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规院交通院
项目分类检索
项目年度检索
项目检索
交通组织与设计
中组部现址新建项目交通影响评价 点击量:13072
项目名称:中组部现址新建项目交通影响评价
承接时间:2003-06-07
委托单位:北京金融街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项目主持人:
技术负责人:
项目负责人:黄 伟
主要参加人:张 浩 陈长祺
项目简介:
项目简介: 位置与规模:中组部现址新建项目位于西二环路以内、北京市传统的商业中心西单地区。项目西临西单北大街,北靠灵境胡同,在中组部礼堂西侧,与西单商场毗邻。项目现址中有原中组部办公大楼、住宅楼和一栋二层小楼。项目规划的建设用地性质为行政办公,兼容商业、金融,规划用地面积1.3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46万平方米。 

研究范围:本项目确定以复兴门内大街、西长安街、府右街、西安门大街、西黄城根北街、西四东大街、阜成门内大街、现核桃巷西的规划次干路及周边支路所围合的区域为本次交通影响评价的分析区域。 

分析年限:本项目的目标年为2006年。 

现状路网:项目区内道路网络基本呈棋盘式结构,南北向主要道路由府右街、西黄城根南街、西单北大街构成;东西向道路由阜成门内大街、西安门大街、辟才胡同、灵境胡同、皮库胡同、西长安街—复兴门内大街构成。现状除在项目研究区域西南部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支路体系外,其他区域仍缺乏完善的城市道路系统。根据测算,现状项目区内城市主、次干路及支路共17.43公里,道路网密度6.41公里/平方公里; 

现状公交:项目研究范围内运行的主要公交线路有16条,总运力达到38.36万人/日,现有地面公交的运力比较充沛。由于受到道路行车条件的限制,现有的公交线路仍集中在主要的交通干道上。除地面公交系统外,沿长安街走向的地铁一号线的运力达到30~35万人次/日,使西单地区公共交通输送能力进一步提高。综合计算,现状可为本项目区提供的公交运送能力为65~74万人次/日。但由于现阶段道路系统的条件限制,公交系统对项目研究区域内本地居民的服务仍然有限。 

交通调查:针对项目所处位置、现状道路网情况和交通影响分析的需要,本次交通调查选择了6个交叉口和13处路段进行了流量观测。调查时间为2003年6月17日(星期三)上午7:30~10:00。 

交通需求分析结论归纳:

·本项目用地性质和开发规模符合调整后控规的要求,项目新增流量在分配后占道路通行能力的比例远低于“主干路30%,次干路40%和城市支路70%”的限值; 

·目标年西单北大街和府右街的流量增加将较为明显,在此情况下,一方面应充分发挥太平桥大街对本区域南向和西向交通流的疏导分流作用,另一方面通过采取一定措施适当提高西单北大街、府右街的路段通行能力,都完全可以使本地区路网满足目标年的交通需求; 

·毗邻本项目区的两个主要交叉口,即西单北大街-灵境胡同交叉口和西黄城根南街-灵境胡同交叉口,按照所建议的进口车道设置方案,各进口饱和度均在0.5~0.9之间,可以满足路口通行的需要。 

公共交通供需分析:本项目公交需求仅占高峰运能总量的4.3%,故完全可以满足要求。从轨道的供给运能分析结果表明,即使不考虑地铁4号线,高峰小时的轨道需求量也仅占一线地铁可提供的24000人次/小时高峰运能的2.4%,故也可满足轨道交通方式的高峰需求,本项目区具备较高水平的公交服务能力。 

停车系统供需平衡分析: 根据北京市建设项目停车泊位配建指标规定的要求,项目需要设置533泊位的停车设施来满足未来项目的停车需求。另外,根据项目的用地性质、开发规模、使用意向和出行特征等进行的项目交通预测结果表明,项目运行后的高峰时段的停车需求为510辆次,项目自行车的停车根据配建指标要求需要提供大于3300车位的自行车停放空间。 
项目设计方案中,机动车地下停车库全部采取机械立体停车方式,可提供540泊位的机动车停车位,一层地下自行车停车场结合地面自行车停放区可提供3000~3500车位的自行车停放空间,项目停车设施的泊位供给量能够满足将来的停车需求。同时项目地处西单商业中心停车引导系统和停车资源共享的服务范围内,可为项目突增或额外的停车需求提供更为广泛的供给选择。 

项目交通组织方案: 

1、道路系统规划方案 
Ø 优先考虑下列道路的规划改造:灵境胡同、西黄城根南街、太仆寺街、丰盛胡同、大酱坊胡同、东斜街、背阴胡同、横二条; 
Ø 建议打通项目区西部(新樱桃巷)的规划次干道至复兴门内大街的可能性,完善项目区西部的道路网络结构; 
Ø 西单北大街—灵境胡同交叉口:西单北大街的北进口应至少采用“右转+直行×2+直行左转”共4条车道布置;南进口则至少应采用“左转+直行×2+右转”的布置方式; 
Ø 灵境胡同:灵境胡同提级为城市次干路后,应对其与西单北大街交叉口进行进一步拓宽以保证通行能力得以提高。 
Ø 西黄城根南街:在提高其道路等级后对相应的道路交叉口进行拓宽和渠化,至少应具有直行左转和直行右转2条车道; 
Ø 占路停车管理:对与在支路上设置的路边停车应实施统一的占路停车管理,防止由于停车问题出现妨碍正常交通的现象 

2、机动车交通组织方案 
Ø 外部道路交通组织 
Ø 内部道路交通组织 
Ø 项目出入口交通组织 
Ø 行人、自行车交通组织 

结论与建议 

1、结论归纳 
Ø 通过计算分析,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其生成/吸引的交通量在周边道路上所占的比例在规定的量值范围内。主次干路及支路新增的流量均远低于城市主干道通行能力30%、城市次干道通行能力40%以及城市支路通行能力70%的规定限制范围。项目的新增流量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相关路段或交叉口的饱和度,但通过技术分析,在对道路和交叉口采取一定渠化、拓宽措施后,均可使交通量增加的幅度保持在可接受的范围。 
Ø 规划中几条提级的次干路、支路的分流作用不甚明显,分析认为是由于南北向提级次干路多止于灵境胡同,没能充分发挥作用。 
Ø 项目研究区域内的公交运力完全满足项目新产生的公共交通出行需求。 
Ø 毗邻本项目的两个主要交叉口,即灵境胡同—西单大街、灵境胡同—西黄城根南街交叉口在按照建议的车道布置的情况下,其饱和度均在0.5~0.9范围内,可以满足通行要求。 
Ø 项目设计方案依据条件所规划的机动车停车泊位布局和停车方式合理,根据有关部门提出的指标要求,设计方案规划的停车泊位供给完全满足使用需要。  
Ø 项目区具备较完善的外围路网,通过合理的交通组织和改善措施,项目内部道路和进出口设置均满足其交通需求,项目建成后可以拥有一个较完善和畅通的内外部交通环境。 

2、相关建议 
Ø 建议对背阴胡同、太仆寺街等项目东南部的胡同道路的改造工程应尽快提上议事日程,以利于项目区及整个西单地区的内部交通集散。 
Ø 建议项目区内部通道上严格限制占路停车,对进入中部的硬质通道的访客车辆必须采取即停即走的管理模式,以免影响内部交通的顺畅。建议项目区内部通道上严格限制占路停车,对进入中部的硬质通道的访客车辆必须采取即停即走的管理模式,以免影响内部交通的顺畅。 
Ø 由于地下停车库采用机械式立体停车方式,考虑投资和建设的灵活性,项目建设单位可以根据项目的使用情况和停车需求,一次或分阶段实施机械停车设备的安装使用,但提供的泊位数量必须保证其阶段停车需求,以及最终项目正常运行后配建指标规定的泊位总数。 
Ø 建议尽快打通并完善丰盛胡同和大酱坊胡同向西连接太平桥大街的联络通道,强化太平桥大街对本地区南北向交通的分流作用; 
Ø 加强西单北大街、西四南大街和府右街的交通管理强度,减少混合交通对机动车交通的干扰,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Ø 建议在目标年将西单北大街-灵境胡同交叉口的南北向进口车道均增至4车道,以满足南北向交通流的需要。 
Ø 鉴于南北向交通流集中的问题依然存在,建议有关部门考虑将规划中的“新核桃巷”向南继续延伸至复兴门内大街的可能性。
详细介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