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闻
新闻检索
按年份检索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荆州打造水陆空立体交通 提速百姓生活
发布时间:2012-10-290:0:0来源:江汉商报 作者:未知点击量:1841   

  荆州市地处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东连武汉,西接宜昌,南望湖南常德,北毗荆门、襄樊,总面积1.41万平方公里,是全国国土开发一级轴线(长江)与二级轴线(京广、焦柳铁路)交会的区域。

  荆州市境内有长江干流483公里,自西向东横贯。有207、318国道和G50(沪渝高速公路)、G55(二广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呈十字状交会于中心城区。2012年7月汉宜铁路正式通车运营,它是国家“四横四纵骨架客运专线”之一的沪汉蓉快速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沙市港是长江中游的重要港口,是目前国家交通部拟定建设的对外开放的内河一类口岸。中心城区还有国家二级备用机场(沙市机场)和汉川天然气主管道。荆州交通运输已构成了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等多种方式相衔接的现代交通运输网络,起着承东接西、连南纳北的作用。公路篇:

  互联成网四通八达

  2012年10月17日,省交投公司总经理龙传华与市长李建明签订了沙市至公安高速、监利至江陵高速、潜江至石首高速荆州段(含石首长江大桥)、武汉圈环线高速洪湖段等四条高速公路投资建设项目。该项目是湖北省规划的“七纵五横三环”高速公路网中的重要路段,是构建荆州“长江中游交通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建成将实现荆州市全部县市区及部分乡镇通高速,促进荆州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2012年8月2日,湖北长江产业投资公司与松滋市政府正式签订《荆州至松滋一级公路建设项目合作协议书》。荆松一级公路线路起点为荆州长江大桥桥南收费站,穿越28个行政村,终点为王家桥镇桠杈铺,与宜都市宜洋一级公路对接。该公路建成后,将是荆州西南部丘陵山区一条快速通道,荆州城区开车至松滋城区仅需40分钟,成为荆州一条重要经济走廊,结束松滋无一级公路的历史。

  2010年12月27日,江南高速公路工程开工奠基仪式在公安县南平镇隆重举行。江南高速是指岳阳至宜昌高速公路石首至松滋段,起点位于石首市高基庙镇与湖南境内石(首)华(容)高速公路对接,途经石首市、公安县,终点位于松滋市桠杈铺子,路线全长105.109公里。江南高速公路东接杭瑞高速公路,中与二广高速公路相交,西接沪渝高速公路和三峡翻坝高速公路,是长江中游荆州南岸唯一东西走向的高速公路。

铁路篇:

  圆梦汉宜巨龙起舞

  2008年9月17日,汉宜铁路破土动工。作为我国“四纵四横”铁路主干网络中沪汉蓉高速客运专线的一部分,这条铁路的走向与汉宜高速公路平行,东连合肥至武汉铁路,西接宜昌至万州铁路,由汉口站经汉川、天门、仙桃、潜江、荆州、枝江到达宜昌花艳,在宜昌东站与宜万铁路接轨,全长293.1公里。

  汉宜线东连京广线、武九线、麻武线及正在建设的京广客运专线、合武线;西接焦柳线及正在建设的宜万线,是沪汉蓉快速客运通道的组成部分,是我国东中西部交流最为便捷的铁路通道。2012年7月1日,汉宜铁路正式运营。荆州火车站通车3个月共发送旅客73.3万人,日均送客7881人,其中7月送客约22万人,8月送客约26万人,9月送客约24万人。

  7月1日正式开通当天的旅客发送量便达到7000余人,8月25日旅客发送量突破万人大关,9月30日发送旅客数量达到20253人,被誉为汉宜线新建站中最火的火车站。

  水运篇:

  联运枢纽跨越发展

  荆州市全市港口码头总延长35480米,泊位338米,常年可停靠3000吨级江海轮。港口装卸机械1058台(套),最大起重能力50吨,港口库场面积113.3万平方米,具备年装卸10万个国际标准集装箱的疏运能力,港口年通过能力已达3000万吨。

  1996年荆州港被批准为国家二类水运口岸,2004年荆州港被确立为全国的54个港口之一,2006年荆州港纳入国家口岸发展规划,由二类水运口岸升格为国家一类水运口岸。2009年,全市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656万吨、集装箱吞吐量5.03万箱,并以荆州组合港的方式被定为“国家一类口岸、长江中游重要港口、江汉平原水上门户、国家公铁水运中转的重要集散地”。

  2011年3月,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亲临荆州市公安县出席“十二五”国家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启动仪式,全省水运建设标准化现场会在荆州召开,标志着荆州开始了由水运大市向水运强市跨越的新征程。

  2011年,全市船舶运力规模实现历史性突破,达到123.5万吨,位列全省第二,单船平均载重吨达到1608吨,高于长江沿线平均水平;全市拥有水运企业55家,其中超万吨企业31家,新增集装箱运输企业2家。

  航空篇:

  蓄势待发或再起航

  1958年,沙市航空站正式成立,位于三板桥的飞机场,经地方政府与民航共同修复后交付给民航使用。1970年5月,民航第十五飞行大队,奉命由湖北省武汉市南湖机场转场进驻湖北省沙市机场。1975年10月,民航第十五飞行大队依靠沙市机场执行专业飞行任务期间,用改装后的“运五”型飞机,开通了沙市至武汉航线,每周二、周四、周六各一班,当日往返,每班可载客13人。2002年5月7日,从沙市机场起飞的最后一个航班CZ333——由沙市飞往广州、海口,沙市机场正式停飞。

  沙市机场曾经是中国早期重要的支线机场,占地1500亩,跑道长1800米,可供波音737飞机昼夜起降,曾开通直飞北京、广州、上海、深圳、厦门等城市的15条航线。

  进入“十二五”,荆州市委、市政府适时提出“构筑大交通”战略目标,计划加快建设高速公路、铁路、港口等交通设施,实现公、铁、水、空立体联运、全方位发展。其中,“改建沙市机场,大力发展航空运输”成为荆州“构筑大交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2年10月19日,市长李建明在市政府常务会议上提出,要尽快成立专班,完成沙市机场迁建选址与规划。

版权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城市交通”版权均属城市交通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城市交通”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 如您(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通知我们。联系电话:010-5832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