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闻
新闻检索
按年份检索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五大项目完善广佛交通网 两地书写同城化发展
发布时间:2013-3-40:0:0来源:珠江时报作者:罗子菲点击量:1691   

    广佛同城发展还潜在怎样的“可能性”,今年将给两地市民带来什么便利?2013年,南海区将继续发挥广佛同城化的“主力军”作用,大力推进接壤区域的广佛同城项目,促进两地市民往来和两地交融发展。今年,南海区将启动五大广佛同城化项目,从交通、城市配套、产业发展等方面着手,进一步完善广佛生活配套,为两地市民提供便利生活条件,促进两地经济融合发展。

  完善广佛交通网促进同城化

  推进广佛同城,南海区除已完成多个项目,仍在加紧推进其余项目。目前,南海区正对建设大道接大坦沙大桥工程、沉香沙大桥工程加紧推进。此外,南海区将5个项目纳入了广佛同城建设2013年度计划,今年将启动并大力推进实施。

  纳入了广佛同城建设南海区2013年度计划的项目包括广州轨道交通12号线与里水轨道交通线路(新型公交)接驳工程、碧江大桥工程、里水环镇南路至大沥海北大道、G321国道广和大桥至广州华快三期路段快速化改造工程和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公共交通配套工程。目前,大多数项目已确定了方案,项目在加紧推进当中。

  据了解,广州轨道交通12号线,长约30公里,规划从广州鸦岗至广州官窑,并规划西延至南海里水,计划2015年开始动工。碧江大桥工程起点是里水环镇北路,重点是广州黄石路,全长约1公里,目前两地已进行规划对接和线位控制工作。水环镇南路和大沥海北大道,由于该连接道路从浔峰山——广佛高速——建设大道路段需广州方面提供通道,南海区已启动里水环镇南路至大沥海北大道道路连接工程的线位控制工作,两地正进行规划对接工作。G321国道广和大桥至广州华快三期路段属于广州辖区范围,该路段聚集了众多物流企业,车流量较大,经常造成交通拥堵,且为佛山接广州的重要北出口,南海区将其纳入广佛同城建设2013年度计划。

  此外,未来拟将纳入广佛同城建设的合作项目还包括南海区新兴公共交通系试验段接入广州南站项目、三山长江路对接南浦大道工程。

  金沙洲“孤岛”期待贯通地铁

  张女士在广州珠江新城上班,广佛地铁开通之前,她在南海狮山租房子住,每天上班要从狮山坐车到芳村客运站,一般要半小时左右,然后再转广州地铁一号线去珠江新城。“每天6点不到便起床,6点10分出发,到单位已经是8时45分。有时候大巴等很久也不来,就会迟到,要被领导批评了。”张女士说。2010年,随着广佛地铁的开通,张女士也与丈夫在南海星晖园买房安家。如今,每天早上,张女士7点从家里出发,全程只需1小时40分,“地铁很准时,不必担心等不到车,确保在9点前到达公司。”

  广佛地铁的开通让往来两地的市民得到了便利,但目前尚无地铁的广佛地带,市民仍备受交通不便利带来的困扰,金沙洲就是一个例子。

  黄女士由于老公在广州沙河上班,自己在桂城上班,两年前,小两口在金沙洲金沙馨园买了房。每天早上,黄女士的老公7点半出门,然后到罗冲围转车,“如果不塞车,2个小时到达位于沙河的公司。”晚上6时下班,在金沙洲大桥堵塞1小时左右,到家已经是晚上8时半。

  黄女士在桂城的公司上班,虽然只乘坐276路一路公交就能到,但仍需耗时1个小时左右。“如果开通地铁,我和老公两人上班都将便利很多。”与金沙洲居住的10多万市民一样,黄女士热切期盼着有地铁坐。

  金沙洲作为广佛同城的重点片区之一,白云区占三分之一的面积,南海区占三分之二的面积,近年来房地产发展迅猛,聚集了众多的人流,其中以广州的市民居多,建设轨道交通疏导该片区人流进入广州十分迫切。

  城市配套服务促两地融合发展

  自2009年启动广佛同城工作以来,广佛不断完善交通网促进共融发展,广佛经济互补让南海发展走上高速路。交通之外,广佛年票互认、地铁开通、医保实时结算、银行跨城通存通兑……越来越多的“可能性”在“同城化”发展中变成现实。南海在广佛同城化中不断探索更多方面的“可能性”。

  为进一步服务好广佛两地流通的人才,南海区启动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公共交通配套工程,在目前已增加公共交通线路及公共自行车站点与地铁出入口接驳的基础上,协调广州提供1至2条公交站场供南海区公共汽车使用,以便南海区开设进入广州中心城区的公共交通夜班车,以满足两地人才尤其是该园区夜班人士往返广州的需要。该项目也纳入了广佛同城建设2013年度计划。

  南海区还将力促两市有关部门加快广佛通信资费一体化推进力度,尤其是加快推进广佛接壤区域同时使用202和0757两个区号电话号码的工作,确保广佛两地市民享受同城生活的便利。

  据了解,在推进广佛同城化工作中,南海区将从两地城市配套方面着力,为两地人才提供完善的城市配套服务,以促进两地人才交流和两地经济产业融合发展。

版权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城市交通”版权均属城市交通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城市交通”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 如您(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通知我们。联系电话:010-5832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