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闻
新闻检索
按年份检索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荆州大交通迎来新变化 “高铁旅游”或将到来
发布时间:2012-6-280:0:0来源:江汉商报作者:未知点击量:1678   

    7月1日,汉宜高铁即将开通!从此以后,南北天堑变通途。

  有业内人士表示,交通的畅通,将成为一支强有力的助推剂,对沿线城市的旅游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并将辐射到湖南、河南等周边城市。

  记者近日走访旅游市场发现,旅行社普遍对高铁持乐观态度,并积极融入高铁线路的全新“对接”,同时,市民也热切期盼高铁带给荆州旅游新生机。种种迹象表明,大交通已开始引发荆州旅游业实现种种“蝶变”,荆州高铁时代或将到来。

  高铁建成成旅游重要“中转站”

  有人说,交通是影响城市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高铁的建设,不仅将使城市旅游更加快捷,还将让南北游客从此畅通无阻。目前,我市高铁仅仅能通往武汉等地,中转站包含天门、仙桃、潜江等地。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高铁的到来对荆州旅游业的刺激,我市旅行社普遍持乐观态度,多数旅行社认为,“高铁的发展将带来城市交通的极大便捷,受益最大的行业之一便是旅游业。”

  荆州中国青年旅行社高总经理分析,随着高铁的发展和建设,游客出行将变得更加便捷。作为省内第一条完整的高铁线,汉宜铁路的开通将不断完善荆州旅游的发展格局,荆州作为大中城市流通的重要中转地,旅游人气将急剧上升。

  交换“体验”打响高铁旅游“头炮”

  随着大交通时代的到来,有人说,荆州旅游的格局或将彻底改变,为了助力荆州旅游“走出去”和“引进来”,多家旅行社针对高铁的开通,也推出了多个前往武汉的专项交换体验高铁活动。

  记者从荆州中国青年旅行社获悉,7月1日,荆州青旅将组织近150人的旅游团前往武汉欢乐谷,进行首个高铁游览武汉的体验。同时,武汉也将有100多人游客组团来到荆州,一览荆楚风光。

  无独有偶,荆州天马国旅也推出了相关的高铁体验活动。天马国旅市场总监曾中阳告诉记者,“以前,天马国旅也推出过江西方向的旅游线路,不同的是,这一次,游客将在家门口出发,出游方式从大巴变为高铁,免去了长途大巴车的颠簸之苦不说,时间既缩短了一倍,价格也比正常出团更加优惠”

    游在“荆楚”市民来信盼旅游“复兴”

  高铁来了,荆州和武汉“一马平川”,全程仅需一个多小时直达;高铁的开通,还将直接缩短前往大中型城市的距离。谈到高铁的到来,华夏商务国际旅行社总经理彭碧波有点激情昂扬,“我们可以从家门口出去旅行了!”

  几年前,荆州人一直期盼高铁为荆州旅游带来新的生机,从今年3月份开始,致信我报旅游专刊的读者便络绎不绝,话题的相似之处在于全部把荆州旅游业寄托在高铁的通行上。对于高铁,荆州市民有了太多的期盼。

  有市民来信说:高铁仿佛一扇荆州连接世界的新窗口,我们在窗边整整等待了近100年,“和谐号”的通车,不仅能让我们的城市有翻天覆地的新变化,还将极大程度上改变“鄂西旅游圈”。

  荆州市民黄爷爷在来信中也表示:“荆州高铁将给荆州旅游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如果我们把握住了,荆州将是继宜昌后的旅游新星;如果我们把握不住,游客来一次,就走了,高铁的机遇,或许只有一次!”(记者张重慧)

  引进来“玩” 从整合市场资源做起

  如果说高铁的通行,带来的是巨大的旅游经济效应,那么,荆州人更关心的,无疑是如何将外来客以高铁为媒介“引进来”,并实现以荆州为目的地的旅游氛围。对于这一问题,记者采访的旅行社普遍表示,“显著的交通优势下,关心‘引进来’,胜过关心‘走出去’”。

  以往,从南部奔涌北上的游客,纷纷“穿越”荆州,直接到达宜昌,即便是部分大巴到达荆州做中转,由于导游在时间上的诸多限制,下车对美丽的荆州古城也只能投去“匆匆一瞥”,很难留住“过夜客”。繁华的北京路、地道的荆州小吃、俏皮的荆州姑娘,成为不少游客相机中的美丽剪影。

  “高铁开通以后,去宜昌的过路客将途经荆州,荆州旅游的人气在前期一定会有显著的提升。”荆州凤之旅国际旅行社总经理焦凌云肯定地说。焦凌云告诉记者,目前,来荆州的过路客多了,只要荆州有好的旅游项目留住客人,客人一定会来一次,甚至两次、三次……对于这一问题,荆州市青年旅行社高总表示,一定要抓住机遇,打有准备之战。首先,要大力整合荆州市的旅游资源,重新打造及包装,此外,荆州旅游行业需将内功修练好,提升“地接”的服务质量,同时,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资格审核。

版权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城市交通”版权均属城市交通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城市交通”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 如您(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通知我们。联系电话:010-5832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