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检索
年份
《城市交通》杂志
2023年 第6期
创新实践提升交通韧性
点击量:0

  马林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37)

  近年来,韧性交通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特别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交通不畅、郑州“7·20”特大暴雨导致地铁灾难、多个城市的道路遭受水淹及塌陷等现象更是引发了对城市交通设施韧性和交通系统韧性的诸多研究和思考。本刊曾于2020年组织刊载了“防疫与韧性交通专题”系列文章,聚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交通系统存在的诸多问题,探讨了非常态交通的运行管理对策和提升交通韧性的规划策略。

  韧性交通建设通常与提升应对突发事件、极端天气以及抵御设施灾害等应变能力联系起来,研究方向也大多聚焦于这一方面,例如着力解决道路塌陷智能监测、道路设施病害自修复和应急处置、极端条件下交通参与者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及交通运行安全风险防控等技术难题。对交通系统规划建设而言,安全是底线,服务是目标,在极端环境、重大灾害背景下既要保障交通基础设施具有良好的安全服役水平,也需要交通系统具备应对各类复杂运行环境和突发事件的自组织、自平衡的服务能力。2022年印发的《“十四五”公共安全与防灾减灾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十四五”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提出提升交通与城市运行安全韧性能力的具体举措,要求研发城市内涝、道路塌陷、地下工程及生命线工程等智能监测以及交通运行安全风险防控等关键技术,将打通各类断头路和应急救援“生命通道”、提高道路网络密度和通达性等列为城市交通设施体系化建设与增强城市安全韧性能力的重大行动,进一步诠释了韧性交通系统建设不仅应提升交通设施抵御灾害的工程韧性,同时也应增强常态和非常态下保障交通运行的系统韧性,提高居民出行效率和城市运转保障能力。

  高质量交通基础设施和高品质交通服务的现实需求赋予了韧性交通新的内涵,特别是在城市建设、交通工具、运行管控等技术快速更新迭代,以及交通运行内外部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多的背景下,大幅提升交通系统运行的应变弹性和品质服务能力成为韧性交通的重要目标。城市交通将更加关注基础设施网络、运输组织网络以及治理等方面的系统韧性问题,更加关注人和物全出行链、全过程服务的多样性及可靠性,综合运用工程建设、人工智能、交通管控和运行组织等技术,建设具有适当冗余能力和高韧性的系统。

  构建高质量基础设施与高品质交通服务融合一体的的韧性交通系统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性工程,需要我们进一步开拓研究视野、加快学科交叉融合、勇于创新实践,聚焦现实难题和长远发展需求,切实谋划增强交通韧性、提升城市安全运行水平和交通支撑能力的整体方案和实施路径。2023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以“韧性交通:品质与服务”为主题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研讨,本期专题文章精选于年会录用的优秀论文,从规划、建设、管理层面反映了交通体系规划、系统构建、设施布局、生态绿色、更新治理、运行管理等方面的最新研究及实践成果,体现了问题导向的理性思维、技术变革和应用创新。期望这些文章能带给读者更多的思考,进一步促进和提升韧性交通的学术研究与工程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