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2010气候变化绿皮书新闻发布会暨“坎昆的挑战与中国的行动”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王伟光在会上表示,当前各地都在制定“十二五”规划,应对气候变化和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如单位GDP的能耗、碳排放强度和再生能源比重,以及森林碳化都将纳入“十二五”规划当中,有些是约束性指标。
王伟光介绍,控制温室气候排放,加快发展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实现低碳绿色增长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潮流。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是有着13亿人口和1.5亿贫困人口的大国,主要资源人均占有量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环境承载能力十分有限;当前又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历史阶段,面临着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保护环境的多重挑战。减少能源资源消耗,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是中国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发展经济和应对社气候变化双赢的内在要求。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国的能源需求还会合理增长,但我们绝不能重复发达国家传统的发展道路,也不应靠无约束的排放温室气体来实现经济发展。
王伟光说,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去年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变化大会之前,中国政府提出了自主减缓行动目标,即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千万公顷,森林储蓄量增加13亿立方米,这些行动目标是不附加任何条件的,既是中国政府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的重大贡献,也是中国发展绿色经济、实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王伟光强调,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要合理引导消费行为,发展节能环保型消费品,倡导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模式。当前各地都在制定“十二五”规划,应对气候变化和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如单位GDP的能耗、碳排放强度和再生能源比重,以及森林碳化都将纳入“十二五”规划当中,有些是约束性指标。
版权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城市交通”版权均属城市交通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城市交通”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 如您(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通知我们。联系电话:010-5832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