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闻
新闻检索
按年份检索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威海构筑大发展平台 完善城市功能建立体交通网
发布时间:2006-7-190:0:0来源:威海晚报作者:姚爱妮点击量:2072   
  实现又快又好发展,需要有大发展的平台。站在新的起点,作为发展载体的城市如何为威海的大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如何科学地构筑立体交通网络?以什么样的理念来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城市
建设的参与者和普通市民对此有何体会和想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

  城市:高点定位 完善功能

  城市环境更美了、市民休闲娱乐的去处更多了、天然气代替了煤气……仿佛在悄无声息中,我们的居住环境在迅速地发生着变化,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为我市实现又快又好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撑。

  在“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威海卫外滩改造、国际会议中心、市民活动中心……一批城市重点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市区海滨北路的两处地下通道、鲸园小学门前的过街天桥、烟威天然气长输管道工程,其他还有市区入海河流的生态化整治、悦海公园的建设、旧小区道路的全面整修……生态人居正在成为威海响亮的城市品牌。未来几年,随着“十一五”规划的逐步落实,我们的城市建设还将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

  【权威访谈】

  市建委负责人:威海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把威海建设成为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环境优美、最适宜人类居住和创业的世界精品城市。打造精品城市,实现城市建设的又快又好发展,就必须着眼长远,以超前的理念来建设城市。目前,新一轮城市整体规划编制已经结束,本着前瞻性、预见性和可实施性的原则,建设部门正在编制供热燃气规划,绿地系统、综合交通各分项的规划。“十一五”期间,按照一次规划到位、分期分步实施的原则,我市将建设完善高效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城市的辐射和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

  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就是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提出,要为子孙后代留下遗产,而不是遗憾。我市将以污染防治为重点,全力加快生态市建设步伐。到2010年,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将达到80%以上,全市垃圾处理能力达到30万吨/年,城市垃圾分类收集范围达到7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

  【建设者的声音】

  姜术新(建设监理工程师):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目标之一,我认为就是要让百姓生活的城市环境更优美、更舒适。多年来,威海公园、海上公园、海港公园等工程的实施,为市民提供了众多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也让市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正在实施的威海卫外滩改造工程及悦海公园的建设,就是要让市民分享城市发展带来的成果。

  田磊(景观设计师):景观是一个城市不可缺少的美丽符号,也是城市文化的载体之一。多年来,我和我们的团队一起先后参加了威海公园、世昌大道、海港公园等城市建设工程。作为一名设计师,在参与工程建设的同时,我也深切感受到了威海城市建设中不断加快的步伐。

  今天,在威海的城市建设中,景观设计已成为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通过景区空间的营造及雕塑、小品等的设计,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结合起来,充分展现威海的城市文化特色。在威海公园和正在实施中的威海卫外滩改造中,这一设计理念得到了充分体现。未来,伴随着城市的发展,将有更多美丽的、具有威海特色的景观呈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我们的城市家园也将变得更加美丽。

  【学者点评】

  张东辉(山大威海分校商学院院长):10年前刚来威海时,山大威海分校周围还是一片荒滩。而今,正是在这片荒滩之上,迅速崛起了两所国内知名大学和国家级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心。身居威海,我亲身感受到了威海城市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

  我认为,实现城市的又快又好发展,就要在城市建设中,体现城市的个性和特色。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高楼大厦不是特色,拿上海来说,无论崛起多少高楼大厦,一提到上海,人们首先想起的还是外滩。大自然赋予了威海难得的山和海,这就是威海的城市特色和自然优势。今后,我们要在保护好山和海这一特色资源的前提下,来发展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还要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实现真正的天人合一。威海要把最适合人类居住的这一优势可持续地发展下去。在我市的“十一五”规划中,垃圾处理、污水处理都被列入其中,这是实现城市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保证。

  当前,威海的城市建设正进入一个关键时期,在初具规模之后实现进一步的扩张,我认为城市软环境的建设不可忽视。实现又快又好发展,不仅要进一步完善城市的基本功能,还要有能够集聚人才的软环境,也就是人文环境。只有软硬环境都实现了又快又好发展,才能够吸引大量人才的涌入,从而进一步推动整个城市的又快又好发展。

  刘永仁(山大威海分校教授):1997年,我来威海出差,第一天晚上8点,在高区一路寻来,却未找到一家就餐的饭店。2003年,我调来威海工作,发现威海变化很大。近年来,我切身感受到威海市政府的执政水平在不断提高,城市建设理念也在不断提升。

  又快又好发展的前提是实现城市的长远发展,而不是短期发展。威海市委、市政府提出,做百年规划建精品城市,城市规划一旦确定,就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在城市建设中,不能搞短期行为、急功近利,要放眼长远,对于暂时做不好的事情,宁肯放弃不做。

  城市建设不仅要有宽敞的街道、美丽的公园,还要有丰富的城市文化内涵,这与发展人居城市是息息相关的。上海就是以其良好的人文环境吸引了众多世界500强企业进驻,威海要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就要提升全民的文化素质,打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郑凤英(山大威海分校生态学博士):去年,我参与了威海生态市规划方面的研讨会,从中可以看到市委、市政府对生态环境的重视。我市“十一五”规划提出,在城市发展中,要将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海岸线等区域,预留下来,实施强制性保护,严禁从事破坏生态保护区的开发建设活动。要将规划落到实处需要有关部门加大管理措施。从生态学上来看,沿海城市处于水陆交界区,物种丰富,但也很脆弱,一旦遭到破坏,是很难恢复的。比如我们学校后面马家山上经过50多年才形成的松林,一旦砍伐,即使再栽上同样树龄的松树,也很难恢复松林原有的生态功能。山和海是威海的特色,城市建设一定要在保护这一特色的前提下进行。对于对大的开发建设活动,一定要进行前期的环境评估。事实上,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获得的短期经济效益,远远比不上生态环境自身所发挥的环保和生态效益。

  此外,我认为,在城市景观建设方面,要在满足感观需求的同时,兼顾好景观的生态功能,不能盲目地进行人工造景,而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

  【百姓感言】

  邹积钦(南竹岛生活小区4号楼居民):今天的威海如同一个大花园,走到哪里都是满眼的风景。人们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我眼里,今天的威海美得就像天堂一样。

  不过,市区还有几条河流的污染状况还有待进一步治理,如果这些河流都能像竹岛河一样变成景观河,让大人孩子在河里戏水玩乐就好了。

  王吉云(花园南路13号楼居民):不但是新小区建设得如同公园一样,就连我们这些老小区,也像公园一样漂亮。现在旅游不用去外地,在家门口就能看到美丽的风光。希望能开通海上旅游班轮,让我们这些老人能够乘船在海上观光。

  交通:齐头并进 全面拓展

  长会口跨海特大桥开工建设、威海至徐州列车开通、国际国内空中航线不断增加,荣乌高速公路荣文段、国家级环海生态旅游示范路、青烟威荣城际铁路、威海至香港空中航线、威海至平泽火车轮渡工程正在前期积极筹备中……滨城日益发达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让市民的出行环境更加便利,也大大延伸了城市的经济半径和出行半径。

  【权威访谈】

  梁世君(市交通局规划基建科科长):实施交通的又快又好发展,要以超前意识来实现助推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目标。多年来,本着交通先行的原则,威海交通发展迅速,机场、铁路等城市重要交通设施实现了从无到有,立体交通网络日益发达,人流、物流、资金流的聚集效应日益显现。

  今后,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航线和客货班轮都将更加密集,将有更多科技含量高的集装箱船、滚装船、多用途船、专用船投入到海上运输中;航空方面,国际航班将飞往世界上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昆明、西安、深圳等更多城市均将开通空中航线和旅游包机航线,现有的航班密度将进一步加大;道路运输方面,高速、安全、舒适的大中型高档客车将逐步取代小型客车,将有更多大吨位、专用化、低能耗的货运车辆提供货物运输服务;城市公交方面,不断更新运力,公交线路将延伸到更多的城市生活小区和城郊村庄。 几年后,威海将同时拥有三条高速大动脉,这在全国的地级市中都是超前的。

  实现交通的又快又好发展,我市将继续实施“公路升级、铁路提速、港口扩建、机场开放”战略,加快构建快速畅通、衔接配套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变陆路末梢为区域交通枢纽,为服务业的大发展提供强劲支撑。

  【建设者的声音】

  赵广民(山东泰山路桥工程公司项目经理):近年来,威海经济发展迅速,与其他地区的经济交流日益频繁,在国内的知名度日益提升。其中交通在助推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威乳高速第一合同段的建设中,我们公司倾注了大量人力和物力,共有38位工程师为工程提供技术服务。同时实施几个高速公路项目的建设,这在省内其他地级市是很少见的。目前,我们也正在为参加荣莱高速的建设做着积极准备。作为参与其中的建设者,我看到了威海惊人的交通发展速度。

  威海交通运输集团有关负责人:实行交通的又快又好发展,其一就是让百姓出行更方便。近年来,公路建设速度的加快,让百姓出行更快捷,也更舒适了。不仅威海区域内的车程不断缩短,威海至全国各地之间的车程也明显缩短。威乳高速通车后,威海各市(区)到高速公路的车程均不足半小时,青岛至乳山的车程则只有两个小时。

  今年,我们将在张村开工建设汽车西站,以方便高区附近的市民乘车出行。

  【学者点评】

  张东辉(山大威海分校商学院院长):十年前,学校举办学术交流会,因为要到济南和青岛接站,交通的不便,导致邀请学者非常困难。现在,不仅是国内的学者接到邀请都会欣然前往,就连欧美、日韩等国家的学者也经常前来参加在威举办的学术交流会。

  我认为,在发展交通方面,威海应发挥千里海岸线的优势,开发海上旅游观光线路。我就非常喜欢乘船在海上欣赏城市风光,这与在陆地是完全不同的感觉。去年10月,去巴黎参加学术交流,在当地的塞纳河畔,等候乘船观光的游客排起了长队。对于目前正在积极实施的环海旅游生态示范工程,可以考虑同时开发海上观光线路,旅游前景应该不错。

  刘永仁(山大威海分校教授):现实中,交通运输尤其是客运,往往会有一定的滞后效应。所以,发展交通,要有长远目光和超前意识。近年来,威海的交通发展大大超前于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对外开放,这充分体现了威海市政府提出的交通先行的先进理念。

  我认为,当前,威海的海上交通还是一个弱项,利用威海三面环海、港口众多的独有优势,发展海上交通,将有效弥补地处陆路末梢的劣势。未来,开通更多海上国际集装箱航线,进一步加密青岛外贸内支线航班,开通国内更多城市间的内贸航线,将有力地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百姓感言】

  李勤鹏(乳山市白沙滩镇稗子刘家村村民):今年“五一”,村里的茶园每天都迎来很多游客。如果不是交通便利了,说啥也不敢想,我们这个远离城市的小山沟,今天能这么热闹。

  明年威乳高速实现通车,从青岛和威海来我们这儿,只要一个小时左右。从前,就是从乳山市区到我们村也要40多分钟。今后,靠着发展种茶业和旅游业,我们这个从前的穷山村,很快就会成为小康村了。

  林治桥(文登市米山镇小山前村村民):几年前,米山镇的大山前、小山前和西山后等村草莓种植面积一度达到4000多亩,但由于道路颠簸,收获的新鲜草莓伤残率很高,卖不上价。以至于不少农户都放弃了种植。去年,“村村通”工程将横口、小山前、长山等村总长20多公里的连村路全部硬化,我们村和其他20多个村庄从中受益。今年,草莓的价格一公斤涨到了5.8元,一亩地纯收入超过了一万多元。路修好以后,不但是草莓,粮食和其他水果都能卖上好价钱了。  

  于建彬(某外资企业总经理助理):因为公司业务需要,我经常往返于外地与威海之间,也切身感受到了交通快速发展带来的便利。现在去北京用不了1小时,飞上海也只有1小时左右。当然,偶尔也会遇到因本地的航班少,只好借道烟台机场或其他机场的情形。但相信这一情形很快就会得到改变。未来,伴随着威海的空中国际国内航线的不断增加,威海与世界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活动也会越来越频繁。

版权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城市交通”版权均属城市交通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城市交通”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 如您(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通知我们。联系电话:010-5832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