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将对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出台地方性法规。昨日,记者从市人大常委会召开的《武汉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草案)》说明会上获悉,本月底《条例(草案)》将提交人大常委会审议。
今年底,全长27.7公里的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将投入试运营,我市将迈入“地铁时代”。其他几条线路的地铁建设也在推进、展开,未来几年,全市每年至少建成开通一条轨道交通线路。到2017年,我市中心城区将形成215.3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随着我市轨道交通建设快速发展,我市之前公布实施的《武汉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已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发展形势,我市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地方性法规,对轨道交通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等各方面的权利义务进行规范。
我市将《条例》列入2012年立法计划,市领导及有关部门听取企业、市民及法律、交通等方面专家意见,形成《条例(草案送审稿)》,日前已经市政府讨论通过,本月底《条例(草案)》将提交人大常委会审议。
试运营不少于1年
记者从《条例(草案)》了解到,地铁初检合格后,将组织3个月的空载试运行。试运行合格的,进行试运营基本条件评审,评审合格后进行不少于1年的试运营。
有关专家介绍,不少于3个月的试运行是国家强制规定的,列车在轨道上空载试跑,不对外售票载客。这期间将进行严格实验,测试地铁设备系统和整体系统的安全性。
试运行结束,将开展试运营,参照各城市的地方法规,我市地铁试运营时间不少于1年。这期间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提高服务质量、运营品质,对局部进行微小的调整,如纠正英语标识等。此时对乘客人身安全没有影响,乘客可以购票乘坐地铁。最后由国家发改委组织人员进行验收,交付正常运营。
定期组织地铁应急演练
《条例(草案)》透露,我市将把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应急纳入全市应急管理工作,有关部门和单位制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制订大型演练计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还要配套建设应急救援场所,定期组织应急处置培训和应急演练;建立与地面交通应急保障联动机制;建立有效的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将运营突发事件信息、救援信息、换乘信息向社会发布。
此外,轨道交通的视频监控系统应与公安机关相关系统连接。
版权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城市交通”版权均属城市交通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城市交通”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 如您(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通知我们。联系电话:010-5832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