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交通服务理念快速革新,促使网约车、共享单车、定制公交、定制班线、互联网货运、自动驾驶出租车等各类交通运输新业态不断涌现,在丰富交通运输服务的同时,也对现有交通系统运行和管理提出了挑战。如何认识各类新业态在交通系统中的定位?如何构建对相关行业及市场的有效监管机制?如何对各类新业态的发展做出合理规划?如何推进新式服务推广落地?这些思考与解决之策直指现实需求。汇集各方的声音将有助于促进研究机构、服务行业、管理部门等形成协同治理环境,实现交通运输新业态的有序、稳定、健康发展。
《城市交通》杂志拟于近期制作“交通运输新业态融合发展”专题。现诚挚邀请各界专家、学者积极建言献策,撰写学术论文,鼓励开展跨学科的交叉研究和有针对性的深度分析。本刊将对投稿进行优先审稿、优先编辑、优先数字出版。来稿请投至《城市交通》采编平台:http://csjt.cbpt.cnki.net。截稿时间:2022年8月30日。
专题组稿专家: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公路与综合交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解晓玲,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分院院长助理伍速锋,上海市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彬,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解决方案中心主任邵源,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智慧交通事业部城市交通首席架构师周赛赛,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李健副教授。本期专题由李健副教授负责统筹协调和组织专家审稿。
《城市交通》编辑部
2022年6月15日
版权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城市交通”版权均属城市交通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城市交通”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 如您(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通知我们。联系电话:010-5832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