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闻
新闻检索
按年份检索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北京城市副中心: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显著成效
发布时间:2025-11-2016:36:41来源:人民网-北京频道作者:未知点击量:18   

人民网北京11月20日电 (记者李博)“十四五”期间,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框架全面拉开,行政办公区全面投用,市级行政机关完成搬迁,运河商务区初具规模,文化旅游区成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成效显著……

“我们以最先进的理念、最高的标准、最好的质量推进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北京市通州区委副书记、区长郑皓在11月19日举行的“一把手发布·京华巡礼”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通州·北京城市副中心专场上介绍,“十四五”期间,城市副中心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超6%。今年前三季度增长10.9%,居全市第二。

连续五年保持千亿级投资规模

2016年城市副中心启动建设至今,累计固定资产投资超过9600亿元,连续5年保持千亿元以上,建安投资总量连续6年全市第一,实现了投资结构优化、功能系统重构、承载能力跃升。

其中,社会投资占比增至七成以上,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投资稳定在30%、近五年投资规模超1500亿元。2025年,先进制造业、科技服务业、金融业等产业投资规模达到415亿元。

郑皓说,“十四五”期间,通州区新增学位6万余个,全区医疗机构床位数较2020年增长50%。区域协同推动更大范围共建共享,3600多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

又有8家市属国企总部选址落地

“十四五”期间,通州区以重大项目为牵引,快速拉开城市框架,构筑起城市的“四梁八柱”。广渠路东延、东六环入地改造等基础设施领域重大工程接续建成。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等民生领域重点项目建成投用。环球影城年接待游客突破千万人次,“湾里”商业娱乐综合体将于年底开业,北京海昌海洋公园、顶点公园加快建设,北投集团总部大楼、首旅集团总部大厦落成投用,实现了“一年一个节点,每年都有新变化”。

郑皓介绍,今年,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将具备投运条件,未来将成为引领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门户节点和动力引擎。副中心站枢纽聚焦国际化商务区功能定位,区域内规划产业空间143万平方米,华夏银行、北京农商银行、国资公司等8家市属国企总部选址落地。

枢纽区域居住空间建筑规模近百万平方米,将建设“好房子”“好社区”,打造花园式的“好街区”。此外,结合大运河“四桥六岸”世界级魅力水岸建设,该区域还将设置运河码头、景观平台,打造高品质滨水空间和活力节点。

企业主体规模跃居全市第三

“十四五”期间,通州区规上单位达到2800家,较2020年增长52%。年均新设企业2万余家,平均每个工作日就有80多家市场主体选择到副中心投资兴业,企业主体规模跃居全市第三。总部经济实力跃升,累计落地央企、市属国企子公司175家。以先进制造为代表的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较2020年增长70%,今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长81%、全市第一。

城市副中心汽车制造、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现代金融、文化旅游跃升为支柱产业,金融业增加值、税收占比稳定保持在10%左右,文体娱乐业增加值较2020年增长10.5倍。创新指数不断攀升,2024年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企业收入同比增长57%、居全市首位,基本形成以信创与网络安全、数据要素为重点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

首儿所通州院区预计2027年投用

“十四五”期间,城市副中心聚焦节能降碳,完成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170.5万平方米,实施超低能耗建筑67.3万平方米,居全市前列。行政办公区、城市绿心实现百分百绿电供应。综合性防洪体系“通州堰”基本建成,海绵城市达标面积占比达48.2%,碳排放强度下降20%左右。

民生福祉方面,“十四五”期间,通州区陆续引入了北京学校、北京第一实验学校等6家市级优质教育资源,累计达到20家。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正式投用,北京服装学院通州校区正式启用,清华大学金融发展与人才培养基地即将建成。

围绕强化医疗保障,通州区已建成投用三级以上公立医院7家,北大人民医院、友谊医院、安贞医院相继开诊,首儿所通州院区预计2027年投用。“十四五”期间,各类保障性住房项目惠及群众超45万人,“住有所居”评价全市最优。

围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2024年以来,通州区实施城市更新项目451个,推动老旧小区改造。205条背街小巷实现精细化整治全覆盖。

“当前,我们正在推进副中心立法,将形成保障一张蓝图干到底、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政策体系,努力将城市副中心打造成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发展样板。”郑皓表示。

版权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城市交通”版权均属城市交通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城市交通”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 如您(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通知我们。联系电话:010-5832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