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导读
|
点击量:5097 |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年来,社会经济一直持续快速发展,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到如今人口过千万、GDP全国排名第四的大都市,创造了世界工业化、现代化和城镇化发展史上的奇迹。其间,深圳市积极学习国内外交通发展先进经验,结合城市交通大规模集中建设阶段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要求,不断探索区域化、城镇化和机动化快速发展背景下的交通规划技术体系和管理工作机制,为城市实现跨越式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在经济全球化及区域一体化的背景下,深圳和香港已经达成合作发展国际性城市的战略共识。以深港共建国际交通枢纽城市为目标,提出在港口、机场以及跨界交通等方面的合作策略和措施,以期形成对外辐射国际国内、对内高度一体化的深港都市圈综合交通体系,为实现深港城市发展战略提供有力保障。
面对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为破解因管理体制中存在条块分割与多元建设主体带来的协调难题,深圳市以整体交通规划、交通详细规划、近期交通综合改善规划、年度实施计划评估作为关键控制环节,初步建立了一套面向协调实施的交通规划编制与管理的工作机制,对推动交通与城市协调发展、促进交通建设与管理工作协同配合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为规划管理工作带来了一系列挑战。深圳市结合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工作实践,在投资建设运营管理模式、规划设计技术体系、规划设计管理工作机制等方面提出了较为系统的管理对策。与管理工作机制紧密结合,建立了一套较为系统的轨道交通规划设计技术体系,涵盖了轨道交通发展规划、近期建设规划、网络化研究、线路和枢纽详细规划以及各阶段交通设计等内容。
为不断缓解和改善机动化快速发展带来的交通拥堵问题,深圳市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按照系统性、综合性和近远结合原则,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组织开展了四轮交通综合治理工作,在机动车总量高居全国第2位的情况下,使交通状况维持在较好的服务水平。交通综合整治工作,既落实了轨道交通、干线道路等重大战略性基建规划,又解决了近期交通热点和难点问题,将中长期规划与近期规划进行了有效衔接。
我国大城市普遍面临土地资源和建设资金紧张等问题,香港等城市的TOD经验对我国轨道交通建设以及协调交通与土地利用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深圳市结合实际情况,以转变城市和交通发展模式为根本目的,从宏观协调交通与城市发展战略、中观制定差异化发展指引、微观明确规划设计要点等几个层面构建深圳市的TOD框架体系及发展策略。
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居民对交通品质的要求逐步提高。深圳市以改善步行交通服务水平为突破口,以最早开发建设的罗湖金三角地区为试点,建立地下、地面和高架不同功能的全天候步行系统,全面提升步行系统服务水平,探索提升建成区交通品质的有效途径,促进“轨道+非机动交通”模式的形成。
本期专题汇集的6篇文章分别从上述区域交通、城市交通、轨道交通、交通综合治理、TOD策略以及步行系统六个方面集中展示了深圳市近年来在交通规划与管理工作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作为我国快速城镇化进程的典型代表,深圳市在交通发展建设过程中碰到的问题、采取的策略对国内其他城市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张晓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