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地都市人慕名到丽水来旅游休闲。交通,是广大外来游客对丽水的第一印象。交通,更是丽水城乡群众关注的最大民生。
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叶沙平认为,如何发挥交通引领经济建设的作用,更好地推进养生福地浙江丽水的建设,丽水交通人以更加开拓的精神,立足都市圈交通的打造,完善全市的道路网架构建,提升区位交通优势,促进丽水生态经济新跨越。
为此,全市交通系统提出了“为善至乐”的核心理念,以心系群众做善人、修桥铺路行善事、服务社会施善政的举措,努力打造都市交通圈,助力丽水生态休闲之都发展。
都市交通渐成“圈”
随着丽水水阁至腊口公路工程项目前期工作的突破,丽水都市交通圈建设又迈出实质性一大步。据了解,水阁至腊口公路工程项目被丽水市列入“十二五”重大建设项目之一,是53省道丽浦线连接330国道的一条重要通道,它的建设对完善全省干线公路网、缓解丽水城区交通压力、带动丽水产业集聚区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与此同时,去年贯通的绕城公路西线工程,使丽水也拥有了自己的“一环”。绕城西线,让市区与联城花街、水阁等新城联系更紧密,也让市区出城通往西部县市多了一条新的快速道,更是一条金丽温高速的新集散道路,为再造出多个新丽水的发展空间,以及浙西南中心城市的打造奠定了坚实的交通基础。
支撑养生休闲经济
丽水落后在于山区,而如今山区因生态而处处遍地是黄金。丽水境内自然风光秀美,民族风情浓郁,文化积淀深厚,素有“浙江绿谷”、“中国生态第一市”等美誉,是一座充满活力的新兴城市,是一个宜居宜业的生态城市。
市委、政府提出“秀山丽水、养生福地”城市发展定位,为丽水发展指明了方向。全市将着力构筑“一心八片”的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发展格局,交通是最重要的基础,也是连接各区片的纽带,更是休闲养生经济的支撑。
为此,全市交通人提出,将围绕服务养生经济,重点抓国、省道及高等级公路网的建设,拓宽改造330国道、50省道,并实现县县通高速,打通出市、出省高速段头路,优化交通条件。“十二五”期间,丽水规划形成“两横两纵三支”高速公路网,和“七纵七横”的干线公路网。“两横”为丽龙庆高速、武(义)松(阳)龙(泉)高速。“两纵”为金丽温高速、龙(游)丽温高速;“三支”为龙浦高速、台缙高速、遂江(山)高速。
通景公路,直接关系到景区的发展与全市旅游经济的腾飞。市交通部门将结合全市公路建设规划,重点突出通景公路建设。通过新建、改建一批交通道路,打通连通龙泉山、、百山祖、炉西峡、仙都等景区的43条包含省、县、乡道,建设总里程800公里,规划总投资105.35亿元。
打造城乡交通枢纽
在“十二五”期间,我市将着力构筑安全、通畅、便捷、高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打造浙西南区域枢纽。从天上到地上,再到水上,一张立体的综合交通网即将拉开。
今后,农村公路依然是我市交通工作的重点。交通部门将以中心镇为基础,采取因地制宜、科学合理、量力而行等原则,有重点、分步骤的建设好农村联网公路,尤其是要打通断头路,让农村公路联片成网,发挥农村公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铁路方面,我市将按照“五线一枢纽”的格局谋划铁路建设。“五线”为金丽温、衢州―宁德丽水段、衢州―丽水、丽水―浦城、台州―金华缙云段,“一枢纽”指丽水铁路枢纽站。金丽温扩能改造项目完成后,丽水市区到省城杭州只需一个半小时,丽水的区位条件将大大改善;衢宁铁路正在积极推进项目前期,路线途经遂昌、松阳、龙泉、庆元,受益面非常广。台金铁路的实施将带动壶镇小城市的发展。
同时,我市将加快推进瓯江航运的进一步开发,实现水上交通的新跨越。重点建设好青田、丽水两大港口。以瓯江为连线,以温州港为跳板的出海通道,预计到2015年,丽水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千万吨。
在航空方面,备受市民关注的丽水机场选址工作已取得实质性进展。横岗机场的选址已获得国家民航总局的审批,丽水机场项目已经正式列入国家民用航空发展“十二五”建设规划。实施“十二五”综合交通规划,全市五年交通总投入将达到530亿元以上,约占全市“十二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四分之一。
立足于丽水生态经济发展实际,以城市大交通网建设为抓手,以推进“绿色崛起,科学发展”战略为核心,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幅美不胜收的中国生态养生养老之城将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版权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城市交通”版权均属城市交通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城市交通”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 如您(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通知我们。联系电话:010-5832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