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闻
新闻检索
按年份检索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一线城市交通拥堵成常态
发布时间:2013-4-190:0:0来源:上海金融报作者:未知点击量:1675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近日发布的《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2012》显示,2011年中国内地城市化率首次突破50%,达到51.3%。其中,根据“城乡发展动力”、“城乡发展质量”、“城乡发展公平”指数计算,中国内地50个代表城市的新型城市化水平排序中,上海名列第一,北京、深圳、天津、成都、广州、苏州、重庆、杭州、无锡位居前10名。

    报告指出,当前中国城市化发展存在五大战略性弊端:一是在世界格局中,中国的城市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所对应的非匹配;二是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明显表达出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的非规整;三是中国的城市化亟须克服“城市和农村、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非公平;四是中国的城市化偏重城市发展的数量和规模,忽略资源和环境的代价,呈现粗放式生产的非集约;五是中国的城市化必须解决如何进入现代管理制度、消除城市病的非成熟。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对中国50个城市上班路上的平均时间进行排名。其中,北京以52分钟居首,广州以48分钟居次,上海以47分钟位列第三。与去年对比,今年北京市民上班路上多耗费14分钟,接近最“畅通”的中山市上班时间的三倍。报告指出,10年前,中国的二线城市交通拥堵很少见,但近5年来,交通拥堵已成为二线甚至三线城市的常态。全国百万人口以上城市,有80%的路段和90%的路口的通行能力已接近极限。

    据悉,报告中所统计上班时间由两部分组成:理想的上班时间(不堵车的情况下),以及拥堵所耗时间。城市的正常平均上班时间,反映了城市实际交通状况在正常情况下,市民上班所用的平均时间。由于种种情况,市民现实上班花费时间往往远超正常平均上班时间,两者的时间差就产生城市交通拥堵。

    不仅如此,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所去年公布的《上海市民出行状况调查报告》早已指出,市民上班不仅要花费较大时间成本,费用也普遍较高。调查显示,65.5%的受访市民上下班选择公共交通,单程交通平均时间为50.4分钟,近八成受访者每天上下班交通费用在5元以上。其中,选择公共交通出行者中,20.2%每天上下班交通费用在4元以内,57.3%在5—10元,22.5%在10元以上。从居住地到单位的距离分组来看,距离越长,相对花费越多。

    专家指出,过去评价一个城市的管理时,人们习惯用GDP来衡量,但现在可以用上班路上堵车的时间作为指标,来衡量这个城市的管理水平。由此,堵车问题解决得好,证明政府管理水平高;堵车时间减少,就等同于节约能源、资源和时间,提高效率,从而拥有创造更多财富的能力。

    《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2012》主编牛文元指出,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城市公共交通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公共交通在城市出行中的比例不足10%,与欧美大城市40%—60%的出行比例相比,差距很大。在选取的中国百万人口以上的50个主要城市中,居民平均单行上班时间要花39分钟。如果按照人口算,排名在前的15个城市居民每天上班单行比欧洲多消耗288亿分钟,折合为4.8亿小时,若按上海每小时创造财富2亿元换算,15个城市每天损失近10亿人民币。 

版权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城市交通”版权均属城市交通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城市交通”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 如您(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通知我们。联系电话:010-58323220。