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闻
新闻检索
按年份检索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北京中心城区将建9处蓄洪区
发布时间:2012-10-90:0:0来源:北京晚报作者:轩燕龙点击量:1898   

  根据市规划委日前公布的中心城应对积水对策,为保证中心城防洪安全,兼顾昌平新城、通州新城防洪安全,本市在中心城及其上游地区划定了17个蓄滞洪区,其中中心城内有9处。规划标准为50至100年一遇,总蓄洪容积5500万立方米,占地约19平方公里。

  蓄洪区已建成3处

  规划委介绍,蓄洪区目前已建成3处,分别为海淀玉渊潭、朝阳水碓湖和昌平东沙河蓄洪。

  北京市总体规划中确定了“西蓄、东排、南北分洪”的防洪防涝原则。其中,“西蓄”工程包括:利用西郊砂石坑调蓄小西山、八大处及琅黄沟等处共计26.2平方公里的洪水,规划标准为20年一遇洪水设计;在南旱河出口处建一座节制闸,利用河道及流域地面蓄滞洪水;利用玉渊潭湖调蓄市区西部洪水;规划建设万泉庄蓄滞洪区。目前,除玉渊潭建设了调蓄工程外,其他几处尚未按规划实施。

  114个小区大院要建蓄水池

  市规划委已研究制定了20处下凹式立交的综合排水方案,即在桥区内或周围用地选址建设地下调蓄水池以削减洪峰,提高泵站及进、退水管线设计标准,同时进行雨水口改造。目标是建成后桥区综合排水标准达到在10年一遇降雨时仍保持车辆通行。下凹式立交桥排水改造工程正在按既定计划实施。

  在对积水问题分析过程中,市规划委发现,桥区周边区域小区、单位大院等客水汇入桥区问题严重,是桥下积水的另一主要来源。为此,市规划委还对20个桥区周边的小区、单位进行了梳理,要求114个小区和大院用地内尽快采取集雨樽、蓄水池、下凹式绿地等措施自行消纳雨水,减少外排量。

  对排水系统进行评估

  中心城现有清河、坝河、通惠河、凉水河共4条主干排水河道,规划治理标准为50至100年一遇;近120条支流河道,规划治理标准为20年一遇。目前,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区属中小型河道28条仍未按规划实施,市政府已安排计划对这些河道进行治理。其中丰台区有6条,海淀区3条,石景山区5条,昌平区3条,朝阳区11条。

  另外,为提升城市防洪防涝系统规划科学性和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市规划委正在以现有排水系统设施为基本数据,对中心城排水系统进行评估,建立中心城防涝系统模拟模型,对超标准降雨进行风险分析,为制定防汛应急预案提供技术参考。

版权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城市交通”版权均属城市交通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城市交通”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 如您(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通知我们。联系电话:010-5832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