车开上车位,随之车库门关闭,电脑控制升降机自动将车送到指定位置。一般停车、取车用时只需1~2 min,从最高一层取车到地面,最多耗时3.4 min。

  在日本等国土面积小、汽车数量多的国家,立体停车设备已占了70%。在中国,机械式立体停车库有5 000多个,车位数45万多个。立体车库北京市建设最多,占全国的1/2。

(西安日报,2010-02-25)

海外扫描   Overseas Briefs

英国激辩未来高铁规划

  英国议会就是否需要耗资200亿英镑建设一条连接伦敦和伯明翰及北方主要城市的高铁网规划展开辩论。此前类似的高铁建设计划在欧洲国家都遇到了阻力,英国保守主义政党和环保组织反对大规模修建高铁,一部分英国民众也指责高铁花费巨大,无力承担。而英国交通大臣却声称,英国不仅能承担巨额投资,还需跟上全球第四次交通运输革命浪潮。

  按照政府规划,新建高速铁路线路将贯通英国南北,延伸至苏格兰,全部采用运行时速在250英里以上的高速动车,整个规划耗资将达200亿英镑。其中,伦敦到伯明翰高速铁路工程预计耗资70亿英镑,采取政府和民间合资的形式,建成后伦敦到伯明翰的时间将缩短到49 min。同时,英国高铁的投资主要在2017年之后开始,那时伦敦奥运会的政府投入已经结束,每年投入20亿英镑用于高铁建设并非负担不起。

(环球时报,2010-03-12)

德国积极推动“电动交通”

  德国电动车业内人士认为,电动车的发展不是将路上的内燃机汽车换成电动车如此简单,这实质上是一个彻底重组整个社会能源与交通的契机。其各方普遍形成的共识是电动车问题不是汽车工业自家的事情,而是需要整个社会积极参与的重大事务,仅仅靠汽车工业本身无法完成此次变革。与很多国家重点突破电动车自身技术难关不同,德国更重视用“电动交通”解决方案系统、整体地推动电动车发展。包括能源结构、电力输送网络、充电及相关基础设施、电动车新概念、“新电动经济”循环发展五大环节。目前,德国正从三个方面进行积极努力:首先,注重能源结构调整,依靠电动交通从根本上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其次,酝酿全新的智能电网技术,从根本上革新电网;第三,电动车自身的技术突破,这方面的主体是汽车企业,同时,政府也非常注重对企业的引导,由政府发起项目促使汽车厂商和电力企业配对开展合作研究。

  此外,为了培养和鼓励社会消费习惯,2012—2014年购买电动车的消费者可以获得德国政府提供的3 000~5 000欧元补助。同时德国最大的汽车俱乐部ADAC宣布,其会员在一定期限内可获得免费充电的优惠。

(经济参考报,2010-03-19)

罗马升级城市交通系统 推动低碳出行

  为使“低碳出行”成为现实,意大利首都罗马除了加紧建设地铁C线外,正在升级改造8条连接市中心与卫星城的铁路线,工程预计2013年竣工。 罗马是意大利人口最多的城市,很多市民工作在市区,居住在郊外,上下班必须依靠自驾车或公共交通。为鼓励更多人使用环保、便捷的轨道交通,政府把轨道交通建设视为首都建设的重点之一。目前,由意大利国际铁路公司经营的罗马地区220 km的铁路线正在改造中。工程完工后,市郊铁路将成为地铁的延伸,列车通行频率也将提高。

(中国广播网,2010-03-03)

英国实施“充电场所”计划

  英国将在街道和停车场安装数千个充电站,以建设6个“充电汽车”城市和地区。在称之为“充电场所”的计划下,路边充电站将支持日渐兴起的电动汽车技术,并提供有价值的经验作为未来开发充电设施的基础。英国交通大臣在宣布该计划时说:“英国会成为电动和低碳汽车的先行者,这就是为什么政府已经承诺投入约4亿英镑的经费,鼓励开发和了解超低排放车辆的原因。我们的目标就是在5年内,使电动低碳汽车成为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行驶在英国的大街小巷。”

  “充电场所”计划建立在现有方法基础上,并支持替代燃料。该计划由7个项目推动,这7个项目将从政府替代燃料基础设施建设批准计划的50万英镑资金中获得支持。按照计划将在英格兰各地为车辆建立72个充电站和4个充气站。半数的充电站将建在伦敦,设立在街道、地下和地面停车场以及商场和休闲场所。另外36个充电站将设在西米德兰工业区。此种充电站的可用性被看做是向更加清洁、无污染的交通形式成功转变的关键,它将鼓励汽车产业接受这一向传统汽油和柴油发动机车辆发起的严肃挑战,并吸引到投资解决减少充电时间和增加每次充电量的问题。


英国实施“充电场所”计划,向低碳交通转移

(科学时报,2010-02-05)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为环保出台车税新规定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州长在一份声明中宣布,该州将于2010年7月起对绿色环保混合动力车实行税收优惠,同时增加和机动车重量有关的税收金额,以便顺利实施该州制定的交通规划。声明指出,由于当地人口不断增加,提高公共交通运载能力迫在眉睫;让更多人使用公共汽车、轻轨等交通工具,对于减少碳排放、保持空气清新和建设适宜居住的城市至关重要;绿色环保混合动力车的购买者已在减少车辆碳排放方面进行了个人投资,理应享受税收优惠,希望民众尽量多用对环境影响相对较小的小型车。 摩托车、农用车及975 kg以下的小型车将不受上述税收调整的影响。新南威尔士州增加机动车重量税收金额后,会将此项税收的部分收入投向公共汽车、轻轨和公路等交通设施建设。

(新华网,2010-02-24)

日本启用“太阳能停车场”

  日本东京开设了2个可以供电动自行车充电的“太阳能停车场”,停车场内停放的电动自行车可供当地社区居民租用。这种停车场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每个停车场可以供100辆电动自行车充电。除可以充电外,这种太阳能停车场还有足够的电能供给用于停车场夜间照明的节能灯,并在紧急情况下为电力外部设备预留接口。由太阳能停车场和电动自行车组成的系统完全是独立、清洁的,且停车场屋顶的光电板在雨天也可以工作,彻底抛弃化石燃料。

(新京报,2010-03-17)

莫斯科乱停车罚款拟增加9倍

  近年来,莫斯科汽车数量猛增,停车位严重不足,很多汽车进入市区后只能停在街道两边,乱停车现象越来越严重,包括占用斑马线、公交车站以及占用行人和残疾人专用道路等。为此,莫斯科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提高乱停车罚款的提案,并将此前提出的5 000卢布(1美元约合30卢布)修正为3 000卢布,在俄罗斯很多地区,这一罚款数额对司机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目前,莫斯科对乱停车的罚款是300卢布。根据提案,除了乱停车,违反其他停车规则的罚款也会提高100~500卢布不等。

(新华网,2010-03-05)

货运交通数据研讨会

  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消费有形产品和无形服务的数量、质量也在提高。例如,过去20年,美国公路货运交通的行驶里程数一直比客运交通上涨得快。换言之,货运交通的份额在整个客货运交通运输量中不断上涨。这一上涨趋势给原有的货运规划、管理模式等各个层面的工作带来了冲击。比如,洛杉矶港口邻近地区,货运交通已经成为最大的空气污染源。如何管理流动的、雇主不固定的货运车辆,是否要为这些车辆规划建设特别的车道等,将成为城市面临的新问题。然而,好的货运规划和管理,始终离不开高质量、连续性强的基础数据。这些数据背后所蕴含的信息和趋势,是规划更新和改变管理模式的最佳指南。然而,怎么采集基础数据、多久为一个周期更新数据?如何分享数据才能发挥其最大作用?政府、私人货运部门、研究人员在上述过程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这些是交通决策者和交通规划人员不可避免的问题。为了深入研究上述问题,美国交通研究会、美国交通部等机构将组织有关人员于2010年5月19—20日,在美丽的加利福尼亚尔湾市开会讨论。此次讨论对公众开放,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访问:http://onlinepubs.trb.org/onlinepubs/conferences/2010/freightdata/Program.pdf

可持续发展的交通和城市生活品质

  自从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以来,可持续发展已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部门,交通部门也不例外。然而,怎么定义和衡量交通系统的可持续性,依然是困扰各国的一个难题。有专家提出若孤立地看待和追求交通系统的可持续性,将没有实质意义。交通系统的可持续性,只有与提高城市生活品质相结合(Quality of life)才有意义。由美国交通研究会牵头,阿根廷政府提供协助,来自全世界的一大批学者、官员和从业人员,将于2010年10月25—27日,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聚会,重点讨论可持续发展的交通和城市生活品质如何结合的问题。会议的更多细节,可访问:http://www.codatu.org/english/conferences/buenos_aires2010.htm

中小城市的交通规划

  在全球化时代,特大城市例如北京、上海、纽约、伦敦等吸引了世人越来越多的眼球。这些特大城市的交通规划和发展,也获得了各国政府的大力支持,或日新月异,或独领风骚。然而,不可能所有的人都居住在这些特大城市里。在大力发展特大城市的同时,不同的国家、区域政府,必须设法提高中小城市的吸引力和生活水准。改善中小城市的交通系统,也是提高中小城市的吸引力和生活水准的重要一环。然而,中小城市的交通系统具有怎样的特点?如何根据这些特点,规划、建设好这些交通系统,尤其在经济全球化、全球气候变暖这样的背景下?美国第10次中小城市交通规划年会,将于2010年9月22—24日在弗吉尼亚威廉斯堡召开,讨论上述问题。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访问:http://www.trb.org/Main/Blurbs/10th_National_Conference_on_Transportation_Plannin_163115.aspx

(以上3则来源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周江评,2010-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