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为进一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助力交通强省建设,市交通运输局多点并进,严格落实国家、省、市有关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部署和工作要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切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促进城市发展低碳减排,推动形成绿色交通发展新格局。
毗邻公交服务“传得远”。累计开通至上海 (白茅岭)、南京、杭州、常州、湖州共16条省际毗邻公交线路,开通数量及开行里程均位居全省第一。截至目前,月发4680班次,月客运量约3万人次。其中,“一地六县”合作区内开通10条省际毗邻公交线路,里程230公里,投入运营26辆车,月均4320班次。实现与上海、南京、杭州、湖州等地公交出行网络无缝对接,惠及沿线15个乡镇、112个建制村(社区)约68万居民出行。
城际公交路线“用得上”。通过对原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开通了主城区至郎溪、宁国、泾县三条新开城际公交,累计运送旅客超70万人次,日均客流3485人次;结合实际拟定了郎溪至广德城际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实施方案;全市新增新能源公交比例达100%。同时,城际公交车辆支持三代社保卡“一卡通”、现金、移动支付等购票方式,实现了线路、站点、班次、时间等信息线上查询功能,方便群众合理安排出行计划。
城市公交安全“过得硬”。出台“监管十条”“三定制度”,结合“我对公交有话说——开门纳谏”活动,对原4条夜班公交线路进行优化调整并试运行;完成市区城市公交30座电子站牌、54座无障碍公交站台等设施建设,安装公交车辆易燃易爆挥发物报警装置336个。(本报记者 余健)
版权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城市交通”版权均属城市交通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城市交通”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 如您(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通知我们。联系电话:010-5832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