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任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交通分部副主任,高级工程师。毕业于同济大学交通工程系,在读博士研究生。2011年受单位派遣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城市规划系访问学者。参加工作以来负责和参与交通规划设计类项目近30项,参与部级科研项目2项,其中作为主要参加人参与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标准》的编制工作。
主要工作和研究领域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郑州、合肥、苏州、青岛、湖州、莆田等6个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承担了舟山国家新区、资阳、舟曲灾后重建、宝鸡等城市总体规划交通专题研究,并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了包头、郑汴新区、洛阳、安阳、东莞等多个城市的综合交通规划研究工作。对不同类型城市的综合交通特征、规划诉求和解决方案有着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关注中国城镇化背景下的区域一体化、城市空间、综合交通系统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并贯穿规划研究工作。
(2)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长沙、郑州、苏州等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参与了国标《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标准》的编制工作,参与了郑州、合肥、厦门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对轨道交通发展模式、构架方案形成、实施规划和用地控制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关注以轨道为骨干形成一体化城市客运系统,促进交通运输方式的合理分工,支撑城市空间拓展和用地布局。
(3)交通模型与需求分析。先后承担了洛阳、安阳等城市交通模型的建模和需求分析工作,参与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研课题《交通需求预测组合模型研究》,承担了厦门轨道交通、BRT首期线路客流预测工作。熟悉城市综合交通模型的构建、校核和输出,通过交通需求分析掌握城市现状特征、发展趋势和规划评价。
近年来发表的主要研究论文包括:《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方法和实践》(中国城市交通规划2006年会,2006.10);《考虑出行时耗预算的交通需求预测方法》(城市交通,2008.6);《基于GPS车辆定位信息的交叉口延误计算方法》(城市交通,2009.1);TRAFFIC RELIABILITY MODEL OF SINGLE INTERSECTION(2010 ICLEITS,EI收录,2010.11);TRAFFIC RELIABILITY MODEL OF LINKED INTERSECTIONS BASED ON DEMAND/CAPACITY(2011年交通运输领域华人学者国际会议,EI收录,2011.8);《青岛市大尺度海湾型空间结构的交通方式选择》(城市交通,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