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堵"成今年"两会"热点话题
与往年不同,今年的"两会"热点话题中,交通拥堵已经成为物价、房价之后,讨论最多的话题。进入汽车社会后,如何缓解大城市病,已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去年年底北京市出台的"治堵"措施中,"摇号"限购成为争议最大的举措。随着限购政策的实施,北京车市瞬间跌入谷底。业界担心北京作为首都的示范效应,一旦其他进入汽车社会的超大型城市(人口1000万以上)效仿,那么对汽车产业将带来不可想象的后果。
全国政协委员李书福建议,要真正切实解决"堵车"问题,汽车消费税在汽车上牌时由当地政府部门征收,让地方政府专款专用于道路建设和停车场建设等。同时,成品油燃油税也应由地方政府征收留用。
不过,并非所有汽车企业老总都反对限购,全国人大代表、曙光汽车集团董事长李进巅认为,对于客车行业来讲,这应该是个机会。"交通拥堵确实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限车也只是病急乱投医的一种尝试。限车的目标主要针对私家车和小客车,而公交优先的原则将给客车行业的需求带来稳定的增长。"因此,李进巅提议推广更节约资源、占路更经济的大容量公交车。
可以预见,在汽车工业发展与城市管理之间没有找到一个平衡点之前,"治堵"的热度不会降温。
校车 政府应扶持专用校车推广
在过去100年中,美国校车已经至少运载了5亿名学生,被称为美国义务教育的标志符号。然而在国内,由于"黑校车"的广泛存在,近年来接送学生车辆交通事故频发,同时家长接送学生上下学负担沉重,学校周边交通拥堵日益严重。
郑州宇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汤玉祥认为引发目前学生"校车"安全事故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运送学生的车辆不符合"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没有明确的校车管理的主体、校车管理制度没有建立以及专业校车运营主体的缺失。据了解,目前我国已经颁布实施了"校车标准",也有符合"校车标准"的专用校车,建议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校车标准"的落实和监督,取缔不符合"校车标准"的学生接送车辆。
汤玉祥认为,在大力推广使用专用校车基础上,政府还应明确校车管理责任的归属与校车管理职责的划分问题。校车从使用性质上来讲不属于自有车辆范畴,具有营运车辆的性质;校车运输对象是未成年人,对安全的要求尤其突出。为此,校车的运营主体必须是专业运输行业从业者,校车的管理应该依托于专业的行业管理部门。
汤玉祥代表还提出,政府应该使用税收杠杆、财政补贴等政策工具支持专用校车的推广和普及。
版权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城市交通”版权均属城市交通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城市交通”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 如您(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通知我们。联系电话:010-5832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