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新机场综合交通枢纽规划方案研究 |
点击量:4077 |
项目名称:三亚新机场综合交通枢纽规划方案研究
承接时间:2016-05-16
委托单位:三亚新机场投资建设有限公司
项目主持人:戴继锋
技术负责人:全波
项目负责人:周乐、李晗
主要参加人:钮志强、陈仲、吴爽
项目简介:
1、三亚作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桥头堡,亟需大型航空枢纽支撑,而既有三亚凤凰机场超负荷运转,难以满足长远发展需要。新机场规划尚不明确,与既有规划及重要交通基础设施之间缺乏对接。目前与机场相关的多项工作同步开展,亟需专项交通研究进行统一与协调。
2、本次规划以打造三亚红塘湾国际机场综合交通枢纽为目标,通过对新机场功能定位、临空地区用地、产业与交通系统协调发展进行分析,梳理空港综合枢纽多模式、复合的内外部交通系统,构建合理的交通发展模式和交通组织方式,并在中宏观层面对核心区的交通设施进行交通方案进行指导和协调,为下阶段的详细规划和工程设计提供规划依据。
3、针对建立红塘湾新机场的总体目标,在区域、都市区、机场周边地区以及机场核心区4个层面分别重点解决如下问题:
(1)区域层面:高速铁路、城际轨道交通接入、高速公路系统接入;
(2)都市区层面:快速路系统、城市轨道交通接入
(3)临空地区层面:各级道路组织衔接、各级轨道交通系统的接入,客运交通组织、货运交通组织等
(4)机场核心区层面:地面交通中心总体组织,航站区间交通组织、轨道交通设施规模、岛上码头交通功能与规模等
1. 概述
1) 规划背景
三亚作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桥头堡,亟需大型航空枢纽支撑,既有三亚凤凰机场超负荷运转,难以满足长远发展需要。同时新机场规划尚不明确,与既有规划及重要交通基础设施之间缺乏对接。现阶段多项工作同步开展,亟需专项交通研究进行统一与协调
2) 规划范围
规划方案研究范围:新机场本岛的填海范围,与机场总体规划范围一致,面积约为20-25平方公里。
重点研究范围:新机场填海本岛之外,还包括北侧4.2平方公里的人工岛以及岸上塔岭、红塘岭区域(初步估算约为5平方公里左右)。
区域研究范围:三亚市及琼南地区范围。
.jpg)
图1- 1本次规划研究范围示意
2.上位及背景规划分析
1) 国家层面规划
国家综合交通十三五规划提出启动三亚新机场前期研究工作。
2016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提出建设包(银)海通道,未来海南省环岛高铁将与全国高速铁路网对接。
2) 海南省总体规划
确定红塘湾、崖州湾、莺歌海、黑岭四个场址为预选场址,推荐红塘湾场址为首选场址。结合三亚新机场规划建设,研究三亚临空经济区支线铁路。
3) 三亚市交通规划
公路交通系统:途经三亚新机场附近陆域的干线公路包括环岛高速公路、海榆西线公路。此外,还有相关规划提出新建东西向第二高速。
轨道交通系统:西环高铁在新机场附近未预留站点,西线普速铁路计划扩能改造未旅游铁路,有轨电车系统途径三亚新机场附近陆域。
4)新机场相关规划
旅客吞吐量:近期(2025年)旅客吞吐量为3500万人次,远期(2045年)为6000-7000万人次。
货邮吞吐量:近期30万吨,远期112万吨。
3.新机场交通发展趋势判断
三亚新机场处于大三亚湾的核心处,新机场及临空经济区建设将加速红塘湾组团的崛起,将带动三亚西翼的建设,与三亚现有中心城区成为大三亚湾地区空间拓展的“双核”,形成有助于三亚城市结构的均衡发展。
4.新机场枢纽功能定位及交通发展策略
1)枢纽功能定位
区域层面:国际旅游门户机场,琼南综合交通枢纽
城市层面:引导城市产业升级和空间更新的引擎
机场枢纽层面:融合多种交通方式的可靠、绿色、高效、集约综合交通枢纽
2)片区发展对策
区域层面:空铁联运扩展机场腹地,立足琼南,辐射全省
市域层面:通过大运量轨道交通系统,引导城市发展和空间结构拓展
三亚湾滨海地区层面:构建分层次、多方式的交通集散体系
5.新机场交通需求预测
客运需求预测:新机场高峰小时单向交通量约为6200pcu/h。
货运需求预测:折合高峰小时单向交通量约为50pcu/h。
远景年设施规模预测:对外集散通道至少应规划单向5车道,车道边长度约1200m,停(蓄)车场面积约为18.5公顷。
6.新机场交通系统规划研究
1)道路系统规划研究
机场对外集散通道采用双通道方案,机场本岛通过两条快速通道连接至环岛高速、海榆西线。其中东线线位从机场本岛东侧引出后向北从小岛西侧通过,经红塘岭东侧通道后接海榆西线和环岛高速,远期继续向北延伸至第二高速。西线线位经机场内部道路从机场本岛西侧引出后向北接海榆西线和环岛高速,远期继续向北延伸至第二高速。本期建议建设双向8车道的东线快速通道,二期根据机场吞吐量增长情况建设双向6车道的西线通道。未来视小岛用地类型,诱发出行高峰时段以及开发量,预留修建独立通道的可能。
图6- 1远景年机场集散通道布局
2)轨道交通系统规划研究
从乘客出行径路和出行时间分析,高铁+市域轨道交通双制式引入新机场,可最大程度的满足不同来源的客流,且旅客换乘次数较少,出行时间较短。构建“市域轨道+高速铁路”双引入机场的轨道交通系统符合三亚新机场枢纽功能发展需要。
根据机场交通需求预测分析,近期三亚机场服务重心依然为三亚市区,占机场客流总量的66%,其次为海棠湾、崖城及天涯,占机场客流总量的27%。故轨道交通应优先考虑与三亚市域范围内的接驳服务,近期新建市域轨道+高铁支线(新机场站-文门线路所),远期建设高铁空港支线(南滨线路所-布山线路所疏解线)。
图6- 2北新机场轨道交通推荐方案示意图
3)水上交通系统布局研究
联运接驳型:针对市内已有码头,开展近距离水上公交/的士服务,兼顾游览观光,为旅客提供多种选择,码头应靠近航站楼一侧设置,便于旅客换乘。
游览休闲型:建议游轮港设置在小岛上。小岛以娱乐、文化会展为主要定位,与邮轮港定位更加接近,能够为游客提供更佳服务,促发更多消费,避免重复建设。而且小岛更加邻近岸上市区,更能发挥邮轮港对城市开发的引导和拉动作用。
.jpg)
图6- 3联运接驳型水上交通航线及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