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项目背景
苹果园交通枢纽位于石景山区中部,是地铁1号线的西端站点,是京西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石景山区综合交通规划中提出将苹果园建设成为一个地区性的综合交通枢纽。在城市总体规划和石景山区综合交通规划的指导下,苹果园交通枢纽周边地区的发展面临如何提高整体的发展水平,充分发挥枢纽优势的难题。苹果园地区发展,交通枢纽功能发挥,其核心在于:如何准确把握苹果园交通枢纽的功能定位?如何把握交通枢纽各系统之间的衔接?如何把握交通枢纽周围地区的土地资源整合策略?如何把握交通枢纽和周围交通系统的衔接协调?
受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石景山区分中心委托,我院于2004年11月承担了《北京市苹果园交通枢纽系统规划研究》。本研究将从全市交通系统的角度分析苹果园枢纽所应该承担的功能,从综合交通枢纽的角度协调枢纽各交通系统的功能和规模,从地区发展的角度妥善处理枢纽与周围地区的交通衔接,实现枢纽建设和土地开发的协调发展。
2 研究范围与年限
本项目研究范围和苹果园地区控规调整范围一致,北起金顶山山脚─规划金顶东路道路中线─苹果园南路规划道路中线,南至阜石路规划道路中线;东以苹果园大街东侧商业用地东边界─杨庄大街规划道路中线为界,西至规划金顶西路道路中线。总面积为61.98公顷。研究重点范围主要为以车站为中心,半径200米左右的范围内,也就是核心区。
本项目规划目标年为2020年。
3 主要内容
3.1 研究目标
1)将苹果园枢纽建设成为京西地区的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
2)妥善处理枢纽交通和周围交通系统的关系。
3)发挥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以枢纽建设为引导,实现周围地区的土地资源整合。
3.2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 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参考全市和石景山区的综合交通系统规划,结合苹果园地区的土地利用情况和国内外经验,明确苹果园枢纽的功能定位;
2) 系统分析苹果园枢纽在全市交通系统中的定位,重点研究如何保障枢纽成为现代化的一体化的综合交通枢纽,提出苹果园交通枢纽发展策略;
3) 根据苹果园枢纽的功能定位,分析不同交通系统之间的换乘关系,预测苹果园枢纽的客流,提出枢纽内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集散客运量;
4) 进行枢纽交通系统概念规划。由枢纽客流需求计算出枢纽内各种交通设施所需要的用地或建筑面积规模;提出枢纽对于各种交通方式直接换乘的功能布局方案,妥善处理各种交通系统之间的关系;进行枢纽内部和外部交通流组织,提出枢纽所需的配套交通设施;
5) 根据上述研究,从交通系统组织的角度提出对于周围土地利用开发的合理建议,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提供交通支撑。
3.3 主要技术内容
3.3.1 苹果园枢纽现状分析
1) 周围地区土地利用特征分析
2) 苹果园周围交通系统现状
3) 苹果园枢纽客流特征现状分析
4) 苹果园枢纽现状问题分析
3.3.2 苹果园枢纽的功能定位分析
1) 国内外城市交通枢纽实例分析
研究国内外城市轨道枢纽的一些实例,重点从枢纽的功能定位、枢纽周围用地建设情况、枢纽的客流特征、枢纽的开发策略、枢纽的总体布局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从实例的经验教训中,总结枢纽的关键问题和处理的合理方法,以期对于苹果园枢纽的系统规划提供指导意义。
2) 全市交通系统规划分析
研究全市大区域之间的交通需求状况,分析苹果园枢纽将承担的全市的区域交通客流的特征;从全市的综合交通系统规划的角度出发,结合正在进行的石景山区综合交通规划,在对于全市轨道网络规划、市郊铁路利用规划、快速公交规划等的基础上,研究苹果园节点在全市系统中的定位。
3) 苹果园地区土地利用和交通系统分析
研究苹果园周围地区的土地利用规划情况,重点从研究哪些类型的用地和交通枢纽的关系最为密切?哪些类型的用地适宜布设在枢纽周围什么距离范围内?不同的土地利用将对枢纽有什么影响?枢纽促进土地利用开发的作用?
4) 苹果园交通枢纽发展策略
研究三个方面的策略,第一是如何保障枢纽成为现代化的一体化的综合交通枢纽的策略,第二是如何发挥枢纽引导周围地区开发的策略,第三是如何协调枢纽和周围交通系统衔接的策略。
5) 苹果园枢纽的功能定位研究
综合以上的分析,明确苹果园枢纽的功能,明确各种功能的服务强度、服务原则、系统之间的关系等。
3.3.3 苹果园枢纽的客流预测分析
在现状交通基础数据的基础上,根据苹果园枢纽的功能定位,研究不同交通系统设施的服务范围(包括直接吸引区、间接吸引区等)、研究不同服务范围内的客流强度、不同客流的出行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交通系统之间的换乘关系,最后得出平日、高峰日、高峰小时的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集散客运量,交通方式将包括步行、自行车、小汽车、出租车、公交车、市郊铁路、地铁七种交通。
3.3.4 苹果园枢纽交通系统概念规划
1) 苹果园地区交通系统概念规划
在分析枢纽的建设对周围交通系统的影响基础上,提出对于周围交通系统功能设计和组织的调整建议方案;同时提出周围交通系统如何服务枢纽的外部衔接的系统规划概念方案。
2) 苹果园枢纽内部功能布局概念规划方案
结合枢纽内部需要考虑的七种交通方式,根据客流预测分析的结果,提出枢纽内各种交通设施所需要的用地或建筑面积规模;在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为乘客服务的原则指导下,妥善处理各种交通系统之间的关系,提出枢纽对于各种交通方式直接换乘的功能布局建议;同时针对枢纽的进出通道和不同交通方式的进出口提出规模的要求和系统空间布局原则建议。
3) 苹果园枢纽内部交通组织概念规划
对于枢纽的进出车流进行合理的组织,包括小汽车车流、公交车车流、长途车车流、出租车车流等,采用有序的合理组织规划,充分利用空间资源,保障车流有序顺畅的通行和服务。
4) 苹果园枢纽外部交通组织概念规划
3.3.5 枢纽周围用地开发和交通衔接建议
从交通系统组织的角度提出对于周围土地利用开发的合理建议。对于周围用地引发的交通和枢纽吸引的交通之间的衔接组织进行研究,提出为保障枢纽的功能的发挥需要在外围创造什么样的交通衔接条件。
立足于枢纽功能充分发挥的原则下,提出枢纽建设管理方面的一体化发展的建议,供枢纽建设管理协调机构进行操作时参考。
4 技术特点
1)综合考虑交通和土地利用的各方面因素,比较分析国内外经验,协调全市、石景山区和枢纽地区的关系,提出了枢纽的功能定位和建设策略;
2)在交通模型的支撑下,采用合理的技术手段,预测得到枢纽的客流需求,为明确枢纽交通功能面积提供了科学的保障;
3)基于“以人为本”、“零距离换乘”、“综合利用立体空间”和“净化地面交通”等理念,提出了协调三条大容量公共交通线路、停车换乘、公交换乘枢纽等复杂的交通系统的规划布局方案;
4)采用规划地下公交步行街、设置快速路直接进出枢纽的匝道、布设综合停车楼和将地下停车场出入口置于核心区外等技术手段,妥善解决了枢纽的内部交通组织和进出交通组织,为枢纽营造了人性化的交通环境;
5 特色及评价
本项目一方面作为落实我院《石景山区综合交通规划》的后续项目,另外一方面又是指导枢纽地区交通建设、协调用地布局的前期交通研究,具有承上启下、协调交通和土地利用的、研究和规划并重的特色。具体而言,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苹果园枢纽的规划建设是北京市枢纽建设模式当中的又一次创新和亮点,作为石景山区重点开发的地区,政府明确指出苹果园地区的发展要以枢纽建设为先导;本项目作为枢纽建设的前提性研究,为解决枢纽建设所面临的各类交通问题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并得到了专家的一致认可;
2)与本项目同时开战的还有苹果园枢纽地区的交通影响分析、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因此项目之间的综合协调、相互反馈成为本项目的一个重要特色;
3)贯彻了交通先导、枢纽优先的理念,在地区综合开发中明确提出必须保障的枢纽交通设施规模,最终给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提出条件并协作落实了枢纽的用地。
4)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已经纳入到枢纽的规划设计条件当中,并且为周围道路交通设施的建设(比如苹果园路和阜石路)提供了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