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规院交通院
项目分类检索
项目年度检索
项目检索
综合交通规划
杭州市综合交通规划 点击量:26583
项目名称:杭州市综合交通规划
承接时间:2000-08-13
委托单位:杭州市规划局
项目主持人:
技术负责人:
项目负责人:马林、殷广涛
主要参加人:马林、殷广涛、程颖、孔令斌、杨忠华、倪学成
项目简介:

  项目在城市总体规划基础上,结合行政区划的调整和总体规划修编进行规划的编制。项目目标包括:进一步研究未来城市交通的发展策略和发展政策;突出中心城市地位,通过道路交通设施的规划与建设,为未来城市发展空间的拓展创造条件;针对城市交通设施建设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完善城市道路骨架网规划和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布局规划;提出西湖旅游区交通规划的思路和交通组织规划策略。

  项目实施了居民出行调查,构建了交通分析模型,分都市圈、新市区、西湖风景区三个层次编制规划方案,重点研究了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快速路系统、轨道网路及西湖方景区交通策略。

  规划成果包括总报告、规划图集及四份专题规划报告。

详细介绍:

  1.项目背景

  1.1  城市格局发生变化

  2000年编制完成的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在城市总体发展方向、布局结构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战略转移。200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萧山市和余杭市调整为杭州市萧山区和余杭区,调整后的市区范围从683平方公里扩大到3068平方公里,城市发展格局面临着重大的变化。

  1.2  亟待解决的问题

  杭州市城市发展目标和前提的变化,需要对以交通体系为主体的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完善。首先是城市跨江发展的战略和沿江两岸新城市中心的规划设想,需要进一步明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布局形态的协调发展策略;其次是在城市交通需求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如何处理城市快速路系统布局与周边用地开发的配合问题;第三是跨江基础设施建设决策需要交通规划的支持;第四是旅游交通与城市建设和城市日常交通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急需对西湖风景名胜区的交通问题进行综合的研究。

  2.项目目标

  规划的目的是:为认真实施杭州市城市发展战略,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对交通系统的要求,适应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当前交通设施建设中重大问题的决策依据,结合以往的规划研究和相关的城市发展规划,对城市交通进行比较全面的分析论证,并编制综合交通规划方案。规划的重点包括四个方面,即城市交通战略研究、道路网络规划、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规划、西湖风景名胜区交通规划。

  规划目标分解为:

  ·在城市总体规划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未来城市交通的发展策略和发展政策

  ·突出中心城市地位,通过道路交通设施的规划与建设,为未来城市发展空间的拓展创造条件

  ·针对城市交通设施建设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完善城市道路骨架网规划和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布局规划

  ·提出西湖旅游区交通规划的思路和交通组织规划策略

  3.项目技术路线

  结合杭州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的总体构思,采用分区域、分阶段研究的方法,有针对性地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规划对策。

研究范围分为都市圈、新市区、西湖风景名胜区三个层次,并根据各层次的交通特点,确定相应的研究重点。

  为了充分体现交通发展战略的前瞻性、适应性和指导性,在研究中将规划年限划分为远期、中期、近期。根据规划目标和交通分析的技术要求,本次规划的定量分析侧重于规划中期的新市区范围。

  ·远期,以2020年为目标年限,侧重研究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交通战略选择

  ·中期,以2010年为目标年限,侧重于配合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结合行政区划的调整,对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布局进行调整完善

  ·近期,侧重于2005年前的道路交通建设,确定交通发展策略、对策和措施

  4.项目主要内容

  在对杭州市经济社会发展、交通基础设施状况、交通出行规律等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了如下规划内容。

  4.1  城市交通战略

  规划通过对杭州城市发展的分析,提出了8项交通战略选择。包括:区域交通系统发展战略适应都市圈发展的交通战略土地利用与交通协调发展战略旅游西进的交通发展战略车辆发展战略公共交通优先的发展战略综合平衡的道路系统建设的战略交通管理的战略

  4.2  道路网络规划

  从都市圈交通走廊、道路骨架网络、停车设施三个方面编制了规划方案。

  都市圈交通走廊规划侧重于都市圈道路走廊与主城道路网的衔接。规划提出规划期内都市圈的交通模式是以高速公路网为基础、集约化城际高速班车为主导的陆路交通。提高外圈各城市与主城联系的公路等级,实现外圈各城市间及与主城联系的高速公路网,形成“两环八射”快速交通走廊。

  道路骨架网络充分考虑了现有快速路系统的利用、与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功能分担、城市中心东移后的城市布局、钱江新城的交通疏解、周边六大组团与主城的联系、与对外公路的衔接等因素,根据杭州市中心区的用地功能调整和大杭州的规划布局,在规划期内为配合钱江新城的开发建设,规划提出了以钱江新城为中心构建多层分流系统,形成“以钱江新城为中心的环加放射”的布局结构。

  停车设施规划重点制定了中心区停车策略和措施,提出了配建停车位推荐指标

  4.3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

  规划在对交通需求、国内外相关城市类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远景杭州市轨道交通线网合理规模应为140~180公里。城市轨道交通承担的客运量为:2010年70~100万人次/日,远景410~485万人次/日。

  线网规划所遵循的原则包括:

  第一,线网规划要体现稳定性、灵活性、连续性的统一。稳定性是指城市中心区的线网规划要稳定;灵活性是指城市中心区以外地区的线网规划要为发展变化留有余地;连续性指线网规划应随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扩展而不断扩充发展。

  第二,线网规划应以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城市规模和结构为依据。同时结合城市远景发展,特别要注意与新的行政区划调整相接,注重超前性和现实性并重。

  第三,线网规划要与城市用地布局相协调,加强与大型公建、居住区、广场以及机场、码头、铁路公路客运站等对外交通设施的联系,增加城市活力。

  第四,线网规划要引导城市开发,促进城市规划合理布局的实现,有利于改善城市交通,提高交通服务水平。

  规划提出了有6条线组成的线网布局方案,线网长度197公里,设10个换乘站,铸成中心地区线网密度为0.78公里/平方公里。

  4.4  西湖风景区交通规划

  针对西湖风景名胜区的具体情况和交通发展目标,在研究确定发展策略时遵循如下原则: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有利于现有资源的利用;有利于城市用地功能的调整;有利于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规划通过对西湖风景区交通的分析,提出了以管理为主要内容的6项规划策略和措施,包括:化整为零截疏并举建管结合以静制动轨道西进信息服务

  4.5  近期交通建设

  根据城市交通长远发展和城市发展格局,对近期交通建设从政策、完善道路骨架网络重大工程的前期准备局部交通改善提出了具体建议。

  5.项目特色

  规划紧密结合杭州市城市空间格局的变化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决策,系统地分析城市交通发展的趋势,既重视长远的城市发展需求,又关注规划实现的可能,比较好地处理了远期和近中期的关系。

  规划结合杭州市的特色,比较系统地研究了西湖风景区的交通问题,把风景区的交通组织融合到城市的交通系统规划之中。

项目图片:
  • 2000年居民出行方式构成
  • “一主三辅”城市扩展格局
  • 杭州市城市交通网络规划推荐方案图
  • 杭州市轨道交通线网推荐方案图
  • 西湖风景区道路功能规划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