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任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交通专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交通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教授级高工。兼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主任。 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城市交通发展战略、政策与规划技术研究,以及交通工程与交通规划设计。先后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主持和参加交通规划设计项目20余项。获建设部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科技部“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突出贡献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5年被中国智能交通协会评为首届中国智能交通年度人物。 |
主要工作和研究领域
一是城市交通研究工作。参加了国家“六五”科技攻关课题“城市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向问题”研究,参与组织国家“七五”科技攻关专题“大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模式研究”,主持了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计划专题“城市道路交通发展决策关键技术”研究和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课题“城市智能交通发展战略研究”。主持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功能提升与设施建设关键技术研究”,并承担“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功能整合与规划设计关键技术”课题研究,被科技部授予“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突出贡献奖,课题成果获2012年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一等奖。协助周干峙院士主持开展中国科学院项目“发展我国大城市交通的研究”,获建设部1999年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主持了国家基础研究项目子课题“停车诱导系统技术要求和设置条件指导性意见”,财政部咨询项目“制定新的国家政策和修订城市交通规划的实施程序”,建设部研究项目“城市交通系统的节能降耗技术政策研究”和“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城镇化快速进程中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政策研究”等研究项目。
二是城市交通规划设计工作。主持完成了烟台、厦门、杭州、石家庄等城市的交通规划编制项目,参与了沈阳、重庆等城市的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等项目。主持完成建设部援外项目“厄立特里亚MASSAWA-TIO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主持和参与了深圳、钦州、玉溪、昌平等城市的道路规划设计和立交规划设计等项目。
三是相关政策研究和科技管理工作。主持研究制定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和《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2010年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实施。参与了“十一五”“十二五”国家“863计划”现代交通技术领域的科技项目策划和管理。主持了“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综合交通运输与智能交通”重点专项和“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交通基础设施”重点专项的实施方案编制等,主持了专项项目实施管理的专家组工作。
主要论文著作
主持编写出版了《城市规划资料集第10分册•城市交通与城市道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2007),《中国城市交通发展报告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2009),《城市交通系统功能整合与规划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2014),参与编写出版了《发展我国大城市交通的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1997),《中国智能交通系统发展战略》(人民交通出版,2006)。发表了《城市交通发展模式转型与战略取向》(城市交通,2013.5),《对加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的认识》(城市交通,2010.5),《城市交通系统的节能降耗技术政策研究》(城市发展研究,2009.8),《在客流预测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地铁与轻轨,1997.2)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