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次调整中,花园路与二环东路由北向东新增一条左转车道。根据目前运行状况来看,该调整配合之前设置的交叉口疏导方式,能够有效缓解早晚高峰的车流通行速度。
交通标志线“改变”,车主最先发现
“沿二环东路至花园路由北向东,新增一条左转车道。感觉早晚高峰时方便些了。”4日,车主张先生联系到记者,表示这些天发现经常路过的道路上,多了一条左转车道,通行感觉便利不少。
6月4日上午11点,记者在花园路与二环东路交叉口处看到,位于交叉口路北西侧的车道中,新增了一条左转车道。由此,该条道路除BRT车道之外的交通方向,由之前的“一条左转车道、三条直行车道、一条右转车道”,变更为“两条左转车道、两条直行车道、一条右转车道”。同时,该路口的左弯待转区前移十余米,能够供三辆小型车辆在此待转。
为了观察车道交通方向变更后对车流的影响情况,记者在路口观察了十余分钟,发现改造后交通确实比较顺畅。由北向东、在路口左转的车辆,在车流数量居中的情况下,通常等待一个红绿灯信号就可以通行过去。
“以往,只要有车在前边磨蹭一会儿,后面就能堵一溜车,车喇叭更是摁个不停。”市民路女士每天上下班都经过此路口,她介绍,以往由北向东经十字路口左转,通常要等两三个红绿灯信号,而且,有的车辆需要在此调头,继续拐到二环东路上行驶,这样一来,往往要让后面排队等候的车辆耽误一个信号灯的时间,“让人非常焦急。”
多种左转方式,确保交叉口通行顺畅
由于花园路、二环东路属于历城区的交通主干道路,其车流量每天压力很大,而十字路口的通行是否顺畅,也直接影响到整个区域的交通通畅与否。
记者注意到,在花园路二环东路交叉口,除由北向东新增的一条左转车道外,还有多种车辆左转方式,配合了区域的交通疏导。在十字路口西侧,位于花园路上的交通标志线,则明显与二环东路不同。由西往东的车道上,五条车道分别为一条左转车道、一条直行兼左转车道、两条直行车道、一条右转车道。
同时,由于1路公交车等大型车辆需要在卡口进行调头,路中央的护栏还为此开口,让这些车辆提前左转。剩余行驶方向往二环东路的左转车辆,则可借单一左转车道或直行兼左转车道进行行驶,方便了车辆的通行。
新增左转车道缓解了高峰拥堵压力
该处交叉口新增左转车道的效果如何?为此,记者联系到历城交警大队相关负责人,据其介绍,左转车道的设置主要是为了缓解该路口交通高峰时段的拥堵压力,从近一个月的实行时间段来看,新增左转车道确实对分流车辆起到了良好的效应。作为历城区的主干道路,二环东路与花园路的车流数量一直很大,如何做好两个主干道路的车辆疏导就变得尤为重要,如今该条道路上的多种左转方式,确实能够起到良好的分流作用。
从上午7点至9点的早高峰、下午5点至7点的晚高峰车流状况来看,十字路口处,由北向东新增的左转车道,以及去年增添的由西向北的直行兼左转车道,都能使得车辆在左转过程中减少等待信号的时间,从而加速车辆的运转情况,达到了预期目的。
该负责人同时介绍,由于新增的左转车道是单一左转车道,个别不了解情况的司机依旧在此处直行,为此交警部门提醒过路司机,该条道路上已经标划了清晰的左转交通标志线,过往驾驶员一定要按照标志线来行车,防止因此而造成交通违规。
针对花园路开始多方式治堵
作为历城区的主干道路,花园路的交通疏导能力一直以来备受关注。5月下旬,针对花园路与山大南路交叉口,历城交警大队也展开了相关改造。记者在花园路与山大路交叉口东口看到,近百米的北侧辅道,已铺设完沥青。在靠近此处的公交站点前,则从四条车道之外,又引出一条机动车道,路口改造为“喇叭口”,用来疏导由东向西行驶的车辆。据交警介绍,此条机动车道是直行与右转并用的车道,可以对车辆起到很好的分流作用。
中午12点,记者在该路口处看到,有部分熟悉情况的驾驶员已经开始取道该新增机动车道,而经过此近百米的快捷通道,有司机节省了不少等待交通信号的时间。但是,仍有不少驾驶员担心没有明显的指示标志,宁可在以往拥堵的路口等待,也不借用直行兼右转机动车道。记者了解到,接下来历城交警将对车道安装指示牌及石墩分隔非机动车与行人通道。另外,为了更人性化地划分非机动车道和行人通道,还将在此处增添石凳等。在高峰时段,还将安排交警在此执勤,疏导车辆进行分流。
同时,为了配合花园路治堵,作为花园路治理拥堵的重要组成部分,洪楼片区近期也将改造成为历城首个交通微循环区域,在该区域内,多条辖区道路将进行车流循环改造。洪家楼西路、洪翔路等道路的停车位,也将设定为单侧停车,留出道路为区域提供畅通的交通环境。
版权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城市交通”版权均属城市交通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城市交通”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 如您(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通知我们。联系电话:010-5832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