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闻
新闻检索
按年份检索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拥堵收费”的社会经济学分析
发布时间:2008-10-90:0:0来源:东方今报作者:朱四倍点击量:2838   
    北京市政协召开巩固奥运成果研讨会,市政协委员、市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继孚表示,为保障奥运会后交通和空气质量,将制定低排放车辆税费减免政策,并建议中心城区适时实施拥堵收费。(据10月8日《法制晚报》)

    这并不是公众第一次听闻要进行拥堵收费,北京也不是第一个提出的城市,早在2002年,上海市就提出中心城区高峰时段收取拥堵费;深圳市市长许宗衡今年年初再次提出,要在深圳市中心区或拥堵区采用电子计费系统分地段和时段收取拥堵费。各地在提出拥堵收费时,都有意无意地忽视了拥堵收费所需要的前提,只是简单地以为,只要收费就可以达到缓解交通拥堵的理想目的。殊不知,实施拥堵收费有着严格的技术前提和现实要求,并不是收费就能解决一切问题。

    首先,应打消公众对道路拥堵收费的疑虑。一般来说,城市道路是公共产品,对其使用收费没有道理,人们认为自己是道路拥堵的受害者,认识不到自己同时是道路拥堵的“贡献者”。道路收费后车流顺畅是否会吸引更多的交通量,道路拥堵的主要原因是否仍是城市道路总容量不足等都是公众的疑虑所在,相关部门凭什么让公众相信收费就能缓解交通拥堵的压力?这些都是应该直面的问题。

    其次,道路拥堵收费不能本末倒置。道路拥堵收费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减少道路拥堵,服务于公众。拥堵收费的实施中,收入增加只是其副产品,不能本末倒置,只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而放松了对城市交通的长远规划、建设和管理。要使拥堵收费措施的效果充分发挥,公共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的发展是必要前提。

    最后,如何取得公众的支持?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尽管道路拥堵收费的技术实现难度已不大,但在实践中成功的案例并不多。究其原因,公众的支持非常重要。应该承认,任何一种公共政策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在维护了特定群体利益的同时,也会或多或少地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如此一来,公众的支持度几乎可以决定政策的成败。

    对于交通拥堵收费,应进行详细周密的调查研究,充分考虑细节问题,如收费车种的确定、费率高低、收费区域的划定等。只有让所有出行者都体会到实行拥堵收费的好处,并能够从中获得利益,才能使这一政策进行下去。从社会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要保证社会整体福利水平的提高。 

版权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城市交通”版权均属城市交通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城市交通”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 如您(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通知我们。联系电话:010-5832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