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规院交通院
项目分类检索
项目年度检索
项目检索
综合交通规划
济南市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 点击量:16082
项目名称:济南市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
承接时间:2004-08-24
委托单位:济南市规划局
项目主持人:
技术负责人:
项目负责人:殷广涛
主要参加人:殷广涛、赵一新、徐素敏、郝钊
项目简介:

  济南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定位为“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城市空间结构形成“带状分片组团”式城市格局。

  问题引导和目标引导的协调统一成为战略研究技术思路的主要特点,在目标的指导下分析问题,同时在问题分析中认识目标,最终实现问题和目标的协调统一,这成为战略研究过程中的核心技术思路。

  在济南交通发展战略中,重点研究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交通发展面临的挑战、交通发展的整体目标和策略、综合交通网络结构方案。

  在济南市的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中,提出了“两个整合、两个优先、两个引导”的城市交通发展的总策略,并提出适合不同功能分区的交通发展策略和交通系统网络结构。提出简化战略模型分析和典型截面分析方法,用于分析城市交通供需面临的挑战。

详细介绍:
  1、项目概况

在《济南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及新区发展研究》和《泉城特色风貌带空间结构规划研究》的基础上,济南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定位为“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城市空间结构形成“一带一城一区”呈“带状分片组团”式城市格局。作为城市空间拓展和结构整合的重要支持,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一方面需要提高服务功能,创造优质的交通环境,另一方面如何发挥交通系统的引导作用也成为空间布局发展成功的关键。

如何实现交通的引导和服务?如何深化空间发展战略?如何协调片区综合交通网络?成为济南市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的起因和目的之所在。

2、项目的技术路线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的特点需要其研究需要不同于以往的技术思路,问题引导和目标引导在技术路线的确定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在研究中需要充分认识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对于当前的发展形势、城市基本特点的充分认识是工作开展的基础,对于未来的发展趋势的把握,是确定合理发展目标的保障之一。另一方面,城市面临的种种前景,决策涉及的种种因素都需要进行取舍,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巨系统中的取舍面临很大的难度和风险,目标的正确确立将有助于从繁杂中寻找方向,实现技术思路上的化繁为简,保障项目的进行。问题引导和目标引导的协调统一成为战略研究技术思路的主要特点,在目标的指导下分析问题,同时在问题分析中认识目标,最终实现问题和目标的协调统一,这成为战略研究过程中的核心技术思路。

在济南交通发展战略中,基于以上的技术思路,重点研究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交通发展面临的挑战、交通发展的整体目标和策略、综合交通网络结构方案。

3、规划构思

公共交通服务为本的目标是公交规划方案的根本,为需要高质量的服务的多种多样的需求都量身定做,本次规划提出建立分区分级的公交服务网络模式。以公交服务区作为分析的基础,从“面”的层次考虑服务人口、客流需求和服务标准的确定,以不同服务等级的客流集散中心作为核心“点”,构造不同等级的线路—快线、普线、支线—形成城市公共交通网络。

近期实施采用以分区分级网络实现为目标,以现有网络为基础,通过引导客流有机更新的手段,完成线网结构的升级改造。

4、解决的主要问题

第一,  深入分析了济南面临的重要问题;

挑战之一:“经济快速发展和区域化的发展目标对于提高交通服务水平和发挥交通设施的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挑战之二:城市空间发展布局的转变需要城市交通系统发挥更大的作用

挑战之三:“机动化的发展对于城市交通发展提出了冲击性的考验”。

挑战之四: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对于城市交通提出了如何协调机动化发展与环境保护等的关系的要求。

第二,  提出科学合理的目标和策略;

在济南市的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中,对于交通发展策略,我们的特点在于提出了“两个整合、两个优先、两个引导”的总策略,同时在分项策略的制定中明确提出“不同分区不同交通模式选择的策略”、“公共交通优先发展走一体化道路的策略”、“道路网络建设优先发展引导城市空间的策略”。

我们提出济南市城市交通发展总策略是“两个优先,两个引导,两个整合”,两个引导的具体含义为引导城市合理功能布局的实现、引导城市合理交通方式结构的形成,两个优先为“优先发展交通基础设施,优先发展大容量的快速公共交通系统”,两个整合为“整合交通与土地利用模式的协调,整合多种交通方式的协调”。应该说两个引导是战略规划目标之所在,两个优先是实现目标的必要保障,两个整合是必须面对并且迫切需要处理好的关系。

在济南交通发展战略中。明确提出交通发展模式的选择策略:“以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与交通模式建立为核心,明确交通结构的定位,和明确的交通发展策略。”城市面临的各种挑战的压力在不同的分区具有不同的压力程度,如在历史保护区,可持续发展对于历史保护的要求是第一位的;而在城市关键截面面临供需之间矛盾协调,关键在于权衡满足需求的方式和程度。因此我们在旧城区和商埠区提出“服务促保护的”策略思想,具体来讲,要确定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交通方式结构,尽量降低旧城内的机动化交通强度,在保护和提高服务中间寻找平衡,既保护的目的,同时又为旧城功能的良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服务,采取公共交通为主导的交通发展战略,主城区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到40%以上,小汽车出行比例控制在15%以下,步行和自行车出行比例达到45%。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地区,提出“宁静交通的策略”强化环境为主题,城市交通方式结构中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占30%,小汽车出行比例控制在25%以下,步行和自行车比例为45%;

在城市道路设施建设策略中,提出“加快道路设施的建设和改造,为落实城市新开发区域和中疏创造条件”。首先发挥交通设施的优先建设,为城市开发奠定基础,体现“交通设施发展先导”的策略;为支持城市两翼展开的城市空间布局,优先高标准的进行城市主要干道建设,强化东西向的机动车交通走廊;为有效快速疏解过境交通、对外交通和城市各片区间的长距离机动车交通,缩短片区之间的时间距离,增强城市功能的发挥,同时保护城市旧城历史文脉和市中心的繁荣,构筑“两横五纵”的快速路网络系统。快速路网络系统和绕城高速公路以及城市对外高速公路一并构造城市的快速机动化网络。

在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策略中,提出“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引导合理交通方式结构”,建立分层次的公共交通网络,以客流集散中心为核心,组织不同等级的公共交通客流走廊线路,强化服务功能;采取渐进式发展的策略,远期考虑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近期优先发展快速公交系统;以一体化客运枢纽的建设为中心,强化多种交通方式的衔接。

第三,  提出综合交通网络方案

交通发展目标能否实现取决于策略是否合理,而合理的策略的具体落实需要设施的保障,城市交通网络系统就是设施保障的核心内容。本项目中提出的综合交通网络系统包括三部分:区域交通设施规划、公共交通网络、道路网络。

区域交通网络设施针对公路网络、铁路网络、航空网络、公路场站设施、铁路场站设施等进行系统的整合,提出构建一体化的区域交通网络。

城市道路网络研究中,针对原规划的“三环九射、九横九纵”的道路网络整体格局进行评价,在分析其不足。首先快速路“一环五射”布局不适合城市“一城一区一带”的带状组团式布局,交通需求空间方向表现出不均衡的分布特征,网络过于均衡,供需不协调,并且快速路围合的面积较小,不利于主城区的发展。其次,一环快速路对于城市用地分离较大,不利于城市发展,同时,主城区内过多的大型立交桥的布设,分割周围道路,不利于组织短距离集散交通和行人交通,影响整体路网的交通组织。在此基础上,提出快速路功能的反思,快速路必须和城市功能布局结合,应该处于不同功能分区的分界位置,起到邻区不穿区,一方面起到服务的功能,同时起到屏障作用。本次规划提出与未来济南市带状城市形态相适应的快速路结构为“两横五纵”,即东西主导方向形成两条横向快速路贯穿城市东西(长青-西部新区-老城区-东部产业带),形成城市快速交通的核心骨架;另外构造五条纵向快速路联系南北方向,五条纵向。“两横五纵”的快速路主骨架和绕城高速公路一起构成城市快速汽车交通网络。
 
在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系统中,公共交通发展网络方案中,我们重点突出了两个重要因素,首先是功能网络的建立,其次是功能网络的实现形式。功能组织方案中重点提出城市用地规划中需要控制的走廊和枢纽用地的分布方案。在功能网络的建立中,我们提出网络模式核心在于满足不同的需求,为不同的出行需求提供量身定做的服务,以提高整体服务水平实现两个引导的目标。因此我们提出“以客流集散中心和客流走廊总体控制”的公共交通网络结构模式。在公共交通实现形式上,本次战略规划中对于公共交通组织方式提出以近、远期结合的方式实施公共交通网络规划。

5、项目特色和创新

(1)在技术思路上,提出问题引导和目标引导协调统一的技术路线。

(2)对于战略层面分析城市交通面临的问题,提出简化战略模型分析和典型截面分析方法,用于分析城市交通供需面临的挑战。

(3)系统地提出“两个整合、两个优先、两个引导”的整体指导思想和“分区考虑不同交通策略”的思想,在实践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4)重新审视快速路和城市布局的关系,提出适合济南的“两横五纵”的快速路网络结构。
 
(5)对于公共交通网络提出“以集散中心和客流走廊为总体控制”的公共交通网络结构,从网络功能组织和实现形式两个方面,准确把握了近远期发展和公交服务为本的目标。对各片区规划中的交通网络起到了整体系统协调的作用。
项目图片:
  • 土地利用与交通发展模式图
  • 交通客流出行空间分布图
  • 快速路网规划方案
  • 轨道交通走廊控制规划方案
  • 快速公交网络规划方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