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市中兴路地区和老城区交通研究与规划 |
点击量:14793 |
项目名称:盘锦市中兴路地区和老城区交通研究与规划
承接时间:2004-05-07
委托单位:盘锦市城市规划管理办公室
项目主持人:
技术负责人:
项目负责人:池利兵
主要参加人:池利兵、李凤军、陈丽莎、汤宇轩、李晓明、张鹏
项目简介:
本项目对盘锦市中兴路地区和老城区核心区开展专项研究,提出中兴路地区近期交通改善方案和老城区交通规划方案。中兴路地区近期交通改善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交通与土地功能关系;交通组织改善实施方案;道路系统规划与交叉口工程设计;交通设施规划;土地利用调整建议。老城区交通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交通系统和土地利用研究;道路交通组织规划;路网系统完善和调整;关键交叉口工程设计;相关政策建议。
详细介绍:
1.项目基本情况
1.1 开发区简介
盘锦市位于渤海之滨、辽河三角洲的中心地带,是全国第三大油田——辽河油田所在地。盘锦市辖两区、两县,即双台子区、兴隆台区、盘山县、大洼县。
2002年末,全市总人口123.9万人,其中市区人口56.3万人。全市200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02亿元,完成各项税收53.9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收入13.9亿元。
1.2 项目开展背景
近两年,盘锦市城市建设发展迅速,自 2001年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批准并实施后,各级政府和建设部门坚持以“打造精品城市”,逐步突出和确立总体风格和地区特色的原则进行规划建设,在财力不足情况下,积极筹措资金,完成30个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和改造,其中新增城市道路面积10.2万平方米。
兴隆台区是城市发展的新区,在以中兴路为核心的地区形成了市级商贸核心区。为了进一步促进中兴路地区的商贸区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将中兴路建成了以商业购物、休闲广场、城市景观相结合的综合型步行街区。中兴路原来是城市的一条主要干道,设置成步行街区后,原有的交通流被组织到两侧的城市支路上。在中兴路两侧的支路上,也分布着密集的商业网点,造成这些地区的机动车交通流、非机动车交通流和商业人流交叉冲突,导致两侧支路上交通拥挤和堵塞,缺乏必要的商贸区停车设施,购物环境质量下降,影响该地区商贸经济的健康发展。
双台子区是盘锦市老城区和火车站所在地,老城区和火车站地区是人流、车流最密集地区,目前,该地区已经出现道路功能和土地利用发展不协调的迹象,老城区商业配套建设的交通设施(尤其是公交和停车设施)也不齐全,更缺乏预留的未来交通设施。老城区和火车站两者相距比较近,按照国内其他城市的发展经验,盘锦市老城区和火车站地区将是未来城市交通问题最突出的地区。
基于以上背景,盘锦市提出开展“盘锦市中兴路地区和老城区交通研究与规划”项目,该项目包括中兴路地区近期交通改善规划和老城区交通研究与规划两个子项。
2.中兴路地区近期交通改善规划
2.1项目总体技术路线
2.1.1 项目研究范围与年限
中兴路地区近期交通改善规划研究范围以中兴路步行街为核心,北至兴隆台街,南至石油大街,西至泰山路,东至双兴南路,面积约0.8平方公里。
考虑到中兴路步行街区域南侧市府地块和北侧地块对交通组织影响较大,因此在交通组织规划中,研究范围向南扩展至惠宾街,向北扩展至兴油街,面积约为3平方公里。
本项目主要为近期规划,其规划目标年定为2008年,考虑到近期交通方案的连续实施性和可操作性,进而还提出了分阶段的实施方案。
2.1.2 工作目标
分析老城区交通问题的症结,研究土地利用规划和交通系统的关系,提出合理引导旧城改造、促进旧城区经济繁荣的交通发展模式;并根据发展模式,对原有道路网络系统进行完善和适当调整;同时提出适宜动静态交通组织的交通设施规划布局方案和控制规模,为该地区的协调发展提供决策的依据和可控制的规划方案。
2.1.3 技术思路与主要内容
项目工作内容主要分为调研分析与方案研究两部分。调研分析主要以老城区为交通调查对象,进行机动车交通特征以及公交、出租、停车等交通设施调查,并收集相关资料,此工作已伴随第一阶段工作基本完成。方案研究包括以下内容:
·交通与土地利用关系分析。通过分析老城区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提出交通与土地功能协调发展策略;
·交通需求分析。在交通调查基础上分析老城区对外交通需求以及区内交通需求构成;
·道路系统及其交通组织规划方案。在交通特征分析与土地利用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交通需求分析,完善道路系统并提出道路以及交叉口的交通组织方案;
·公交系统规划方案。结合道路交通功能分析和土地利用发展,提出公交发展模式和线路场站设施的规划方案;
·政策与建议。提出交通发展政策、措施以及土地利用的调整建议。
2.1.4 技术路线
2.2用地布局特点以及区位分析
2.2.1 用地布局特点
中兴路地区项目研究范围内,按照土地利用以及道路交通特点,以兴隆台街、石油大街为界可分为中、南、北三个片区。
兴隆台街以北区域主要为居住用地,并且现状道路较少;石油大街以南片区,为盘锦市政府行政中心所在地,土地利用性质主要以行政办公和居住为主;兴隆台街与石油大街之间为本项目的重点研究区域,该区域以中兴路步行街为轴,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商业区,并成为盘锦市的重要商业中心。
2.2.2 区位分析
中兴路地区作为盘锦市新城区的核心区,不仅分布有盘锦市的商业核心区,而且分布有盘锦市委、市政府、人大、政协等各级政府机关。
南部行政办公区作为盘锦市政府机关的所在地,其辐射范围覆盖全市。
中兴路商业区虽然位于兴隆台区内,但其不仅服务于兴隆台区的居民,而且吸引了大洼县的大量居民。虽然北部老城区内也分布有商业区,但是由于其规模较中兴路商业区的规模要小,因此老城区的部分居民也选择了到中兴路商业区购物。
2.3 对中兴路地区的认识
2.3.1 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现状分析
·道路系统布局不完善。北部居住区和南部行政办公区南部区域缺少次干道路,对外联系较弱,并且支路连通性不强;
·中兴路商业区由于中兴路步行街的设置,使商东和商西交通相对独立,形成了两个相对独立的交通系统;
·泰山路、双兴路两条南北向主干道交通压力较大;虽然兴隆台街道路交通压力较小,但在中兴路步行街北段,人流、车流交通冲突严重;
·主干路交叉口服务水平较低。中兴路地区内除惠宾街-双兴路主要交叉口饱和度较低外,其它交叉口饱和度均较高,服务水平较低;
·中兴路步行街功能定位与两侧土地利用存在较大分歧;
·商业区内配套交通设施缺乏,缺乏必要的交通支撑;
·商业区内道路空间使用不合理。除两个马路集贸市场占用道路空间外,鹤翔路两侧的店铺占用人行便道现象严重,并且机动车和自行车非法停车现象较多,导致道路空间使用不平衡;
·虽然有8条公交线路从商业区边缘经过,但公交服务水平较低,导致大量公交客流选择出租车离开商业区,现状公交运能富裕;
·商业区内停车设施结构、布局不合理。商业区内机动车停车场主要由路边停车场组成,缺乏路外公共停车场;商业区北部停车设施缺乏,南部停车设施充足。
2.3.2 交通行为特征分析结论
·由于中兴路步行街北侧公交站点较多,并且公交线路覆盖面较大,因此导致由北侧到达步行街的人流较大;
·购物出行的出租车、公交比例明显较高,而非机动车购物出行比例明显下降,说明在盘锦市居民购物出行中,机动出行比例较大;
·路权使用不合理。由于公交服务水平较低,而出租车上下方便,导致公交客流向出租车转移,使出租车客流增大,而出租车占用道路空间较大,因此导致路权使用不合理;
·进出商业区的机动车主要方向为南北向,其中由南进出商业区的车流较大,此外,从东侧进出的车流也占一定比例。
2.3.3 交通组织与管理现状分析结论
·双兴路非机动车交通组织不连续。在双兴路-石油大街交叉口和双兴路-惠宾街交叉口处,非机动车道衔接不连续;
·交叉口交通组织不合理。部分交叉口信号相位设置不合理,个别交叉口入口车道功能划分与交通流量不匹配,主干路与次干路交叉口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商业区内商西交通组织较合理;商东鹤翔路单行组织方向与机动车主要来向不协调,人流、车流冲突严重,并且在鹤翔路-兴三街交叉口和鹤翔路-兴四街交叉口处机动车交通流冲突较大,交通混乱;
·商业区内停车场缺乏管理,机动车停车场出租车上落客现象严重;非机动车随处乱停乱放现象严重。
2.4 中兴路地区交通改善方案
2.4.1 改善目标
项目总体目标是针对中兴路地区存在的问题,在现有条件下,提高步行街的效率、改善地区交通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具体分目标如下:
·通过道路路段交通改善、交叉口渠化以及信号优化,改善道路交通状况;
·充分利用中兴路商业区内次干路和支路,合理组织各种交通方式;
·提高中兴路商业区的公交服务水平,加强中兴路商业区的吸引力;
·合理进行交通设施规划,为商业区的发展提供基础。
2.4.2 规划原则
·道路空间的使用和交通组织应与两侧土地利用性质及其交通需求相协调;
·以人为本,以人流交通组织为纲,以集聚和疏散客流为目的,为顾客创造宜人的购物交通环境;
·合理分布静态交通设施,并以静态设施调控动态交通组织,实现动态交通组织与静态交通设施相结合;
·合理配置道路资源,优先考虑行人和公交,合理引导社会车辆,适当限制出租车;
·结合交通行为特征,进行不同的交通组织。
2.4.3 道路系统完善与交通组织改善
结合近期建设规划,提出中兴路地区近期道路交通网络的建设计划,并提出道路断面和路段交通组织以及主要交叉口的改善建议,并选取了三个交叉口进行了典型交叉口的设计。
2.4.4 中兴路商业区交通组织改善
(1)交通组织思路
结合不同交通方式的特征,采用不同的交通组织思路进行交通组织。
·社会车。通过商业区出入口进入商业区内部道路,其停车场分布应距离商业区较近,其对外交通联系应顺畅、快捷;
·出租车。由于出租车交通在商业区内道路上所占交通比例较大,并且其为了载客,会在商业区周边道路上兜圈,为此,出租车应采用快进、快出的交通组织方式,并且尽量避免在商业区内形成环形交通流,其上落客区应设置在距离出入口较近的地方;
·公交车。由于公交是支持大型综合商场客流的基础,因此公交线路和车站应距离商业中心较近,可通过商业区周边的道路,引进公交线路,设置公交站点;
·非机动车。非机动车是中小城市居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因此商业区内应为非机动车设置最便捷的交通条件,其停车设施应分布在商业区内部边缘。
(2)中兴路步行街交通组织改善方案
·建议兴四街以北禁止摩托车和非机动车驶入步行街,但在兴二街和兴三街允许非机动车推行穿越步行街;
·利用兴三街便利的交通条件,引入客流较大的公共交通,为中兴路步行商业区带来一定的客流,为其发展提供良好的交通基础;
·建议兴四街以南可利用消防通道,引入小客车交通流,为吸引小客车的商业发展提供良好的交通基础;
·在中兴路南侧入口,只允许石油大街右转进入中兴路,禁止机动车左转进入中兴路步行街,减小对石油大街交通的影响,并禁止出租车驶入。
(3)中兴路商业区交通组织方案
在交通组织思路的指导下,充分分析土地利用的特点,结合盘锦市交通特征,提出了中兴路商业区行人、非机动车、小客车、出租车、公交车的交通组织方案;在停车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停车场分布和设计方案。
(4)重要地段和节点交通工程设计
结合步行商业街的交通行为特点,提出了中兴路商业街近期交通改善的措施,并进行了详细的设计;结合道路交通功能,提出了道路断面的调整方案。
3.老城区交通研究与规划
3.1项目总体技术路线
3.1.1 项目研究范围与年限
以老城区核心区为中心,北至城北街,南至新堤街,西至礼贤路,东至铁道东路,研究范围面积约5平方公里(文中 “老城区”特指本项目研究范围)。在路网研究中,适当向外扩展至双台子区整个区域。
老城区交通研究与规划项目为近、远期规划项目,规划年限以远期为主,目标年为2010年,与总体规划目标年一致。
3.1.2 工作目标
分析老城区交通问题的症结,研究土地利用规划和交通系统的关系,提出合理引导旧城改造、促进旧城区经济繁荣的交通发展模式;并根据发展模式,对原有道路网络系统进行完善和适当调整;同时提出适宜动静态交通组织的交通设施规划布局方案和控制规模,为该地区的协调发展提供决策的依据和可控制的规划方案。
3.1.3 技术思路与主要内容
项目工作内容主要分为调研分析与方案研究两部分。调研分析主要以老城区为交通调查对象,进行机动车交通特征以及公交、出租、停车等交通设施调查,并收集相关资料,此工作已伴随第一阶段工作基本完成。方案研究包括以下内容:
·交通与土地利用关系分析。通过分析老城区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提出交通与土地功能协调发展策略;
·交通需求分析。在交通调查基础上分析老城区对外交通需求以及区内交通需求构成;
·道路系统及其交通组织规划方案。在交通特征分析与土地利用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交通需求分析,完善道路系统并提出道路以及交叉口的交通组织方案;
·公交系统规划方案。结合道路交通功能分析和土地利用发展,提出公交发展模式和线路场站设施的规划方案;
·政策与建议。提出交通发展政策、措施以及土地利用的调整建议。
3.2用地布局特点以及区位分析
3.2.1 用地布局
项目研究范围内用地主要以旧居住区的更新改造、调整和置换工业仓储用地为主,规划形成以渤海路、红旗大街东段、礼贤路为中心的区级公共服务中心。
老城区项目研究范围内规划用地以居住和商业用地为主, 其中商业用地主要集中在渤海路两侧,形成老城区商业核心区。
3.2.2 区位分析
项目研究范围内的双台子区的商业区即老城区核心区是盘锦市北部组团的商业核心区,其辐射范围不仅仅局限在双台子区,而且扩展到了盘山县。
此外,双台子区大部分行政服务机关以及盘山县部分行政机关位于老城区项目研究范围内,因此加强了老城区对双台子区以及盘山县的辐射作用。
盘锦市火车站和长途客运站位于红旗大街东端,对外交通客流较集中,而火车站和长途客运站均服务于全市,因此老城区有成为盘锦市对外主要窗口。
3.3 现状分析
3.3.1原规划道路网分析
在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中,老城区路网基本呈现棋盘状,近期建设规划在总体规划基础上,调整了个别道路的功能和等级,如将新堤街环路和东风街、兴农街、长征街等主干路调整为次干路。
·老城区对外通道分析。目标年,老城区对外交通需求略有增加,其中东风街交通量增加较大。总体分析,老城区对外通道能够满足其对外交通需求。
·南北城区通道分析。若按照现有交通组织方式,目标年,辽河大桥和双台河大桥高峰小时单向交通量将达到1200~1400pcu/h,其饱和度将大大增加,将达到0.85以上,甚至接近于1,达到饱和。因此,在目标年应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南北通道的通行能力或缓解南北通道的交通压力。
·老城区组团间通道分析。天河分区与老城区之间的交通需求将随着天河分区的建设发展而逐渐增加,目标年内其通道能够满足其交通需求。老城区与铁东区通道不足,建议适当增加铁东区与老城区的联系通道。
3.3.2道路交通现状分析
(1)路段现状分析
·老城区核心区内主干道双兴路、红旗大街、渤海路和胜利街交通状况较差,其中渤海路饱和度大于1;
·老城区渤海路、红旗大街、胜利街、长征街高峰小时交通流量不均匀系数较大,其它道路双向流量较均匀。
(2)交叉口现状分析
·老城区外围交叉口交通状况较好,但核心区内交叉口交通状况较差,其中核心区内胜利街-渤海路交叉口交通状况最差;
·老城区部分交叉口已进行了渠化,但个别交叉口的入口还有进一步扩宽的可能;
·老城区部分交叉口入口和出口均设有机非混行车道,导致通行能力较低。
3.3.3 公交现状分析
老城区项目研究范围内现分布有11条公交线路,其中在老城区项目研究范围内设公交首末站的线路为10条,线路主要集中在红旗大街、渤海路、胜利街、辽河路上,在各道路路段上最大分布线路数为6条。老城区项目研究范围内分布公交站点约40个,其中首末站点有5个,公交站点覆盖率较好。老城区研究范围内大型公交场站仅有一处,位于火车站前广场内,共有7条公交线路在此设置了首末站,而其它线路首末站均为路内停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公交线路重复系数较大;
·公交场站设施不足,并且仅有的一处停车场设施简陋;
·大量公交车站台设施简陋,侯车环境较差,公交服务水平较低;
·部分公交车站设置不合理,对道路交通流影响较大。
3.3.4 交通管理现状分析
·道路空间管理较弱;
·路边停车缺乏科学的管理;
·货运交通组织管理较弱;
·标志、标牌设施不完善。
3.4 老城区交通组织模式研究
3.4.1 交通组织原则与策略
老城区交通组织策略导向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
·交通组织策略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与城市的总体发展方向协调一致;
·交通组织策略的制定应体现社会公共利益,合理分配社会资源,体现公平、公正;
·交通组织策略的制定应充分结合盘锦市交通特征,体现盘锦市的交通特点,能够合理引导城市交通的发展。
在交通组织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道路资源分配策略,道路系统完善策略,坚持以人为本策略,公共交通组织策略,客、货分离策略,停车系统发展策略等。
3.4.2 交通组织模式
· 规划绿色景观通道。由火车站和长途客运站出发,经由红旗大街(渤海路以东路段),通过渤海路穿过商业核心区,到达新堤街景观大道,并连接至湖滨公园;
·绿色景观通道采用公交优先的交通组织策略,组织公交线路,联系老城区商业核心区与火车站、长途客运站和公交枢纽,以及其它组团;
·在商业区外围设置机动车停车场,使机动车通过非公交通道进出商业区周边的停车场;
·红旗大街调整为景观道路后,从区域角度出发,可通过长征街补充其承担的对外交通功能,因此建议适当提升长征街的功能,并在远景年适当考虑延长长征街到铁东区;
·前进街作为进出商业区的通道,应适当建立与铁东地区的联系。
3.5 道路系统与交通组织规划
3.5.1 道路系统规划
以老城区交通组织模式为指导,结合老城区交通特点,对老城区道路系统进行了规划调整方案,对道路功能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货运交通组织方案和交叉口交通组织方案,选取了典型交叉口进行了详细的设计。
在规划的基础上,通过交通需求预测,对调整后的道路网络进行了评价。
3.5.2 路外停车场用地控制建议
停车设施短缺是我国各大城市旧城区内普遍存在的问题,盘锦市老城区也不例外。老城区核心区内停车供需矛盾已经逐步显现,建议在老城区商业核心区内,利用空地和旧区改造,适当增加路外停车。
在规划办的积极配合下,根据远期土地利用布局和现状用地的开发情况,提出了10个路外停车场的详细用地控制方案。
3.5.3 公共交通系统规划
在借鉴国内、外大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盘锦市公交发展的模式。针对盘锦市现有的公交客流特点,为满足不同层次公交需求,建议盘锦市建立由快速公交线路、区域公交线路和区内公交线路组成的市区公交结构模式,并通过公交换乘枢纽建立市区公交与盘锦市短途公路客运线路之间的联系,形成覆盖盘锦市域范围的公交网络体系。
·跨区域快速公交线路。服务于长距离、快速出行,主要满足南、北两个城区重要组团之间的公交需求,目标年仍可采用常规公交车,随着公交客运需求的增长,远景可选择常BRT或现代有轨电车;
·区域公交线路。服务于中、长距离出行,主要满足南、北两个城区内各组团之间的公交需求;
· 区内公交线路。服务于中、短距离出行,主要满足各城区内部组团之间或组团内的公交需求;
·短途客运线路。从其运营性质而言,不属于城市公交范畴,但从我国各大城市公交发展来看,短途客运尤其是在市域范围内的短途公路客运已被郊区公交线路所替代,纳入了城市公交系统,因此建议近期通过公交枢纽建立短途客运与城区公交线路的接驳,在规划年内逐步通过郊区公交线路替代短途公路客运线路;
·公交枢纽。联系各层次公交线路之间,以及公交线路与其它客运方式的纽带,是建立完善公交网络的关键。
3.5.4 重要节点规划设计
在老城区研究范围内选取了几个有代表性的重要节点,进行了交通设计。
3.5.5 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时序建议
由于本项目涉及到的建设项目较多,根据盘锦市财力、物力的条件,提出了交通设施建设的分期实施建议。
4项目重要创新点
本项目的内容涉及了交通的各个方面,不仅仅局限在规划层次,并且每一部分的内容都深入到了可实施的层次,打破了常规交通规划项目的局限。本项目无论从知识覆盖的范围还是规划设计的深度,都得到了甲方的一致赞同,并通过了专家的评审,并且部分内容已经开始实施。
本项目在以下方面具有较大借鉴性,并取得了一定的创新:
·突出了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的重要性,并从用地的性质、道路功能与交通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协调交通与土地利用的方法;
·在交叉口交通组织设计中,提出了通行能力匹配的原则,为城市道路交叉口渠化设计提出了典型范例;
·在中兴路步行街交通组织设计中,提出了按照交通行为理论进行设计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
·在老城区公共交通系统规划中,提出了功能层次分明的公交发展模式,为其它城市公交规划提供了思路;
·在老城区商业区交通组织中,提出了绿色公交廊道的概念,为我国各大城市中心区的交通组织提出了一种新的交通组织思路。
项目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