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张璐)北京城市副中心发布会今天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副中心综合枢纽工程通过预留城市航站楼,优化枢纽布局和换乘系统,每天可为单向47万人提供快捷舒适的公交出行。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枢纽公司副总经理李志刚介绍,副中心枢纽工程引入绿色能源,减少碳排放。采用中深层地热等绿色可再生能源,采用市电与光伏发电、电制冷与冰蓄冷等能源供给系统,枢纽项目地上地下工程达到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枢纽内部实现冬季近零碳排放。
工程通过预留城市航站楼,优化枢纽布局和换乘系统,每天可为单向47万人提供快捷舒适的公交出行。枢纽地下建筑由4层改为3层,节约投资近百亿元。枢纽优先区域内慢行系统,绿色出行比例达90%。同时,综合枢纽实现京津冀都市圈1小时内到达,国际机场和首都核心区半小时抵达,副中心区域10分钟内达到。
他说,副中心枢纽还运用大数据、5G等技术智能化微导向系统,并提供城际铁路与轨道交通的“安检互认”,便利换乘路径。同时将文化艺术引入公共空间,市民可通过空中走廊,在商圈、运河、公园绿地之间实现文化休闲旅游观光。
副中心枢纽将2条城际铁路车站、3个地铁车站、公交车站等集成一体,通过下沉广场与共享空间设计,将地下空间地面化、室内空间室外化,打造自然、舒适的地下阳光枢纽。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陈荻雁
版权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城市交通”版权均属城市交通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城市交通”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 如您(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通知我们。联系电话:010-5832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